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保守主义(Konservatismus in Deutschland),狭义上是在1848/1849年德国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最初是通过保守派协会、团体和议会成员在普鲁士发展起来的,包括“土地所有权权益保护协会”。[1] 德国特有的保守主义表达与俾斯麦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系。
1848年到一战
由格尔拉赫(Ernst Ludwig von Gerlach)和施塔尔(Friedrich Julius Stahl)的《新普鲁士日报(Neue Preußische Zeitung)》编辑领导的一群政治家和议员在1849年2月、3月撰写的保守党草案是第一个党宣言的基础。[2] 基于此背景,保守党在1851年后在普鲁士州议会两院也被称为“十字报(Kreuzzeitung)党”,因为该党报纸头版有铁十字勋章。
1867年自由保守党成立,从普鲁士保守党分裂而来,该党最初是由爱德华·格奥尔格·冯·贝瑟西-胡克(Eduard Georg von Bethusy-Huc)伯爵领导的自由保守党协会。[3]
成立于1870年的德国天主教中央党在1871年的第一次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二大派别,也是保守阵营的领导党,在德国各个州的议会中(特别是在普鲁士),后来也在国家层面都有议席。直到1918年为止,德国存在三个保守政党。除了德国中央党,还有以东厄尔比安农业为导向的德国保守党,该党1879年从普鲁士保守党和贵族和工业界支持的自由保守党(1871年德意志帝国党)产生。
俾斯麦时代
俾斯麦的政治生涯始于1847年,他在当年当选为了普鲁士众议院的议员。然而,他真正崭露头角的时间是在1860年代,尤其是在1864年的普丹战争、1866年的奥普战争和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战争中的角色。[4]
俾斯麦作为保守主义者目标不仅仅是保护君主权力[5],更是加强和巩固普鲁士君主制在统一的德国国家下的地位。他的政治理念融合了保守主义思想和民族主义的元素,并在德国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德国的统一是在普法战争的胜利下实现的,使德国战胜法国,并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这一历史性事件加强了君主制在德国的地位,并为俾斯麦作为政治领袖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外交政策方面,俾斯麦以“平衡权力”为基础,努力维持欧洲的和平。他建立了三帝同盟,当中成员就包括奥匈帝国和俄罗斯,这在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中扮演了稳定力量的角色。[7]
在俾斯麦的执政时期,德国也实施普遍男性选举,扩大了男性在政治参与的范围。
1878年,俾斯麦提出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案,这一法案在德意志帝国议会获得通过,并于同年生效。这项法案包括禁止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组织、禁止相应的出版物,以及对社会主义活动进行监视和取缔。这一法案的实施使得社会主义者在德国面临了极大的压力,并且社会主义运动在一段时期内受到了抑制。在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案下,德国约有1500人被判处总数达850年的监禁,并使893名党的领袖被驱逐出其居留地.[8]
魏玛共和时期
随著德国君主制的衰落,保守主义发生了转变。在某种程度上,要保存的东西变得越来越过时,基于永恒原则精神的创造性重组的想法取代了传统。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保守主义聚集在与“保守革命”一词相关的各个政党和思想潮流中。这一趋势的代表作家亚瑟·穆勒·范登布鲁克为改革德国保守主义的过程创造了一个典型的公式:保守就是创造值得保存的东西(Konservativ ist, Dinge zu schaffen, die zu erhalten sich lohnt)。[9]
德国全国人民党(DNVP)主席、保守派媒体企业家阿尔弗雷德·胡根伯格从1929年开始推动希特勒的崛起,并于1933年1月与国家社会主义者组成联合政府。1930年,该党中忠于共和主义、具有民主思想的派别分裂并成立了保守人民党(Konservative Volkspartei, KVP),然而,该党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1933年5月和6月,该党被迫解散。
一些保守派政治家,如弗朗茨塞尔德特加入纳粹党,其他如弗朗茨冯帕彭和康斯坦丁冯纽拉特在希特勒政府中任职,但非党员。帕彭的顾问埃德加·朱利叶斯·荣格计划刺杀希特勒,并在基督教威权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保守的革命国家。这个早期的保守派反对派在1934年所谓的罗姆政变过程中被国家社会主义者消灭。许多保守派试图接受国家社会主义,有些人流亡国外,有些人积极参与抵抗(尤其是1944年7月20日的抵抗组织)。
二战后
1945年后,古典保守主义在德国不再有任何前景。这是因为,一方面,一些保守派通过与纳粹政权的合作使自己名誉扫地,另一方面,由于东德厄尔比亚地主在东德被征地,他们逃亡或被驱逐,保守派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已经丧失。[10]在经历了极权专政之后,德国信奉民主宪政国家的原则,保守租户有在德国政治中失去了独立的政治角色。1949年至1960年阿登纳时代的执政党之一是保守的小型政党德国党(Deutsche Partei, DP)。在基民盟中聚集在一起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传统的宗派对立失去了张力,并在社会上也逐渐被克服。
自战争结束以来,基民盟一直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重要的保守派、跨宗派和民主党。她打破了魏玛共和国某些保守党派反对民主宪政国家的传统思想,成功地整合了大部分保守主义,并将它们纳入民主舆论形成过程。魏玛共和时期的德国全国人民党(DNVP)、右翼自由派德国人民党(DVP)和自由派DDP的成员加入了该党,促成了一个“基督教民主、基督教社会、中间的自由党和保守党”。
在联邦共和国早期,技术官僚保守主义(Technokratischen Konservatismus)的概念变得强烈。这种由基奥尔格(Friedrich Georg)和金格尔(Ernst Jiinger)创建的技术官僚保守主义与技术文明的义务相协调,但并未将其描述为进步。福莱尔(Hans Freyer)和施尔斯基(Helmut Schelsky)等技术官僚保守主义的代表批评了实际约束占主导地位,但认为独立事实过程的规则比空想家的规则危害更小。在这些技术文明的物质规律中,人们的行动范围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融入这些过程,但从根本上改变一个由非异化人民组成的完全自由的社会是一种危险的幻想,只有以伪宗教为动机的进步理论家才能代表这种幻想。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