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俄罗斯人(俄语:Китайцы-россияне[a])指具有华裔血统的俄罗斯国民。根据2010年的统计,华裔俄罗斯人有28,943人[1]。
历史
17世纪中期,俄罗斯沙皇国扩张至远东地区,与清朝接壤,中国与俄罗斯开始成为邻居。1858年~1860年,俄罗斯帝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从中国的内河变为中俄两国的界河,也就此形成“割地为侨”——定居或务工、营生于被割让地区的华人非自愿地,是被转变成“侨民”[3]。同时期关内人口膨胀叠加自然灾害及战乱,导致饥鸿遍野流民塞途,清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及“移民实边”的政治考虑 , 便于1860年宣布将关东向流民开放,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流民通过关东涌向俄境,到远东地区谋生[4]。据俄国方面1827年不完全统计,阿穆尔省的华工10年间增加3.25倍、乌苏里地区增加26倍,形成了这一地区没有一个不使用中国劳动力的业主。日俄战争期间,乌苏里地区有相当多的华工回国,到1906年起回流直至1910年之间,新入俄境的华侨、华工达55万人[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从中国招募参战华工20万。加上早年由山东、河北等省自行奔赴阿穆尔、海滨边疆的20万华工,以及英国招募的欧战华工,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一带服役,经受不了残酷虐待,而经伊朗逃往俄国高加索地区的数万人,当时在俄国的华工共50万人[5]。
19世纪以来远赴俄罗斯充当苦力的华人大部分集中在海参崴,聚集于百万街,直至斯大林命令华人在1936-1938年间强制迁移到中亚和新疆[6]。20世纪时,部分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人去苏联学习与工作。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国人开始大规模涌向俄罗斯经商,这其中的少部分人留了下来并加入了俄罗斯国籍(主要在远东地区)。
人口组成
清军入关后,除居住在东北腹地和“从龙入关”者外,黑龙江中下游为其主要聚集地,绝大部分是清派驻瑷珲的八旗士兵后代,包括满族八旗、汉军八旗。19世纪末以前,由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居住在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诸族群,包括满人、蒙古人、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索伦人)、达斡尔人、赫哲人(俄人称戈尔德人),还有少部分尼夫赫人、库页人(库页岛原住民)等少数族裔及汉人[3]。
在19世纪60年代至一战爆发前,赴俄远东地区的华工主要来自山东、东北三省以及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其中以山东人为最多[7]:93。
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苏联有华人约30万,大部份来自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以民族排序,维吾尔族起码有22万人(主要在中亚),回族有5.3万人,汉族1万,还有一些中国哈萨克族、中国乌孜别克族、满族、中国蒙古族、中国塔吉克族[8]。
这些移民有几大来源。
- 一,1858年俄罗斯帝国与大清帝国签订《瑷珲条约》后居住在外东北地区的中国人自动成为俄罗斯人,后来大多数在1900年庚子俄难中被屠杀。
- 二,同治新疆回乱引发左宗棠收复新疆,随后1877-1884年白彦虎政权及其回族百姓逃至沙俄,计8,815人[8]。
- 三,清末贫苦农民和牧民,含汉族和维吾尔族,至1949年累计约10万人[8]。
- 四,苏联成立前的内战时出走至中华民国的“白俄侨民”(主要在新疆省霍城县和黑龙江哈尔滨)于1950年代返回俄罗斯时,随行的中国家眷至少8万[8]。
- 五,1910年年代一战华工(主要来自奉天、吉林、黑龙江、直隶、山东[9]),计30万,在1937-38年苏联大清洗期间远东华人强制流配,死伤惨籍。
- 六,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不少中国人前往苏联学习、生活与工作,直到中苏交恶。
- 七,1962年中国三年大饥荒期间引发新疆居民外逃事件,计7万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8]。
- 八,商人,数千人[8]。
著名华裔俄罗斯人
参见
备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