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是指在台湾由多个移民族群原住民族群所构成的族群,其包含最先定居的台湾原住民、于17世纪左右迁徙汉族闽南裔移民客家裔移民、于1945年以后迁徙的外省裔移民,以及于不同年代迁徙的新住民。其中,目前以汉族闽南裔的人数为最多,约占七成。于17世纪前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欧洲海权国家,是以“福尔摩沙”一词称呼台湾岛,而居住在岛上的人民,即被欧洲人称呼为“福尔摩沙人”。该称呼,原是指台湾原住民,后来即伴随移民族群的加入与在地化的认同,而成为台湾人的自称,其并且在战后时期以前,为国际社会所统称。[10][11]

Quick Facts 台湾人, 总人口 ...
Close

定义

台湾人的英文名称为“Taiwanese”。从台湾历史的观点来看,“台湾人”这个词汇,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以及不同的语言情境脉络下,其实有不一样的意涵。界定一个人是否为台湾人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以上因素以外,亦有人认为还有其本人和其他人(主要是亲人,或与之关系密切的人)的认同(价值观因素)也非常重要,甚至在台湾闽南人的口语称谓中,部分习惯以“台湾人”称谓自己,对其它同住台湾族群则称“客人”、“原住民”、“外省人”。根据研究,至少可以指出“台湾人”这个语汇的四种不同的指涉。

  1. “台湾人”(台罗Tâi-uân-lâng),是“台湾闽南人”(河洛人)。尹章义(1989,358-66;1991,212-4)认为客家人与闽南人几乎是同时抵达台湾,甚至于可能更早,但因渡台禁令而一度无法大规模来台[12],台湾因此渐渐地演变成为以闽南人为主体的社会。[来源请求]在史学家连横的文章〈台语整理之头绪〉中提及:“余臺灣人也,能操臺灣之語,而不能書臺灣之字,且不能明臺語之義,余深自愧!”等语句,说明日治中期闽南裔族群即有以“台湾人”自称的使用方式,从文中亦可见诸当时的台湾人即已自称使用“台语”。
  2. “台湾人”的第二个用法,是与“外省人”或“大陆人”对照使用,指的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native Taiwanese),即一般所谓的“本省人”。在这个定义下,除了上述第一种用法的“河洛人”以外,所谓台湾四大族群当中的“客家人”和“原住民”,也都被包括在“台湾人”这个语汇里面(施正锋1997,81)。[来源请求]
  3. “台湾人”的第三种用法,则是等同于“台湾的居民”(resident Taiwanese),也就包括了所谓台湾四大族群当中的每一个族群,这是随著台湾民主化运动以及本土化运动,所形成的共同体认同。这个用法为大多数的台湾人民所认可接受。造成这个新定义的可能原因有:第一,“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的摩擦,在经过长久的通婚、共事以后日渐缩小。第二,“外省人第二代”、“第三代”,基本上也都是在台湾出生成长,而客观上缺乏了对中国的经历,对台湾的认同要高于他们的上一代。最后,这也和国际政治的变迁和政治制度的革新有关。因此,即使是第一、二代外省人到中国共产党治理的中国,也是持“台胞证”被视为“台湾人”,影响了外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认同。
  4.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所定义的“台湾”不仅代表台湾本岛,而是指中华民国自由地区,指台湾本岛、澎湖群岛小琉球兰屿以及绿岛,甚至于包含自古属于福建的金门群岛乌坵列醄马祖列岛等自称“台湾金门”等,于是生长或长期居住于这些岛屿上的人民就称为“台湾人民”。

不管甚么角度来看,在台湾,反对第三种“台湾人”(“台湾的住民”)的定义的人很少,尽管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人,依旧无法改变照自身语言对“台湾人”这个语汇的定义。因此,从今天看来,“台湾人”这个语汇,包括了台湾所有的住民,已不限于前两个相对狭隘的定义。

