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视 ”、“
中华电视 ”和“
中华电视台 ”均重定向至此。关于中华电视的其他含义,详见“
中华电视 (消歧义) ”;关于该公司旗下首要的电视频道,详见“
华视主频 ”。
中华电视公司 ,原称中华电视台 ,简称华视 、CTS 、公广华视 、TBSCTS ,是台湾 的电视台 。现为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 成员。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 ,请协助
改善本条目 或在
讨论页 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
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
(2021年8月25日 )
此条目
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
(2021年8月25日 )
事实速览 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名称 ...
关闭
华视创立时,只获分配一个VHF 频道,除了制播一般电视节目 之外,另外制播空中高中、高工、高商、在职教师进修、大学选修等远距教学 课程。1983年,华视获准开设UHF 频道,是为“华视超高频教学频道”(现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 ),2004年无线数位电视开播后,取得一个容纳3个节目频道的UHF物理频段;无线电视数位化后,现在拥有一个容纳5个节目频道的UHF 频道,是台湾唯一从事远距教学事业的电视台,也是台湾唯二拥有最多频道的无线电视台(另一家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
1968年初,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现国防部政治作战局 )副主任王昇 中将 提议创建第三家电视台,国防部与教育部洽谈取得合作意愿。1968年12月6日,国防部部长 蒋经国 与教育部部长阎振兴 同意,基于下列需要,两部合作将教育电视广播电台 (教育电视台)扩建为中华电视台:
中华民国国民教育已延长为九年 ,由于高中 以上学校 容量有限,青少年 失学 问题日益严重;教育部认为,扩建第三家电视台并建立电视网 ,可办理空中学校 以教育失学青少年,并可达成“读书不脱离生产”的理想,以极少的师资获得普遍的功效。
中华民国国军 推行多年且具实效的爱国教育 、随营补习教育 、后备军人 教育、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教育、康乐 活动等,因各部队 驻地分散,师资难求,推行时也产生许多困难;国防部认为,如运用电视统一教学,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教育电视台的设备与经费至为拮据,如不及时作适切更张,殊不易达成其所负使命。[ 1]
1969年2月,教育部函请国防部各自派员进行建台筹画,国防部指派王昇、王和璞 、阮成章 、萧涛英 ,教育部指派谢又华 、程勉侪 、李觐高 ,总共7人组成专案小组,王昇担任召集人,王和璞与李觐高各自代表国防部与教育部督导双方作业人员研拟有关计画[ 1] [ 2] 。1969年8月,专案小组改名为“筹备指导委员会”[ 2] 。1969年9月筹备指导委员会提交建台计画纲要,同年11月国防部与教育部会衔呈报行政院 ,建台要点有四:
为扩大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发展教学、激励民心士气,国防部与教育部将教育电视台扩大组织为中华电视台,组织型态为财团法人 ,以企业方式经营。
中华电视台预定台址为台北市大安区光复南路 100号,使用土地四千坪兴建一座电视大楼、一座行政大楼与一所电视学校;预定发射电功率 为12千瓦,使用教育电视台原有的三号频道,请中华民国交通部 另增配一个频道;发射系统为台湾北部 竹子山 12千瓦、台湾中部 员林 5千瓦、台湾南部 高雄 5千瓦,另于嘉义 与苗栗 设立微波 中继站。
