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羚属是一些体型细小的羚羊,又称小羚羊,主要生活在南非及东非的灌林。犬羚属肩高约30到40公分,体长约50到70公分、体重约3到6公斤。它们有著较长的鼻子及一层软毛皮。额顶的毛发竖起,而雄性的额毛有时部份地遮盖短少及环状的角。犬羚的英文名称为Dik-dik,是以雌性的示警声来命名的。
特征
雌性犬羚属体型会较雄性的大。雄性有角,细少(约7.5厘米)及向后倾斜。犬羚属的头部与其细少的身体仿佛不成比例。背部是灰褐色,腹部包括脚部及侧面呈黄褐色。大部份犬羚属都有著淡色眼环。
栖息地
犬羚属生存于东非的灌木地及热带莽原。犬羚属习惯生活于充满可食用的草及灌木的地方,而树木要较矮不会阻碍其视线。它们与其他草食性动物,如长颈鹿及羚羊等生活在开放的草原。它们亦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如森林或平原上,但它们必须要有好的屏障及不太高的草或植物。若草长得过高阻碍其视线,它们搬离这地方。
行为
犬羚属一般都是半夜间行动的动物,主要在黎明前及黄昏后进食。
摄食
犬羚属都是草食性的,主要食粮为树叶、茎、果实及浆果。它们只会消耗体内的水份作为水化合物,以减少饮水的次数。和其它的偶蹄目动物一样,它们利用胃中的微生物帮助消化,并在初次消化后进行反刍。它头部的特别设计令它们可以很容易的在金合欢的树枝间吃取树叶,且能让它们在进食间监察捕猎者的行动。
社会结构
犬羚属奉行一夫一妻,领域间的冲突很少发生。当冲突发生时,双边的雄性会冲向对方,在短暂的停峙后,剧烈的摆头并转身。它们会重复这些动作,并逐渐增加距离,直到其中一方放弃为止。雄性利用粪堆标示领域,会覆盖雌性的粪堆。犬羚的一夫一妻制有可能是为了逃避猎食者的演化结果,为了求偶而暴露在猎食者的视线下是很危险的。伴侣花费64%的时间陪伴彼此,但雄性(而非雌性)在有机会时会试图向另一位雌性寻求交配。
雌性在六个月大时达到性成熟,雄性则是在十二个月大。雌性孕期约为169到174天,最多一年两次(于雨季开始及结束时)。和其它的反刍动物不同,犬羚在出生时,前肢是蜷缩而非伸展的。雌性出生时体重约为560到680公克,雄性则为725到795公克。哺乳期约为六个月,每次哺乳约数分钟。幼体存活率大概是50%,经七个月成为亚成体,之后会被父母驱离。父亲会驱离儿子,母亲会驱离女儿。
捕猎者
犬羚属主要的捕食者有豹、狞猫、狮子、鬣狗及非洲野犬。其它捕食者则包括巨蜥、猎豹、胡狼、狒狒、雕、鹰及蟒蛇。为了逃避追捕,犬羚演化出良好的视力及高达42公里的极速。
分类
犬羚属下有六个品种:
- 艮氏犬羚(Madoqua guentheri)
- 柯氏犬羚(Madoqua kirkii)
- 银犬羚(Madoqua piacentinii)
- 林犬羚(Madoqua saltiana)
- 红腹犬羚(Madoqua phillipsi)
- 斯氏犬羚(Madoqua swaynei)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