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哺乳动物物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马逊河豚(学名:Inia geoffrensis)通称 亚河豚,也称 粉红河豚,英文俗称 boto,是亚马逊河及奥里诺科河水系特有的物种,现存体形最大的淡水豚。
在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又以 Amazon Dolphin, Boto Vermelho, Boto Cor-de-Rosa, Bouto, Bufeo, Dauphin de l'Amazone, Inia, Pink Dolphin, Pink Freshwater Dolphin, Pink Porpoise, and Tonina 等别名来指称该物种。
1817年,法国自然历史学家Blainville首次对该物种做了典型样本的描述。
1998年的《世界水生哺乳动物:分类与分布》[2]将 I. geoffrensis 编列为单独的“种”,下分为三个已知“亚种”:
一些早期的分类系统将 boliviensis当成了另外一个种。
亚马孙河豚的体表颜色并不限于粉红色一种,还可以是暗褐色、灰色、蓝灰色或者乳白色。成体的典型体长为2.5米,体重为150千克。其鳍状前肢略向后弯曲,与驱干相比显得较大,无背鳍,但是背部钝三角形的脊状隆起显示了进化遗留的痕迹。喙部突出,既长且尖,上下颚各有25到35枚牙齿,前部的牙齿呈立锥状,后部较平并有细小的尖锐突起。两种牙齿分担不同的工作,前者用于攫取猎物,后者用于咀嚼。亚马孙河豚通常在河底捕食虾、蟹、小鱼,偶尔也能捕捉到体形较小的龟。
该种淡水豚通常是单个或成对生活,但有时也会为了捕猎而组成多达20多头的群体。不像其他的豚类,亚马孙河豚的颈椎不是连成一体的,它的头部可以灵活地转动。尽管眼睛很小,它们的视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只不过肿胀的下颌会挡住向下的视线,有时出于观察的需要它们会将身体翻转改泳姿为仰泳。
在整体上处于危险境地的淡水豚中,亚马孙河豚的状况相对而言是最安全的。尽管如此,IUCN在1994和2000年发布的红色名录中都将它归入了“易危”(vulnerable)的级别中。与栖息地日益萎缩的恒河豚以及新近灭绝的白𬶨豚相比,亚马孙河豚的栖息地和种群规模长期以来保持得还算稳定。由于雨林的环境因素,全面的考查一直未得实现,据估测,亚马孙河豚的总数量大约在1万头左右。
亚马逊当地并没有直接针对亚马孙河豚的猎杀行为,但是渔民为了防止渔业生产受到干扰,或是为了保护渔具,偶尔也会杀死一些河豚。但尚不清楚这种“被动”的捕杀是否已对局部种群构成了危胁。从1988年开始巴西和玻利维亚以及秘鲁、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的保护区已相继立法禁止这种行为。
亚马孙流域和奥里诺科盆地的人口膨胀已经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忧虑。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直接导致了白𬶨豚的灭绝,而在此区域,相似的工程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环保人士们正在四方奔走以期能阻止这些方案的实施。
在一个亚马逊河的故事中,亚马孙河豚会在夜晚变成俊美的青年去迷惑少女使她们受孕,而转天清晨又会变回河豚的模样。据猜测,这个神话产生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该种河豚雄体的生殖器与人类的相似。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