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1],是一系列的十进制进位制记数系统,起源于9世纪的印度。此系统像一种语系,当代的很多文字系统里的不同记数符号都是起源于此系统。印度-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的婆罗米数字,在中世纪时传入中东和西方。各个地区根据当地的文字系统改造了其数字字符。现在还在使用的三大分支是:

记数法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对西方中世纪的科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合并了进位制十进制系统,让数字的纪录更加简便,也简化了小数循环小数的记载。此系统只需要12个符号就可以表示所有有理数:10个数字符号、负号和一种分数符号(分号或循环小数符号)。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也巩固了“0”在西方世界的概念。

传播

欧洲

Thumb
在欧洲

列奥纳多斐波那契把这个系统带到欧洲,并把阿拉伯文的翻译文本带到欧洲,称它为“liber abaci”。从12世纪开始,它被使用于欧洲数学,并从十五世纪开始被广泛使用。

东亚

中国瞿昙悉达于718年引进了印度数字与零,但中国的数学家觉得它们没有用处,因为他们已经有算筹苏州花码的前身)。19世纪,中国和日本接受了西方的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字符

More information 西方阿拉伯数字, 标准阿拉伯文数字 ...
西方阿拉伯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标准阿拉伯文数字 ٠ ١ ٢ ٣ ٤ ٥ ٦ ٧ ٨ ٩
阿拉伯文数字 ۰ ۱ ۲ ۳ ۴ ۵ ۶ ۷ ۸ ۹
天城文梵文)数字
古吉拉特文数字
古木基文数字
林布文英语Limbu alphabet数字
孟加拉文数字
奥里亚文数字
泰卢固文数字
卡纳达文数字
马拉雅拉姆文数字
泰米尔文数字
藏文数字
缅甸文数字
泰文数字
高棉文数字
老挝文数字
Close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