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氏菌学名Klebsiella pneumoniae)简称肺克[1](Kp[2],KP[3]),是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的一种,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杆状,有大量黏性的多糖形成的荚膜包覆。肺炎克雷伯氏菌可以在人类,特别是免疫力低弱的个体造成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等等感染症。[4][5]然而除了院内感染之外,近年来社区型感染也渐渐增加。在台湾的糖尿病病患中,克雷伯氏菌经常是造成肝脓疡(liver abscess)的病源。[6]

Quick Facts 肺炎克雷伯氏菌, 科学分类 ...
肺炎克雷伯氏菌
Thumb
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科学分类 编辑
域: 细菌域 Bacteria
门: 假单胞菌门 Pseudomonadota
纲: γ-变形菌纲 Gammaproteobacteria
目: 肠杆菌目 Enterobacterales
科: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属: 克雷伯氏菌属 Klebsiella
种:
肺炎克雷伯氏菌 K. pneumoniae
二名法
Klebsiella pneumoniae
(Schroeter, 1886) Trevisan, 1887
异名
  • 克雷伯氏产气杆菌 Klebsiella aerogenes
  • 产气气杆菌 Aerobacter aerogenes
Close

克雷伯氏菌可以进行乳糖发酵,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它是目前柠檬酸发酵被研究的最清楚的微生物[7]

克雷伯氏肺炎杆菌M5a1菌株在1991年被重新鉴定为克雷伯氏产酸杆菌(K. oxytoca)[8]

历史

西元1884年丹麦科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1853年-1938年)研发了革兰氏染色法,当初即是用来分辨肺炎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与克雷伯氏肺炎菌(革兰氏阴性)。

德国微生物学家艾德温·克雷伯(Edwin Klebs)首先描述了克雷伯氏肺炎菌,此菌后来因此得名。

1996年,美国北卡罗纳州出现具有A类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全名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碳青霉烯酶”(KPC,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能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失去药效,致死率30%~60%[9]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