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1797年—1882年),原名董明魁,清朝直隶省顺天府文安县朱家坞村人,八卦掌拳术的创始人。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7月31日) |
生平
董海川的生平及创拳经过,经过后世的传说润饰,充满神话色彩,很难得知真假。在他死后,其弟子于1883年(光绪九年)立的碑铭,是目前最早的文字记录,是较为可靠的记载。其再传弟子在1982年再立一墓志铭。内容与碑铭又有所不同。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名董守业,务农为生,生有三子,长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少时家贫,但喜爱武术、田猎,个性刚直,力气过人,擅长罗汉拳、二郎拳,精通各式兵械,以武艺闻名乡里[1]。
他在咸丰年间,离开家乡。根据韩慕侠、高义盛一派的传说,董海川在安徽九华山得遇道士毕澄霞(一说为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这个说法并不被其他人所接受,但是他曾经受到道教仪式中的步法启示,即是可以肯定的,也因此他的拳术充满了道士的色彩[2]。
董海川离家出走后,成为太监。最后到了北京肃亲王府当差[3](一说为睿亲王府[4])。董海川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人所知,其武术了得,旗人全凯亭求为弟子。因为他的武艺,升任七品首领职,名气逐渐在京城中传开。
他当太监的原因,人言各殊。
清朝太监管理甚严,太监净身,多在十五至二十岁之间,不允许私自净身,且需先向礼部登记,经内务府查验后才可进宫。所以董海川中年自阉说法,与清朝法制不符,可能性较低。根据其碑铭:“不意中年蹈司马公(即司马迁)之故辙,竟充宦官。”,可能是因为受宫刑,而成为宦官。
董海川最早是以转掌为名,在王府中传武术给王公贵族[8]。因为声名日盛,北京城内外许多武术中人,向他公开挑战,皆尝败绩。如精于罗汉拳的尹福,擅长摔跤的程廷华,善用腿的史计栋等人,相继败在董海川手下,求为弟子,他的武术于是在北京城内外流传。
因年事渐高,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从肃王府告老退休,遂在北京设馆授徒。他择徒标准很严,而且因材施教,因此使得八卦掌形成了许多不同特色的流派[10]。
据称董海川寿享高龄,临殁昏惘,仰卧床上,两手仍作换掌式,直至气绝。[来源请求]
武术特色
弟子传人
董氏传人众多,其墓已迁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据万安公墓董海川墓志铭所载有六十七人,著名的有尹福、程廷华、马维祺、史计栋、宋长荣、宋永祥、魏吉祥、樊志涌、谷步云、刘宝真、梁振蒲、刘凤春、司元功等。
未列入碑文的弟子有:全凯亭、阮古珍、梁世珍、贾岐山、张怀山、种香林、吴茂亭、李云贵、梁乐、张占魁等人。
参见
注释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