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
緯度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赤道是将类球面分成两半的纬线。在三维几何及天文学中,自转中的类球面(如天体)的赤道纬度定义为0°,与两个地理极点等距;换言之,赤道所在的平面与类球面的旋转轴呈垂直。
天文现象
赤道的纬度被定义为0°,与两条极圈及两条回归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组成地球表面五条重要的纬线,而赤道又是其中唯一一个大圆。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则是天球赤道。
在太阳的季节性视运动中,每年经过赤道两次,分别在春分、秋分。此时太阳光在赤道处与地球表面垂直,即直射赤道。
由于太阳几乎全年都垂直地升落,赤道上上的昼长(日出到日落)也几乎全年保持不变[2];由于大气折射[3],以及日出日落是太阳的边缘而非中心触及地平线的缘故,每天的白昼都比夜晚长约14分钟。
地形
- 赤道经过的行星级地貌
- 赤道经过的山脉
- 赤道经过的陆地
赤道主要穿过三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赤道的最高点海拔4,690米(15,387英尺),在0°0′0″N 77°59′31″W,位于厄瓜多尔卡扬贝火山(最高峰5,790米(18,996英尺))的南坡。该点略高于雪线,是赤道上唯一被雪覆盖的地方。[4]赤道地区的雪线比珠穆朗玛峰地区雪线的平均高度低约1,000米(3,280英尺)[5],比地球上最高的雪线——南回归线附近的尤耶亚科山低约2,000米(6,560英尺)[6]。
地球在赤道处微微隆起,它的“平均”直径是12,750千米(7,922英里),但赤道直径比极直径长约43千米(27英里)。[7]
赤道,以及热带的位置都不是固定的。真正的赤道平面应垂直于地轴,地轴相当稳定,但也有每年15米(49英尺)的极移,导致赤道也同时移动。[8][9][10]
气象和气候
赤道附近气温变化不大,全年气温较高——但南美洲和非洲的高山地区除外。(见安第斯山脉和乞力马扎罗山。)暴雨时赤道地区的气温会骤降。许多热带地区人们划分出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11],但也有很多赤道附近的地区紧靠海洋,或者终年多雨[12][13]。
赤道附近的低地一般属热带雨林气候,也称为赤道气候,部分地区会导致热带季风气候,并在一年的部分时间形成旱季。此外,赤道地区还存在热带干湿季气候(亦称热带莽原、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如索马利亚多日照、南美西岸多云雾的赤道沙漠气候)。[12]通常年平均气温是白天30 °C(86 °F),夜晚23 °C(73 °F)。赤道地区降水丰富,一般为每年2500至3500毫米,平均每年降雨约200天,日照时数约为2000小时。
- 赤道穿过的气候区[12]
- 活动于赤道的天气系统
南美洲巴西马卡帕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29.7 (85.5) |
29.2 (84.6) |
29.3 (84.7) |
29.5 (85.1) |
30.0 (86.0) |
30.3 (86.5) |
30.6 (87.1) |
31.5 (88.7) |
32.1 (89.8) |
32.6 (90.7) |
32.3 (90.1) |
31.4 (88.5) |
30.71 (87.28) |
日均气温 °C(°F) | 26.4 (79.5) |
26.2 (79.2) |
26.3 (79.3) |
26.5 (79.7) |
26.8 (80.2) |
26.8 (80.2) |
26.8 (80.2) |
27.4 (81.3) |
27.8 (82.0) |
28.1 (82.6) |
27.9 (82.2) |
27.4 (81.3) |
27.03 (80.65) |
平均低温 °C(°F) | 23.0 (73.4) |
23.1 (73.6) |
23.2 (73.8) |
23.5 (74.3) |
23.5 (74.3) |
23.2 (73.8) |
22.9 (73.2) |
23.3 (73.9) |
23.4 (74.1) |
23.5 (74.3) |
23.5 (74.3) |
23.4 (74.1) |
23.29 (73.92)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299.6 (11.80) |
347.0 (13.66) |
407.2 (16.03) |
384.3 (15.13) |
351.5 (13.84) |
220.1 (8.67) |
184.8 (7.28) |
98.00 (3.86) |
42.60 (1.68) |
35.50 (1.40) |
58.40 (2.30) |
142.5 (5.61) |
2,571.5 (101.26) |
平均降雨天数(≥ 0.1 mm) | 23 | 22 | 24 | 24 | 25 | 22 | 19 | 13 | 6 | 5 | 6 | 14 | 203 |
月均日照时数 | 148.8 | 113.1 | 108.5 | 114.0 | 151.9 | 189.0 | 226.3 | 272.8 | 273.0 | 282.1 | 252.0 | 204.6 | 2,336.1 |
