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慧(1951年1月10日—2012年9月7日),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心理学学者,被誉为华人心理学大师,开启了人文临床学英语Medical humanities研究课题,长期关注现象学心理学英语Phenomenology (psychology)生死学、人文临床、宗教现象学、宗教疗愈,开创了华人心理学“余德慧学派”。

Quick Facts 余德慧, 出生 ...
余德慧
Thumb
出生1951年1月10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屏东县潮州镇
逝世2012年9月7日(2012岁—09—07)(61岁)
台湾花莲县花莲市慈济医院
国籍 中华民国
知名于本土心理学生死学
配偶顾瑜君
学术背景
教育程度国立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学术工作
研究机构国立东华大学谘商与临床心理学系
主要领域临床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英语Phenomenology (psychology)生死学、人文临床、宗教现象学、宗教疗愈、临终关怀
施影响于海德格齐克果
Close

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国立东华大学谘商与临床心理学系创系主任、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其开设全台湾第一门“生死学”,也是《张老师月刊》创办人之一,逝世后获追颁中华本土社会科学会终身成就奖。[1][2][3][4][5]

生平

学术生涯

1981年,余德慧与陈满桦女士结婚,1983取得国立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育有一子余宁智。尔后,他则积极从事于临床心理学研究及教学,并逐渐体悟到人的生活世界和文化、经济、政治等息息相关,于是他萌生念头,毅然迈出研究室,走入人群。[6] 1987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医疗人类学,同时接触也到现象学心理学、宗教与临终照顾等研究领域。1989年,返国任教于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他与恩师杨国枢教授在台大心理系开设了全台湾第一门“生死学”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95年,他与顾瑜君结婚,随著其妻参与创办国立东华大学教育研究所而移居花莲,同年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乔健返国协助东华之创办,余德慧与其共同创立了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并教授民俗与宗教、宗教与文化等课程。1996年起,积极参与花莲光复乡社区营造工作,之后也在丰田社区等地方继续推动社区工作,并于2009年筹设“花莲乡村社区大学发展协会”并担任理事长。1997年起,至花莲慈济医院安宁病房,担任志工。

2002年,创办国立东华大学谘商与辅导学系(今谘商与临床心理学系)并担任创系主任,以谘商心理学为主,文化人类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为辅,发展族群文化谘商英语Multicultural counseling研究项目。其妻顾瑜君教授回顾当年提到:

2006年8月,自国立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退休,受聘至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今更名为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本土心理学、宗教现象学、宗教疗愈等课程,并重新开设“生死学”课程,以海德格齐克果的思想为基础。

2012年9月7日,因糖尿病并发症,病逝花莲慈济医院。余德慧逝世后,慈大宗教所林安梧提到:[7]

出版

余德慧曾担任台湾第一本人文心理杂志《张老师月刊》总编辑。在担任总编辑期间,他开创了新颖的本土心理学研究领域,多次获得行政院新闻局颁发的杂志类金鼎奖。他在《张老师月刊》上撰写的刊头文章仍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文学作品,包括《生命梦屋》、《情话色语》、《观山观云观生死》、《生命宛若幽静长河》、《生命史学》和《生死无尽》也被编成书籍出版。他同时担任张老师出版社的总顾问,并在他的策划下完成了畅销书《前世今生》和《西藏生死学》。

2000年,心灵工坊文化公司成立,余德慧是主要的催生者之一,并担任谘询顾问召集人。他将身心灵整体疗愈的理念引入出版界,推出了探讨生病心理学的《病床边的温柔》、反思医疗伦理的《医院里的哲学家》、探究生命关怀的《道德的重量》,以及灵性疗愈经典《好走:临终时刻的心灵转化》等书。余也创作多本生死学、临终照护和宗教疗愈领域书籍,包括《诠释现象心理学》、《生死学十四讲》、《台湾巫宗教的心灵疗遇》和《临终心理与陪伴研究》等重要的中晚期著作。

事业

余德慧为人文心理杂志《张老师月刊》创办人之一,并曾担任其总编辑,担任张老师出版社总顾问。[8]

2000年成立的出版社心灵工坊,余德慧是主要催生者之一,他并担任谘询顾问召集人。《生死学十四讲》、《生命史学》、《生死无尽》为其著作。2009年,余德慧主持“人文临床与疗愈研究室”。

著作

  • 《焦虑的自我控制训练法》,1978年,大洋出版。
  • 《心灵魔法师:心理治疗案例解析》,1982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看遍心底事》,1983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台湾民俗心理辅导》,1985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家庭亲职功能对减低子女偏差行为的效应分析》,1985年,中国社会学出版。
  • 《心理治疗案例选粹》,1986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报告》,1986年,中国生产力中心出版。
  • 《男儿心事不轻谈》,1987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父母经:黏结与亲情》,1987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幸福观:命运与幸福》,1987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面具:人情与面子》,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老实做人: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一》,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回首生机: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二》,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但愿无悔: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三》,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感应之情:一个心理学家的笔记四》,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心理资讯第一辑:孤独其实是坏事》,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心理资讯第二辑》,1988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青春崇拜》,1990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宽心之道》,1991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自我蜕变:破茧与超越》,1991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生命长河:反思与安顿》,1991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爱与苦:牺牲与求全》,1991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生命转化:契机与开悟》,1991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快乐观:淡泊与豁达》,1992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飞跃青春:迈向21世纪》,1992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飞跃青春:学习》,1993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男人的生涯观:战将与黑卒》,1993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情话色语》,1994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生命梦屋》,1994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婚恋:允诺与嫁娶》,1994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中国人的世间游戏:人情与世故》,1995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观山观云观生死》,1995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感应之情》,1995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生命史学》,2003年,心灵工坊出版。
  • 《生死学十四讲》,2003年,心灵工坊出版。
  • 《生死无尽》,2004年,心灵工坊出版。
  • 《台湾巫宗教的心灵疗遇》,2006年,心灵工坊出版。
  • 《临终心理与陪伴研究》,2006年,心灵工坊出版。
  • 《台湾巫宗教的心灵疗遇 》,2006年,心灵工坊出版。
  • 《生命宛若幽静长河》,2010年,张老师文化出版。
  • 《生死无尽,思念绵延:余德慧语录》,2013年,心灵工坊出版。
  • 《生命诗情》,2013年,心灵工坊出版。
  • 《宗教疗愈与生命超越经验》,2014年,心灵工坊出版。
  • 《宗教疗愈与身体人文空间》,2014年,心灵工坊出版。
  • 《生命转化的技艺学》,2018年,心灵工坊出版。

注释或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