为配合未来电视发展趋势,中华电视台预作彩色电视 节目讯号,节目内容本“寓教于乐”之旨服务观众。国防部与教育部分别提供教学节目给中华电视台。
国防部、教育部、热心文化教育之工商界与华侨 人士认捐中华电视台建台经费。国防部同意就中华民国军人之友社 “文康艺宣劳军款”拨支一部分作为捐资 ,教育部则以教育电视台原有设备作为捐资,并吸收部分民间资本,共同经营中华电视台。[ 1] [ 2]
中华电视台筹备处原址,现为点水楼南京店
1970年2月16日:行政院原则决定投资新台币 一亿元,扩建教育电视台,改名为“中华文化电视公司”(后改称“中华电视台”),将在台北南机场 建筑八到十二层的广播大厦,发射功率为10千瓦[ 3] 。
1970年5月:第117次行政院会议 核准中华电视台建台计画立案。
1970年8月1日:“中华电视台筹备委员会”成立,正式公布中华电视台商标,并负责中华电视台建台工作之指导及监察。国防部与教育部聘请王昇、刘先云 、秦孝仪 、瞿韶华 、宋时选 、袁行濂 、汪敬煦 、谢又华 、李觐高 、锺义均 、蓝荫鼎 、王和璞 、李曼瑰 、萧涛英 、罗镇常 为筹备委员,王昇兼任主任委员,刘先云担任副主任委员;同时于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四段 61号成立“中华电视台筹备处”,刘先云兼任筹备处主任,萧政之 为筹备处副主任。[ 4]
1971年1月31日:中华电视台正式成立,刘阔才 为首任董事长,刘先云为首任总经理,资本额增为新台币两亿元。华视英文名称定为“Chinese Television Service”,简称CTS。
1971年6月30日:五十九学年度结束,教育电视台走入历史。
1971年10月8日:行政院核准华视组织形态为“中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1年10月10日:华视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节目。
1971年10月31日:16时整,华视正式开播[ 5] ,邀请中华民国副总统 严家淦 夫人刘期纯 按钮开播,门牌号码 为台北市大安区光复南路100号,使用频道为第二频道(180-186兆赫)与第五频道(190-204兆赫),北部呼号BET-31,中部呼号BET-32,南部呼号BET-33,兼播黑白与彩色节目,上午播教育节目,午间与晚间播社教及综合娱乐节目[ 6] ;从此以后,华视定每年10月31日为台庆 。同日,华视第一本出版品《中华电视周刊》(CTS Weekly)创刊[ 7] 。华视同时完成中、南部联播网。
华视开播当天(1971年10月31日)的节目表,是日为时任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 85岁生日[ 8] :
更多信息 播出时间, 节目名称 ...
播出时间
节目名称
16:00~16:30
华视开播 典礼、酒会
16:30~17:30
近悦远来
17:30~18:10
特别节目:各国在华留学生联合为总统祝寿
18:10~18:25
小宝宝拜寿
18:25~18:50
华视晚间新闻
18:50~19:30
万众欢腾
19:30~20:00
松柏长青
20:00~21:00
群星祝嘏
21:00~22:00
越剧 :金枝玉叶
22:00~23:00
万寿无疆
23:00~23:30[ 9]
国剧选粹
23:30~06:00
收播
关闭
“中华电视台”五字的中文楷书标准字,采用蒋中正墨宝
1971年11月1日:华视开始每天上午6时到8时播出空中教学节目(下午1时半到4时半重播),第一个播出的空中教学节目是《一年级英文》[ 10] 。
1972年1月31日:中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华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发起人会议,成立董事会 ,刘阔才当选董事长,王永庆 [ 11] (一说蓝荫鼎)[ 12] 当选常务监察人。
1972年2月10日:台视、中视、华视联合实况转播在台北市中华体育馆 举行的晚会《中兴之夜》[ 13] ,主持人是包国良 、张玲 、白嘉莉 与李睿舟 ,为台湾电视界共同合作之始。
1973年7月:配合华视妇女节目《今天》的内容,华视设立“今天别刊社”发行《今天别刊》,每月发行一期。[ 14]