数据来源: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降水资料)[14] 香港天文台[15] |
亚洲印尼坤甸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32.4 (90.3) |
32.7 (90.9) |
32.9 (91.2) |
33.2 (91.8) |
33.0 (91.4) |
33.2 (91.8) |
32.9 (91.2) |
33.4 (92.1) |
32.6 (90.7) |
32.6 (90.7) |
32.2 (90.0) |
32.0 (89.6) |
32.7 (90.9) |
日均气温 °C(°F) | 27.6 (81.7) |
27.7 (81.9) |
28.0 (82.4) |
28.2 (82.8) |
28.2 (82.8) |
28.2 (82.8) |
27.7 (81.9) |
27.9 (82.2) |
27.6 (81.7) |
27.7 (81.9) |
27.4 (81.3) |
27.2 (81.0) |
27.7 (81.9) |
平均低温 °C(°F) | 22.7 (72.9) |
22.6 (72.7) |
23.0 (73.4) |
23.2 (73.8) |
23.4 (74.1) |
23.1 (73.6) |
22.5 (72.5) |
22.3 (72.1) |
22.6 (72.7) |
22.8 (73.0) |
22.6 (72.7) |
22.4 (72.3) |
22.7 (72.9)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260 (10.2) |
215 (8.5) |
254 (10.0) |
292 (11.5) |
256 (10.1) |
212 (8.3) |
201 (7.9) |
180 (7.1) |
295 (11.6) |
329 (13.0) |
400 (15.7) |
302 (11.9) |
3,196 (125.8) |
平均降雨天数(≥ 0.1 mm) | 15 | 13 | 21 | 22 | 20 | 18 | 16 | 25 | 14 | 27 | 25 | 22 | 238 |
数据来源: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降水资料)[16] |
非洲加蓬利伯维尔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29.5 (85.1) |
30.0 (86.0) |
30.2 (86.4) |
30.1 (86.2) |
29.4 (84.9) |
27.6 (81.7) |
26.4 (79.5) |
26.8 (80.2) |
27.5 (81.5) |
28.0 (82.4) |
28.4 (83.1) |
29.0 (84.2) |
28.58 (83.44) |
日均气温 °C(°F) | 26.8 (80.2) |
27.0 (80.6) |
27.1 (80.8) |
26.6 (79.9) |
26.7 (80.1) |
25.4 (77.7) |
24.3 (75.7) |
24.3 (75.7) |
25.4 (77.7) |
25.7 (78.3) |
25.9 (78.6) |
26.2 (79.2) |
25.95 (78.71) |
平均低温 °C(°F) | 24.1 (75.4) |
24.0 (75.2) |
23.9 (75.0) |
23.1 (73.6) |
24.0 (75.2) |
23.2 (73.8) |
22.1 (71.8) |
21.8 (71.2) |
23.2 (73.8) |
23.4 (74.1) |
23.4 (74.1) |
23.4 (74.1) |
23.30 (73.94)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250.3 (9.85) |
243.1 (9.57) |
363.2 (14.30) |
339.0 (13.35) |
247.3 (9.74) |
54.10 (2.13) |
6.600 (0.26) |
13.70 (0.54) |
104.0 (4.09) |
427.2 (16.82) |
490.0 (19.29) |
303.2 (11.94) |
2,841.7 (111.88) |
平均降雨天数(≥ 0.1 mm) | 17.9 | 14.8 | 19.5 | 19.2 | 16.0 | 3.70 | 1.70 | 4.90 | 14.5 | 25.0 | 22.6 | 17.6 | 177.4 |
月均日照时数 | 176.7 | 182.7 | 176.7 | 177.0 | 158.1 | 132.0 | 117.8 | 89.90 | 96.00 | 111.6 | 135.0 | 167.4 | 1,720.9 |
数据来源: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降水资料)[17] 香港天文台[18] |
赤道附近的高山地区,受海拔影响,属高山气候,气温较其他地区低,降水也相对较少,例如厄瓜多的基多附近。
南美洲厄瓜多尔基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19.1 (66.4) |
