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士·温斯顿·希利,希利男爵CHMBEPC(英语:Denis Winston Healey, Baron Healey,1917年8月30日—2015年10月3日),英国工党政治家,曾先后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出任国防大臣财政大臣等职。

Quick Facts 丹尼士·希利阁下 The Right Hon. Denis Healey, 财政大臣 ...
丹尼士·希利阁下
The Right Hon. Denis Healey
Thumb
财政大臣
任期
1974年3月5日—1979年5月4日
前任安东尼·巴伯
继任贺维爵士
个人资料
出生1917年8月30日
 英国根德郡莫定咸
逝世2015年10月3日(2015岁—10—03)(98岁)
 英国萨塞克斯郡奥尔弗里斯顿
政党英国工党
Close

生平

早年生涯

希利在1917年8月30日生于肯特郡莫定咸(Mottingham),后在5岁时随家人迁居到约克郡布拉福。希利的中间名乃取自邱吉尔,他的祖父为裁缝,原居于北爱尔兰恩尼斯基林,至于其父亲则是工程师,早年曾在夜校攻读。

希利早年受教于布拉福文法学校,在1936年以优异成绩取得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修读拉丁文希腊文学与及远古历史哲学。在大学期间,希利开始涉足工党政治,但没有像其他活跃政治的人加入牛津统一学会。希利曾于1937年加入共产党但后来在1939年因反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签订而退党。

希利在牛津求学时还认识了日后成为首相的希思。希思与希利两人是好友,但日后在政坛则进而成为竞争对手。希利后在1940年以双重一级荣誉毕业。

二战生涯

毕业后,希利立即参军,并加入皇家工兵团服役。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经在北非西西里意大利等地作战,另外,希利也曾在英军于安齐奥的登陆行动中担任军事登陆人员。大战完结后,希利以少校军阶退役,尽管军方曾以陆军中校军阶作为劝留待遇,但是遭到他的拒绝。

同时间,希利在战后加入工党,并在退役前出席了1945年的工党大会。在大会上,希利发表了一篇富有左翼色彩的演讲,因而备受重视。未几,英国在同年举行大选,希思被派到保守党占据的帕德塞与奥尔利(Pudsey and Otley)选区参选。虽然比较起上一次大选的表现,希利为工党在该选区取得多一倍的选票,但最后仍然以1,651票差距落败。在落选后,他获工党聘任为国际部秘书。

政治生涯

在1952年2月,希利出选东南里兹选区的补选,并以7,000票的多数优势击倒对手,成功进入下议院

工党在1950年代曾陷于派系争斗之中,当时的希利则支持了党内较为温和的一派。尽管希利与时任党魁休·盖茨克是朋友以及他的支持者,不过当盖茨克在1963年遽逝后,希利却先后在第一与第二轮党魁投票中,投票给卡拉汉韦尔逊。希利曾认为另一党魁热门候选人乔治·布朗为人喜怒无常,相反,他认为韦尔逊则能够团结工党,并有能力带领工党在下届大选胜出,因此在党魁选举支持韦尔逊。

在1964年大选,工党终于击败保守党上台执政,而新首相韦尔逊亦立即委任希利为国防大臣。任内,希利积极削减英国国防开支,他除了终止军方研制TSR-2轰炸机之计划外,并减少英国在世界各地的驻军数量。希利任国防大臣达六年之久,至1970年6月因韦尔逊政府垮台而卸任。

财政大臣

在1972年4月,罗伊·詹金斯因为欧洲问题而辞去影子财相一职,希利遂获起用,以接替詹金斯之空缺。至1974年3月,工党在大选中以些微优势重新执政,韦尔逊再任用希利到内阁供职,并且出任财政大臣。后来韦尔逊突然在1976年3月提出辞呈,希利遂立即表态有意竞逐党魁。然而,在同年年初的时候,他曾发表过言论,指党内的左翼份子像“中国人细小的脑袋一样不正常”[1]。虽然其言论意在嘲讽毛泽东思想支持者,但却引起了华人社区的极大反响。在这种阴影笼罩下,希利在3月25日第一轮党魁选举中仅得30票,至3月30日第二轮选举亦只得38票,并未能进入第三轮投票。结果,希利转为支持卡拉汉,而卡拉汉1976年4月接任首相后,希利亦继续留任原职。

希利出任财相任内,英国正面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为抗击衰退他曾接连推出多份苛刻的财政预算案,并试图与各大工会谈判,以限制职工之加薪幅度。然而,后来由于和工会谈判破裂,结果引致英国于1978年年尾至1979年年初爆发“不满的冬天”,国内出现了一连串的工业纠纷和大罢工,使市政服务陷于停顿,经济处于混乱状态。未几,工党政府在同年大选大败于以戴卓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希利亦随之下台。

影子外相

卡拉汉在1980年9月辞任党魁后,希利再次表态竞逐党魁。其时工党正陷于新一轮的分裂之中,由于不少希利所代表的右翼党员正筹谋另组政党,最后希利被左翼的米高·富特击败,仅能出任副党魁之位。到翌年,希利的副党魁地位进而获东尼·贝恩挑战。在这次副党魁的选举中,工党采用了新的选举规则,容许工党国会议员以外,其他的工党党员和工会也有权投票,结果在1981年9月27日的选举中,希利取得50.4%的支持,险胜贝恩所得的49.6%支持。

自1980年至1987年,希利一直担任著影子外交大臣之职,任内反对工党的单方面裁减核武政策,因而获得不少支持。在1983年,工党在大选再度被保守党打败后,希利不再任副党魁,至于在1987年大选后,希利进而脱离影子内阁,到1992年更不再竞逐过去40年所占的里兹议席,退出下院;同年获策封为终身贵族,封号则为西约克郡里德尔斯顿的希利男爵Baron Healey, of Riddlesden in the County of West Yorkshire)。对于自己从未能出任外相,希利曾对此表示可惜;至于在工党内,不少人更评论希利是“我们从没有拥有过的最佳首相”[2]。另外,希利亦是彼尔德伯格会议之创办人之一[3]

晚年

希利在退出下院后仍然经常发表政论,例如在1994年,他就曾支持贝理雅出任工党党魁。然而,在贝理雅日后在任首相的后期,希利却多番对他作出批评,并屡言贝理雅应尽早下台,让白高敦接任首相[4]。在2007年3月接受BBC访问的时候,希利更直言不讳地评论,指“贝理雅愈早走愈好”[5]

希利晚年与妻子退居于东萨塞克斯郡,他的妻子在2010年7月21日逝世,终年92岁。2015年10月3日,希利卒于东萨西克斯郡家中,终年98岁。[6]

家庭

在1945年12月21日,希利与埃德娜·梅·埃蒙德斯(Edna May Edmunds,1918年6月14日-2010年7月21日)结婚,两人共育有三名孩子。而希利的兴趣包括摄影音乐绘画和写

著作

  • The Curtain Falls(1951年)
  • New Fabian Essays(1952年)
  • Neutralism(1955年)
  • A Neutral Belt in Europe(1958年)
  • NATO and American Security(1959年)
  • The Race Against The H Bomb(1960年)
  • Healey's Eye(1980年,相集)
  • The Time of My Life(1989年,自传)
  • When Shrimps Learn to Whistle(1990年)
  • My Secret Planet(1992年,选集)
  • Denis Healey's Yorkshire Dales(1995年)
  • Healey's World(2002年)

荣誉

请参见

注脚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