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尼斯关系(阿拉伯语:العلاقات الصينية التونسية),是指历史上的中国和突尼斯、以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突尼斯共和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64年1月和突尼西亚建交,目前被认为是突尼西亚在亚洲的主要经贸伙伴。
历史
南宋书籍《诸蕃志》提及了一个名为“毗喏耶”的国家,又介绍了当地的特产[2]:115;根据宋朝史籍的记载,有来自“毗喏耶”的商人在中国出售香辛料[3]。有些学者指,“毗喏耶”位于今突尼斯至利比亚一带[4];也有学者认为,这个“毗喏耶”位于今利比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沿海地区[2]:115。
突尼斯曾是法国的保护地,于1956年3月20日正式独立[5];在此之前,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发言,对突尼斯人争取自决和独立表示支持[6]:292。突尼斯立国后,周恩来在同年4月4日致电突尼斯王国的首相,热烈祝贺突尼斯独立[6]:292;其后,突尼斯方面邀请周恩来访问当地[7]:9。布尔吉巴和周恩来举行会谈,双方出现意见分歧;布尔吉巴又在欢迎周恩来的宴会上对后者的主张表示疑问和不安,周恩来承认两国的观点不会总是一致,但希望突尼斯继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接触、交流,以加深了解[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突尼斯在1964年1月建交,但当地的突尼斯政府亲近美国,故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较为平淡[7]:67。在1964年末至1965年上半年,突尼斯的领导人曾表示支持“两个中国”的主张,批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指责中国实际上不支持国与国和平共处;此外,文化大革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突尼斯使馆有工作人员采取流于硬销的宣传手法,令突尼斯方面不满,更有政府高层发表反华言论[7]:67。在这些事件的影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关闭在突尼斯的大使馆[8]。
1970年代,不少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而突尼斯的政局也发生变化;加上毛里塔尼亚的斡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突尼斯的双边关系终于正常化,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也重开驻突尼斯的大使馆[6]:159。对于中国代表权争议,突尼斯曾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中国”的名义在联合国占有一席,而中华民国则以“台湾”的名义保留联合国席位[9]:83;突尼斯其后对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投赞成票,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的联合国席位[6]:170。
2017年2月16日,突尼斯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持普通护照免签证入境突尼斯90天,目前突尼斯公民前往中国仍需提前办理签证。[10]
2024年5月31日,两国宣布建立中突战略伙伴关系。[11]
经贸关系
中国大陆在2012年出口了12.8亿美元到突尼斯,货物包括机械设备、纺织品、金属制品等[12];突尼斯则在同年出口了1.69亿到中国大陆,货物有纺织品、化工产品等[13]。中华人民共和国被认为是突尼斯在亚洲的主要经贸伙伴[14]。
201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突尼斯签订协议,决定成立“中突自由贸易区”,希望能促进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以及“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发展;分析指,此举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透过突尼斯,进入欧盟自由贸易区[15]。
文化关系
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家汉办联同突尼斯的相关单位,在当地开办“广播孔子课堂”,是首个设于阿拉伯国家的同类机构[16];该孔子课堂曾在突尼斯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有中国剪纸教学、电影放映等,希望能向突尼斯青年展示中华文化[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突尼斯曾向对方的部分学生提供奖学金,并互相交换留学生,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有派遣中文教师到突尼斯;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已开设汉语本科教育,而汉语也是当地部分中学的选修科目[18]。
援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援突尼斯兴建的项目有水利设施、太阳能照明示范、海虾养殖中心等,也有突尼斯国家档案馆等文化项目[19]。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有派遣医疗队到突尼斯,医疗队曾到当地的建筑工地,为工地的中国工人和突尼斯本地人进行义诊,提供推拿按摩等治疗[20],中国已派遣了21批医疗队,共有900多名医生前往突尼斯提供医疗援助[19]。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