19.1 (66.4) |
19.1 (66.4) |
19.4 (66.9) |
19.2 (66.6) |
19.7 (67.5) |
19.8 (67.6) |
20.3 (68.5) |
20.3 (68.5) |
20.1 (68.2) |
19.3 (66.7) |
19.3 (66.7) |
19.6 (67.3) |
日均气温 °C(°F) | 13.4 (56.1) |
13.6 (56.5) |
13.4 (56.1) |
13.6 (56.5) |
13.7 (56.7) |
13.8 (56.8) |
13.9 (57.0) |
14 (57) |
13.8 (56.8) |
13.7 (56.7) |
13.3 (55.9) |
13.5 (56.3) |
13.7 (56.7) |
平均低温 °C(°F) | 9.6 (49.3) |
9.7 (49.5) |
9.8 (49.6) |
9.9 (49.8) |
9.6 (49.3) |
9.1 (48.4) |
8.6 (47.5) |
8.7 (47.7) |
8.9 (48.0) |
9 (48) |
9.1 (48.4) |
9.9 (49.8) |
9.3 (48.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65 (2.6) |
104.2 (4.10) |
123.1 (4.85) |
149.8 (5.90) |
98.2 (3.87) |
41.4 (1.63) |
22 (0.9) |
28 (1.1) |
60 (2.4) |
119.3 (4.70) |
87.9 (3.46) |
76.3 (3.00) |
975.2 (38.39) |
平均降水天数(≥ 1 mm) | 10 | 11 | 15 | 15 | 13 | 7 | 5 | 5 | 11 | 14 | 11 | 11 | 128 |
平均相对湿度(%) | 80 | 81 | 82 | 82 | 80 | 75 | 67 | 65 | 70 | 79 | 79 | 79 | 77 |
月均日照时数 | 167 | 140 | 132 | 136 | 164 | 189 | 219 | 216 | 186 | 167 | 167 | 175 | 2,058 |
数据来源1: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9]、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降水资料)[20] | |||||||||||||
数据来源2:丹麦气象研究所(日照和相对湿度)[21] |
水文
- 赤道经过的海
人文
赤道共穿过14个国家的领土或领水。自本初子午线向东,赤道依次穿过:
坐标 | 国家、地区或海洋 | 备注 |
---|---|---|
0°N 0°E | 大西洋 | 几内亚湾,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相交点也被称为空虚岛。 |
0°0′N 6°31′E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斑鸠岛 |
0°0′N 6°31′E | 大西洋 | 几内亚湾 |
0°0′N 9°21′E | 加彭 | |
0°0′N 13°56′E | 刚果共和国 | 穿过马夸 |
0°0′N 17°46′E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经过布滕博以南9公里 |
0°0′N 29°43′E | 乌干达 | 经过坎帕拉以南32公里 |
0°0′N 32°22′E | 维多利亚湖 | 穿过 乌干达的一些岛屿 |
0°0′N 34°0′E | 肯尼亚 | 经过基苏木以北6公里 |
0°0′N 41°0′E | 索马里 | |
0°0′N 42°53′E | 印度洋 | 从 马尔地夫的胡瓦杜环礁和福阿穆拉环礁之间穿过 |
0°0′N 98°12′E | 印度尼西亚 | 巴图群岛、苏门答腊和林加群岛 |
0°0′N 104°34′E | 卡里马塔海峡 | |
0°0′N 109°9′E | 印度尼西亚 | 婆罗洲 |
0°0′N 117°30′E | 望加锡海峡 | |
0°0′N 119°40′E | 印度尼西亚 | 苏拉威西岛 |
0°0′N 120°5′E | 托米尼湾 | |
0°0′N 124°0′E | 马鲁古海 | |
0°0′N 127°24′E | 印度尼西亚 | 卡约阿岛和哈马黑拉岛 |
0°0′N 127°53′E | 哈马黑拉海 | |
0°0′N 129°20′E | 印度尼西亚 | 格贝岛 |
0°0′N 129°21′E | 太平洋 | 经过 印度尼西亚卫吉岛以北570米 经过 基里巴斯阿拉努卡环礁以南13公里 经过 美国本土外小岛屿贝克岛以南21公里 |
0°0′N 91°35′W | 厄瓜多尔(以赤道命名的国家) | 科隆群岛中的伊莎贝拉岛 |
0°0′N 91°13′W | 太平洋 | |
0°0′N 80°6′W | 厄瓜多尔 | 经过基多中心以北24公里,靠近世界中线之城 |
0°0′N 75°32′W | 哥伦比亚 | 经过与秘鲁的边境以北4.3公里 |
0°0′N 70°3′W | 巴西 | 依次经过 |
0°0′N 49°20′W | 大西洋 |
以赤道命名或名称中含有赤道的国家有 赤道几内亚和 厄瓜多尔,其中厄瓜多被赤道穿过。1910至1958年间在非洲曾有过法属赤道非洲,后解散为4个独立国家。