1974年6月19日:华视董事会原则通过转投资新台币五百万元,与国际电化商品 合作成立“华国视听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视听器材及视听节目行销。[ 15]
1976年:华视成立“中华电视台艺术工作总队”;之后艺术工作总队改隶中国电影制片厂 ,成为“中国电影制片厂演艺人员训练班”。[ 16]
1977年9月12日:台视、中视、华视联播国语 连续剧 《风雨生信心 》,由华视负责执行制作及主播。
1978年9月27日:华视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华国视听改组,华视独自经营改组后的华国视听。[ 17]
1972年:华视由于播出大量闽南语 电视剧 与医药广告 ,以及实行“广告节目化 ”与“节目外包”政策,该年度由年初之亏损而至年终盈馀新台币2300馀万元,不同于台视该年度亏损新台币600馀万元、中视该年度亏损新台币2500馀万元。
1974年9月28日:华视完成东部联播网。
华视园区有多栋大楼 ,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年份启用:
“摄影大楼”(Studio Building)[ 57] ,为第一代总部,在1971年2月10日开工,同年启用,最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使用钢筋混凝土 (Reinforced Concrete)结构,共有地下一层与地上四层,高度16.6公尺,总楼地板面积13556平方公尺 。建筑承包单位是荣工处 ,建筑时间未满半年。[ 58]
“文化大楼”(Cultural Building)[ 59] ,建筑风格与摄影大楼相同,供华视训练中心使用,1991年1月11日10时被拆除。
“华视光复大楼”,前身为华视大楼,为第二代总部,在1983年9月1日启用,正门面临光复南路。共有地上十四层与地下二层,总面积达一万一百馀坪。外观方正,早期以棕色为主要颜色,后改采白色为主要颜色。华视总部搬至“电视制作大楼”之后,华视大楼改名为“华视光复大楼”。
“电视制作大楼”(TV Production Building)[ 60] ,为第三代总部,1989年2月邀请三位建筑师沈祖海 、高而潘 、丁达民 参观访问日本放送协会 、东京放送 、韩国放送公社 总部后设计,1989年4月公开办理比图,经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评选后委托丁达民设计监造,中兴工程顾问社 担任工程顾问。[ 61] 1990年7月,细部设计规划完成。[ 62] 1990年11月13日,毅成建设 取得土木建筑工程之承包权。1990年11月21日上午,华视副总经理陈祖耀 与毅成建设王总经理在华视大楼三楼贵宾室签约,华视法律顾问林宪同 律师 担任见证人。[ 63] 1990年11月29日,摄影大楼旁停车场四周正式围栏,为电视制作大楼工程施工预作准备。[ 64] 1991年1月11日10时拆除文化大楼后动土,动土典礼主持者为华视董事长易劲秋 、华视总经理武士嵩 与华视监察人王永在 。[ 65] 1995年启用,斥资新台币30多亿元,使用钢骨结构 (Steel Construction)、金字塔 造型与玻璃 帷幕,共有地上十四层与地下五层,总面积达12917坪,总楼地板面积42672平方公尺,地下层开挖深度达23.15公尺。内部设施包括全自动化UHF/VHF频道播映系统与专业摄影棚 9座,大楼顶端设有一个椭圆形的直升机 停机坪。[ 66] 2005年12月8日,华视启用电视制作大楼中庭喷水池 。[ 67]
“文教大楼”(Culcure and Education Building)[ 59] :前身为“UHF摄影棚及行政大楼”(UHF Studio & Administrative Building),是华视各类教学节目的重镇,也是华视文教基金会与华视训练中心所在地,部分空间于2000年代某年成为星空传媒 台湾总部所在地。2013年时现名“文教大楼”。
“电视制作大楼”在1995年完工启用之后,“摄影大楼”闲置多年,2000年代初期,曾被东森电视 租用,东森电视在撤租与搬迁至台北市 崇圣大楼 后又荒废,2010年时华视已收回自用。
2009年4月6日,华视园区正式定名华视媒体园区 (CTS Media Park)并举行揭牌典礼,占地3万坪,有15个摄影棚。[ 68] 当时已进驻华视媒体园区者,除了华视关系企业之外,尚有台湾公共电视 、原住民族电视台 、客家电视台 、台湾宏观电视 、民间全民电视公司 、凤凰卫视 、星空传媒 、FOX体育台 、国家地理频道 、风尚数位科技 (Fashion Guide)、张乃仁 音乐工作室等[ 69] 。华视媒体园区成立后,华视大楼改名为“华视光复大楼”。
