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新北市境內排洪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重疏洪道位于台湾新北市,是一条长约7.7公里、宽450至700公尺,面积约424公顷的排洪道,左右堤岸与新北市的五股区、新庄区、三重区、芦洲区相邻,为“大台北防洪计划”之一环。设计之初主要用于防洪,由于占地广阔,后来延伸兼具休闲和保育的功能。
1963年,葛乐礼台风造成台北淹水,当时中华民国政府认为是因为淡水河河道在关渡附近太窄影响排水,于是在1964年爆破淡水河在台北盆地出口最窄处的狮子头隘口天然屏障“鸟踏石”,结果适得其反,原本每个月只要防堵两次大潮,后来变成海水天天倒灌,导致原为良田的塭子川河口一带土质盐化,无法种植。[1]
1973年,经济部水资源局统一规划委员会提出“台北地区防洪计划建议方案”,修建沿河堤防及开辟二重疏洪道,但因经费庞大财政困难而搁置。1979年,行政院会议决议办理台北地区防洪计划,时程分为三期,内含堤防工程、排水工程及桥梁工程。二重疏洪道于1979年奉行政院核定《第1期防洪计划》,于1982年开始实施,并于1984年完成,主要开辟长达7.7公里的二重疏洪道,及兴建低堤及排水工程以保护三重、芦洲、淡水河右岸及基隆河左岸[2]。
1984年,中央政府征收洲仔尾(五股乡洲后村、竹华两村和更寮村的部分土地)为泄洪区而废村,后开辟疏洪道。当时中央政府强制洲仔尾居民搬迁,居民虽然极力抗争,但是最后还是被迁至芦洲灰磘重划区,今芦洲忠义庙即是从洲仔尾迁建。
第2期防洪计划从1985年至1987年,为加高堤防高度,使之达到200年洪水频率。第3期防洪计划于1990年开始,于1996年完成。保护范围包括新庄、五股、三重、芦洲、泰山等地区。
2002年,由二重疏洪道生态保护联盟著手推广与保育五股湿地,2004年起台北县政府交由荒野保护协会认养三年,并成立“五股亚态生态园区”。
二重疏洪道北侧之湿地为濒临绝种四斑细蟌之栖地,北方连接关渡自然公园,南方临华江雁鸭公园。[3]
二重疏洪道之水源为邻近区域所排放流入,多为住宅区及工业区多。据水利署2012年4月统计,新北市普及率为45.99%,可知有大量生活废水流入疏洪道内。加上时有工厂排放污水,流经水域之植物枯萎,严重影响生态机能。2010年郭正翔、石柏冈、张文亮,调查研究二重疏洪道水质显示,检测点于疏洪三路与疏洪八路交界之处,依水质之河川污染指标(RPI),污染物之成分项目溶氧量(DO)、生化需氧量(BOD)、悬浮固体(SS)、氨氮(NH3-N)转换(RPI)点数,检测得到数据的点数为6.5,属严重污染等级。[3]进而影响政府所做的净水型湿地,使其效用无法达成生态永续保存之终极目标。
二重疏洪道实施绿化、美化工程,以休闲运动方向为主,生态为辅。疏洪道周遭的设备有脚踏车道[5]、棒球场、篮球场、溜冰场等,公园设施则有野花公园、荷花公园、阳光运河、微风运河等,新北大桥为最新地标。
(由上游往下游)
台64线经过二重疏洪道西侧堤防全线。
桃园机场捷运以高架方式经过二重疏洪道三重段东侧堤防。
二重疏洪道之堤防上,于入水口处分设抽水站及水门,以调节水量。
二重疏洪道的抽水站[6]
三重社大校务委员张明祥表示,秀英花原名“素馨花”,与茉莉、黄枝、树兰、桂花,都属于制作花茶原料。秀英花在日治时代在三重芦洲地区大量种植,因为经济作物散发淡雅香气,品质优良,是提炼香水,与冬茶、春茶制花茶的原料,外销全世界。秀英花是当年三重“水岸花都”的美景代表,秀英花是三重在地老一辈无法忘怀的儿时记忆,还曾是“三重市花”,但后来被向日葵取代。刘世伟向经济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争取,希望大范围复育,获得支持,目前已于2017年3月23日踏勘并成立“三芦香花文史工作团”,盼望未来万顷花田会成为“三重四月雪”。三重社区大学复育秀英花,推动在二重疏洪道全面复育,将来搭乘机捷的旅客往下俯瞰,万顷白色花海,成为最美丽的地景,也将会回复“三重水岸花都”荣景。[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