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伊波拉出血热暴发列表叙述了伊波拉出血热的历年出现记录。此病于1976年首次现身,并常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造成间歇性流行。[1][2]目前共有5种病毒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纳入伊波拉病毒属——本迪布焦病毒、雷斯顿病毒、苏丹病毒、塔伊森林病毒及扎伊尔伊波拉病毒(模式种)。[3][4][5]其中,雷斯顿种只于其他灵长动物身上诱发疾病。此病甚少直接在天然宿主与人类间传播;每次暴发的首名患者一般是因为触摸到大猩猩、黑猩猩或羚羊等其他已沾染病毒的野生动物而染病,病毒后透过体液接触在人类间散播。[6]高危地点通常为家庭、医院及殓房,因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较多。[7]在没有引发较大注意之前,防疫意识较弱之地区的伊波拉患者常被误诊为其他热带传染病(如:疟疾、伤寒、痢疾、流感、各种细菌感染等)。总结了过往暴发的经验,人们制定出更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设立于高危地区的世卫组织全球疫症与应对网络为其中一例。非洲亦设立了在地实验室以便更有效地确诊疑似个案,并无需像过往般通过航海取得海外实验室的样本及鉴定结果。[8]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特殊病原体关注组)有密切留意疾病流行的情况。[9]
事件记录
年份 | 受影响地区[注 1] | 病原体 | 人类总案例(名) | 人类死亡数(名) | 病死率 | 阐述 |
---|---|---|---|---|---|---|
1976 | 苏丹 | 苏丹种(SUDV) | 284 | 151 | 53% | 于1976年的6-11月间出现在恩扎拉村落。[1]当地的医院为重灾区,多名医护人员染病。[11] |
1976 | 扎伊尔 | 模式种(EBOV) | 318 | 280 | 88% | 此病在8月份于亚布库村落的医院及诊所暴发。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针管为疾病流行的主因。[2] |
1979 | 苏丹 | 苏丹种 | 34 | 22 | 65% | 苏丹病毒死灰复燃,再次侵袭恩扎拉。疾病暴发地点与1976年的相同。[12] |
1994 | 加彭 | 模式种 | 52 | 31 | 60% | 此次暴发发生在雨林深处的一个金矿营地。1995年之前,黄热病一直被误认为是元凶。[13] |
1995 | 扎伊尔 | 模式种 | 315 | 254 | 81% | 出现于基奎特及周遭地区。病毒在家庭成员间及医院里散播。[14][15] |
1996 | 加彭 | 模式种 | 37 | 21 | 57% | 这次的暴发点为加蓬的“Mayibout”村落,时间是1-4月。首批患者为19名进食了一只黑猩猩尸体的猎人,他们与家人先后染病。[13] |
1996–1997 | 加彭 | 模式种 | 60 | 45 | 75% | 起始地为加蓬博韦。数名病人在1996年7月及1997年1月间被运往利伯维尔。指示病例是一名住在森林营地的猎人。病毒透过近距离接触侵袭其他人。一只在现场找到的黑猩猩尸体被证实感染伊波拉病毒。[13] |
2000–2001 | 乌干达 | 苏丹种 | 425 | 224 | 53% | 出现于乌干达西部的马辛迪及姆巴拉拉区。相关人士因参加了病人的葬礼、与患者家人接触或在没有穿著保护衣物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治疗而染病。[16] |
2001–2002 | 加彭 刚果共和国 |
模式种 | 122 | 96 | 79% | 这次的暴发时间为2001年10月-2002年7月,受影响地区为加蓬及刚果的交界地区。[17] |
2002–2003 | 刚果共和国 | 模式种 | 143 | 128 | 90% | 受影响地区为2002年12月-2003年4月的西盆地省。[18] |
2003 | 刚果共和国 | 模式种 | 35 | 29 | 83% | 疾病再次侵袭西盆地省。[19] |
2004 | 苏丹 | 苏丹种 | 17 | 7 | 41% | 这年,南苏丹的西赤道州同时暴发了麻疹及伊波拉出血热。不少疑似伊波拉个案后被重新归为麻疹病例。[20] |