确切长度
两种广泛应用的大地测量学标准中,赤道的模型是一个半径为以米为单位的整数的圆。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选择6,378.140千米(3,963英里)为其半径[22],后来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将之精确到6,378.137千米(3,963英里)[23],并为WGS84所采用[24],而更近的IAU-2000则保留了IAU-1976的旧数值。如果赤道真的是个圆,它的周长就应为设定半径的2π倍。
地理英里的定义是赤道的1角分,即赤道周长的1/21600,因此其长度也取决于所设定的赤道半径。例如,按WGS84标准计算,1地理英里等于1,855.3248米(6,087.024英尺),而按IAU-2000则是1,855.3257米(6,087.027英尺)。
地球常用的模型是一个沿轴线扁平0.336%的球体,这使赤道比经线(通过两极的大圆)长0.16%。IUGG标准中,经线长精确到毫米是40,007.862917千米(24,859.733480英里),其1角分长1,852.216米(6,076.82英尺),正是因此,国际单位制将海里定为1,852米(6,076英尺),比地理英里短3米(10英尺)以上。[25]
由于地球的海平面(大地水准面)不规则,确定赤道的实际长度并不容易。
物理影响
科里奥利力在地表的分力与纬度的正弦成正比[26],赤道处纬度为零,因而在赤道地表附近运动的物体不受该分力(即地转偏向力)作用。具体表现如,气流在赤道附近运动时不产生偏转趋势,而从南北纬30度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沉降的气流向热带辐合带流动时,则受地转偏向力而导致风向偏东,形成东北和东南信风;赤道附近的河流也因此不会出现向某一侧冲刷特别严重,如北半球的右岸、南半球的左岸多峭壁的情况。
在赤道以外的地表任何一处放置的摆均会因摆面与地球自转角速度方向存在夹角而产生与地球自转反向的扭矩,从而使摆面发生转动。这就是傅科摆的原理。傅科摆的转动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即一个恒星日)与纬度正弦之比[27],故所处纬度越高,傅科摆转动越快,周期也便越短,在地球两极处,周期达到最小值,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而位于赤道的傅科摆由于与地转方向无夹角,不会产生该扭矩,故不发生转动,即周期是无穷大。
航天发射
由于在整个地表上,赤道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甚至比音速还要快(约465米/秒),在此附近发射相同负载的航天器,所需燃料更少,可节约发射成本,因而是航天发射中心的理想选址。但这一优势仅限于向东、东南及东北方向发射。[28]目前赤道附近的航天发射中心有:
在天球的投影
理论上,除南北两极外,从地表上任意地点观测,天球赤道均经过地平线正东与正西方两点,能看到的位于地平线上的部分恰好是一个半圆。天球赤道最高点(即位于中天上的点)的天顶距等于当地纬度,意味著地平高度等于纬度的馀角。而在南北两极,天球赤道则紧贴地平线。
除赤道外,地表任意地点均无法观测到另一半球天极附近的天体(见拱极星),地理纬度越高,看不到的赤纬范围越大。赤道是地表唯一能观测全天任一赤纬之处(其中南北天极永远紧贴地平线),而天球赤道则是全天唯一能被地表任一地点观测的赤纬线。[29]
天球赤道与黄道的交角约为23.5°[30],交点即为春分、秋分二点,太阳经过这两点时,就是每年的季节性视运动中两次经过天球赤道的时刻,此时地表上太阳直射赤道。
纪念碑
世界多地立有赤道纪念碑。[31]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斑鸠岛上,纪念碑立于画在地面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
- 印度尼西亚:
- 厄瓜多尔:
- 巴西:马卡帕,纪念碑Marco Zero(0度标志)立于赤道之上。
- 肯尼亚:
- 乌干达:
- 纳巴松凯(Nabasunke)的马萨拉-坎帕拉(Masala-Kampala)公路旁,竖立着一个白色空心圆形,顶部用英语写有“乌干达”、“赤道”,底部向两个方向标有“N”(北)和“S”(南)。
- 基科龙戈(Kikorongo)的波特尔堡-姆蓬德韦(Fort Portal - Mpondwe)公路旁,设计与纳巴松凯类似。
- 刚果民主共和国:说过著名的话“我想你就是利文斯通博士?”的亨利·莫顿·史丹利爵士在姆班达卡立有“赤道石”。
- 加彭:刚果(Kongo)附近的利伯维尔-兰巴雷内(N1)公路旁的路牌上用法语写有“加彭共和国”、“你跨越了赤道”,并标注了到加彭利伯维尔、兰巴雷内、马科克(Makaoke)和罗马、巴黎、伦敦、莫斯科、纽约、北京、东京等世界城市的距离。
跨越
特定的海军,如英国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有在船上为水手第一次穿越赤道举行纪念仪式的传统。[32]这些仪式在过去曾因残暴而一直臭名昭著。一些民用远洋客轮和游船也举行较温和跨线仪式,通常以尼普顿海神为特色,供乘客娱乐。
一些航空公司也会在飞跃赤道时向乘客颁发证书以作纪念。[33]
参见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