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池站 (国铁)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道铁路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丹水池站是一个京广铁路上的车站,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道,建于1958年,目前为三等站,邮政编码为430012。目前仅办理专用线、专用铁路货运作业。[3]
历史
芦汉铁路初建时,仅仅在江岸和谌家矶修建车站,而并未在此处设站[4][5]。
截至1937年,在江岸枕木厂(后江岸车辆段位置)以北、丹水池平汉线以东、长江以西的江岸地带,仅有亚细亚、美孚、福中煤厂在此设立的煤厂、油库以及水陆联运码头,并计划修建专引线。这些油库在1949年后被收归国有,并在随后修建了专用线与江岸站联轨[4]。
1947年8月,鲍鼎主持编制了《武汉三镇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计划纲要》,首次提出了铁路联网以及外移平汉线的主张。1952年筹备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时,铁道部原计划从江岸站南端引出新线,但经鲍鼎与铁道部反复磋商,最终决定在江岸站以北增设丹水池站,从丹水池引出新线,并扩建江岸站(即江岸站新场,后江岸西站)[6][7]。
1954年,车站建成,建造初时为隶属于江岸站的线路所,负责汉口迂回线(今京广正线)以及京汉线正线(后京广附属线)的线路间调度业务。当时站内有2条股道。1956年,增建站线2条。1959年,车站停办客运业务。1984年,车站升为三等站。截至1990年末,本站有6条股道,其中正线2条、到发线3条、存车线1条,专用线共14条[7]。
2010年车站曾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站内设有4条正线(京广上下行正线、京广汉口联络线和丹水池联络线)、6条到发线。车站列车接发方向超过10个[8],下行汉口方向有汉口站、汉口线路所两个方向,京广线进入汉口站的旅客列车在此站进入京广汉口联络线;另一方面,车站上行咽喉段可经滠口站、武汉北站接入京广铁路正线,亦可以经谌家矶线路所、天兴洲长江大桥接入武昌东站及武汉站(需变更上下行车次)[9]。
因原江岸站计划拆除,因此本站于2019年底在车站西南侧新建850米的牵出线及通勤列车到发线,承接原江岸站的货运、通勤业务[10],设有1条到发线及1条存车线。但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影响,此项工程被推迟,最终于2021年3月31日投用[11]。
-
武昌南通勤通过本站(2019年)
-
原江岸通勤通过本站(2019年)
-
在本站牵出线停靠的原江岸通勤(2022年)
头道桥
原来在丹水池堤角与滠口之间的京汉铁路上共有三座铁桥,自汉口市区由近及远,分别是张公堤横堤外的铁桥,称之头道桥,或称一道河桥、一道桥;位于谌家矶站北侧横跨府河(朱家河)的二道桥,或称二道河桥、府河大桥;位于滠口站南侧横跨滠水的三道桥,或称三道河桥、滠水大桥[12]。头道桥与二道桥、三道桥一同建于1899年[13],位置在如今本站北头的张公堤外,今已不存。
一道桥:在厅东二十里谌家矶。旧无此桥,光绪间修筑京汉铁路时所新筑,以铁桥敷轨道。
二道桥:在城东,亦铁桥,为修筑京汉铁路时创立。
——《湖北通志·卷三十七·建置志十一·津梁一·夏口厅》[13]:1108二道桥:在城东,亦铁桥,为修筑京汉铁路时创立。
该桥偕同张公堤一道,构成了汉口东北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战略地位重要,近代以来的阳夏保卫战、武汉会战、武汉解放战争等诸多战役皆出现了与该桥有关的记载。1911年末的阳夏战争时期,民军及清军在此及二道桥、三道桥反复交火并交替占领。[14]1938年10月25日傍晚,日军便是从该桥突破张公堤进入汉口,此亦是汉口沦陷的标志[15]。解放战争时期,在三道桥及二道桥被国军炸毁的情况下,解放军亦是突破防线,并由此进入汉口。[14]
邻近车站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