2017年,民视 因林口数位总部落成搬迁进驻,撤租华视媒体园区摄影棚。
华视商标结构所代表的意义,有两种说法:
资深员工说法
圆形代表著圆圆满满的意思,两个圆形表示国防部与教育部的共同合作圆满达成。
颜色采用彩色电视的RGB (红、绿、蓝三原色)原理,选择绿色与蓝色;在台湾的戒严 时期,红色代表共产党 ,在中华民国国军 的政治意涵上是一个禁忌的颜色。
“华视”二字是从蒋中正的墨宝找出来的,但是找不到“视”字,就把两个不同的字拼成一个“视”字;所以仔细看可以发现,“华视”二字的大小并不一样。
“CTS”英文字采用的就是一般印刷体的字型。
官方说法
1990年4月28日,台视启用企业识别系统,是台湾第一家启用企业识别系统的电视台;华视受此影响,在“不变更华视商标”的前提之下,建立了华视专属的的企业识别系统,并赋予华视商标一套涵义:
商标形状为相切的两个圆形,代表华视内部团结合作、圆满和谐的特有文化。
商标颜色采用蓝、绿、白三色。蓝色给人天空 、大海 之具体联想,与华视“立足台湾,放眼天下”的胸襟相通;绿色是青春活泼、生机旺盛的象征,与华视不断求新求变的经营理念相符;白色具有光明纯洁、高尚和平 之意,象征华视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境界之基本信念。
“中华电视公司”六字的楷书标准字是从蒋中正的墨宝撷取出来的。依据华视的官方说法:这代表华视“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固有法统”之成立宗旨。
华视的主频道兼综合台。该频道并无正式名称,一般称为“华视”或“华视频道”。2015年10月1日起改为高画质播出。
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是全国唯一以教育及文化节目为主的电视频道,也是全国唯一以教学课程为主的教学频道,更是没有商业广告干扰的纯教育及文化频道,播放国立空中大学 教学节目时,频道标志自动切换为“国立空大”。
前身名称包括“优新闻体育频道”(U NEWS)、“华视EQ休闲频道”及“华视休闲频道”,节目内容为新闻、体育及过去节目的内容精选。2012年9月10日改为现名,以新闻节目为主要内容。
2017年2月3日开播,以直播或延时播出立法院会议与各个委员会会议的全部内容。
《华视之歌》是华视在导入CIS时制定的台歌,但能见度不高,1991年华视晨间节目开播前以其合唱版为检验图 背景歌曲之一,华视20周年台庆特别节目《魅力八点二十年》开场有其合唱版音乐录影带 ,如今仅能在《华视二十年》书名页见到其乐谱 。《华视之歌》相关资料及《魅力八点二十年》开场合唱版歌词如下:
曲名:〈华视之歌〉 作词:黄莹 作曲:黄莹
中华 中华 我们爱中华
绚丽灿烂 蓬勃焕发
中华 中华 我们爱中华
同甘共苦 相亲相爱如一家
传播现代资讯 复兴传统文化
散布社会书香 妆点欢乐年华
求真求善求美 耕耘扎根开花
满怀报国热忱 努力为我中华
中华 中华 我们爱中华
绚丽灿烂 蓬勃焕发
中华 中华 我们爱中华
同甘共苦 相亲相爱如一家
简称“华视文化公司”,1989年2月4日从华广传播改名而来。其业务范围包括:
企划及制作电视节目 、录影带 、工商简报。
代理发行华视节目录影带。
编辑出版各类丛书。
举办各种艺文活动。
1997年1月起,代理独立制片业者制作之电视节目。
全名“财团法人台北市华视文化教育基金会”(The CTS Cultural Education Foundation),简称“华视文教基金会”,是1974年3月20日华视股东常会提案通过捐助创立的基金会,1974年4月23日获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颁发设立许可证书,1974年4月28日获台北地方法院 核发法人 登记证书。
设有华视训练中心 及华视视听中心 。
举办演讲会,并在华视社教节目《华视电视演讲会》中播出。
提供录影带观赏与图书阅览。
接受华视委托,办理华视员工在职训练。
开办各项电视专业人才训练与社会服务才艺训练班。
赞助并举行书法与摄影比赛。
奖助学术研究与进修。
提供奖学金与助学金给大专院校大众传播相关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