2007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模式种 | 264 | 187 | 71% | 西开赛省于11月20日宣布脱离疾病的侵袭。最后一位病人于10月4日确诊,而最后一位死亡案例则发生于10月10日。[21] |
2007–2008 | 乌干达 | 本迪布焦种(BDBV) | 149 | 37 | 25% | 2007年12月-2008年1月,乌干达西部的本迪布焦区受伊波拉病毒侵袭。本迪布焦病毒首次亮相。[4][5] |
2008–2009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模式种 | 32 | 14 | 45% | 这次暴发出现于2008年12月-2009年2月的西开赛省姆韦卡与鲁耶波医疗区。[22] |
2012 | 乌干达 | 苏丹种 | 24 | 17 | 71% | 受影响地区为6月-8月的基巴莱区。 [23] |
2012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本迪布焦种 | 77 | 36 | 47% | 6月至11月间,病毒侵袭了东部州。[24][10] |
2013-2016 | 受广泛影响: 利比里亚 塞拉利昂 几内亚 受局部性影响: 奈及利亚 马里 美国 塞内加尔 西班牙 英国 |
模式种 | 28,637[25][26][27] | 11,315 | 70-71%(整体)[28][29][30][注 2] 57-59% (就诊病人)[31] |
|
2014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模式种 | 66[33] | 49[33] | 74% | 疾病暴发于8月24日的赤道省。截至2014年10月,世卫没有公布任何新案例。最后一名病人亦康复出院。[34][33]同年11月15日,刚果宣布疾病暴发结束。[35] |
年份 | 出现地[注 1] | 病原体 | 人类总案例(名) | 人类死亡数(名) | 阐述 |
---|---|---|---|---|---|
1976 | 英国 | 苏丹/ 模式种[注 3] |
1 | 0 | 实验室意外。由受污染之探针引起。[36] |
1977 | 扎伊尔 | 模式种 | 1 | 1 | 指示病例的出现地后被追溯至“Tandala”村落。[37][38] |
1989–1990 | 菲律宾 | 雷斯顿种 | 3[注 4] | 0 | 病毒感染了准备出口往美国的食蟹猕猴,并造成了高致死率。[39]三位在该动物出口厂工作的工人产生了抗病毒体,但并没有发病。[40] |
1989 | 美国 | 雷斯顿种 | 0 | 0 | 病毒被植入维吉尼亚及宾夕法尼亚州受检疫隔离的猴群。没有人类染病。[41] |
1990 | 美国 | 雷斯顿种 | 4[注 4] | 0 | 病毒被植入维吉尼亚及得克萨斯州受检疫隔离的猴群。四名人类后被验出产生了抗病毒体但没有发病。[42] |
1992 | 义大利 | 雷斯顿种 | 0 | 0 | 病毒被植入锡耶纳受检疫隔离的猴群。无人类案例。[43] |
1994 | 科特迪瓦[注 5] | 塔伊森林种 | 1 | 0 | 首宗亦是至今唯一一宗由塔伊森林病毒引发之疾病。在为一只发现于塔伊国家公园的黑猩猩进行尸检的一周后,该名科学家出现了与登革热相似的病征。她于瑞士接受治疗,四周后完全康复。[44] |
1996 | 南非 | 模式种 | 2 | 1 | 一名医生于10月为一位伊波拉患者诊治后,从加蓬前往南非约翰内斯堡。他其后发病并入院,负责照顾他的那名护士亦染上疾病并最终死去。[45] |
1996 | 美国 | 雷斯顿种 | 0 | 0 | 病毒被植入维吉尼亚及得克萨斯州受检疫隔离的猴群。无人类案例。[46] |
1996 | 菲律宾 | 雷斯顿种 | 0 | 0 | 雷斯顿病毒被发现于一只菲律宾动物出口厂的猴子身上。无人类染病。[47] |
1996 | 俄罗斯 | 模式种 | 1 | 1 | 实验室感染。[48] |
2004 | 俄罗斯 | 模式种 | 1 | 1 | 实验室感染。[49] |
2008 | 菲律宾 | 雷斯顿种 | 6[注 4] | 0 | 这是首次在猪只身上发现雷斯顿病毒,时间为11月。六名养猪场及屠宰场工人产生了抗病毒体,但没有人发病。[50][51] |
附注
参考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