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明末清初散文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禧(1624年—1681年1月6日),字冰叔,一字凝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散文家。与侯朝宗、汪琬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美,世称“宁都三魏”。
明末诸生,明亡后不仕,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又称“勺庭先生”。又以斋号“裕斋”,人称“裕斋先生”。
魏禧重气节,束身砥行,“以经济有用之文学,显天下百馀年”[1],文章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与侯方域、汪琬合称“清初三大家”。散文作品有《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大铁椎传》,文笔简炼,叙事如绘,内容多表彰民族大义,叙事简洁,又善议论,“踔厉森峭而指事精切”[2];魏禧有著明确的反清复明思想,代表作有《宋烈母传书后(卷十三)》、《明遗臣姜公传(卷十七)》等,而其中又以《桃花源图跋(卷十二)》最为特色鲜明:通过描绘桃花源的幸福,来反衬现实政治之黑暗及现有政治之不正统,可以说跟金庸作《鹿鼎记》开篇《纵横钩党清流祸 峭茜风期月旦评》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极大激起颠覆现有政权之意志。魏禧又精于史学,“举数千年,治乱兴衰,得失消长之故,穷究而贯通之。”[3]。魏禧自言“少好《左传》、苏老泉(即苏洵),中年稍涉他氏。然文无专嗜,唯择吾所雅爱赏者”[4]。但也有些则是轻率之作,曾受钱澄之、王庆麟等人批评。
魏禧与兄魏祥、弟魏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三魏兄弟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合称“易堂九子”[5]。
康熙十一年(1669年)认识归庄,晚年有头风症状,颇为所苦。康熙十八年(1680年)公家征为博学鸿词科,不就。康熙十九年(1681年)十一月十七日,客死真州(今江苏仪征)。
魏禧无子,以魏礼的儿子过继为己子。[6]
文集合编为《宁都三魏全集》。著有《魏叔子文集》、《诗集》、《日录》、《左传经世》、《兵谋》、《兵法》、《兵迹》。
魏禧说:“父母欲以非礼杀子,子不当怨。盖我本无身,因父母而后有;杀之不过与未生一样。”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