原住民

Thumb
十七世纪卡斯帕‧ 司马卡登德语Caspar Schmalkalden所绘台湾原住民,加注“福尔摩沙人”(Ein formosan)
Thumb
台湾原住民族往昔分布图

新住民

近年有大量台湾人与来自中国大陆、东南亚(如:越南印尼泰国菲律宾等籍)等地之外籍配偶通婚现象,形成一批新的移民潮。借由如此多数的外籍配偶入籍中华民国,而成为“新住民”族群,也在口语上将其子女称之为“新住民第二代”。此外,非通婚原因以外移民至台湾者,在取得中华民国国籍后也一样同属新住民,成为台湾人。

人口

1992年废除省籍登记前的1990年台湾人口普查显示,台湾原住民占1.7%,台湾汉族占98.3%(闽南人73.3%、外省人13.0%、客家人12.0%)。[14]

根据内政部统计处2002年的一项调查研究假说:台湾闽南人76.9%、客家人10.9%、外省人10.0%、原住民1.4%以及不确定0.8%[15]

客家委员会2010年至2011年的全国客家人口基础资料调查研究:“客家人”占13.6%[16]

根据内政部统计处于2017年10月统计,台湾原住民族人口数为55万8494人(占台湾人口总数的2.37%)[17]

对于人口数量多寡的叙述所在多有,除了中华民国国语现代标准汉语)以外,台语闽南语台湾话)也是台湾的优势母语,根据2008年的《中华民国年鉴》,台湾大概有73%的人会使用台语。[18]

国族认同

Thumb
约1900年代的台湾原住民族家族
  • 2020年2月因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关系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3.2%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6.7%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5.3%认为自己是中国人,4.8%没意见或拒答。[19]
  • 2018年12月国立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关于身分认同趋势的长期民调,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者有54.4%,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有38.2%,是中国人而非台湾人者有3.6%,无意见的有3.7%。[20]
  • 2016年联合报民调显示,自认是台湾人的比率由20年前的44%大幅成长到最近的73%,创该报历次民意调查的新高。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则由20年前的31%,下降至这次调查的11%,是历次调查新低。这次民意调查也有10%的人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双重认同,台中默契咖啡老板陈致豪接受美国之音访问表示与中国共产党政权对台湾的施压以及看到香港一国两制失败有关。[21]
  • 2014年9月,台湾最大的BBS论坛批踢踢八卦板第二届“我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的投票民调,“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这选项得到了10987票,囊括95.61%的选票公意。[23]
  • 2013年10月,TVBS民调中心所做的一份调查中,若台湾人、中国人二选一,高达78%民众自认是台湾人,只有13%认为是中国人。若可选择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55%民众表示是台湾人,38%认为两者皆是,只有3%自认是中国人。[24]
  • 2021年8月10日台湾制宪基金会所做的一份调查中,若台湾人、中国人二选一,高达89.9%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只有4.6%自认是中国人。若可选择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67.9%民众表示是台湾人,27.8%认为两者皆是,只有1.8%自认是中国人。[25]
  • 对于台湾人的身分认同议题,中国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有篇分析:“亚细亚的孤儿:四代台湾人的认同迷惘”[26]

血缘上的争议

Thumb
一篇2016年西方学者发表的论文,发表的常染色体分析图,显示出台湾汉人的常染色体(所有父系母系基因),介于中国北京人与中国广东人之间,与台湾原住民(Ami 和 Atayal)差异明显。[27]

台湾民谚“有唐山公无唐山妈”,意指父系母系血统构成。现今台湾住民以汉人为最大族群,约占总人口97%,其他2%为16族的台湾原住民族,另外1%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少数民族、大陆港澳配偶及外籍配偶[28]。有关平埔族群的人口统计,最早见于荷兰时代的户口调查表,当时的总数大约在4-6万之间。[29]随著汉人移居,台湾的人口开始钜变,移台汉人在清朝嘉庆年间丁口已近2百万,平埔族群仅有数万人,与汉人人数上是两极的对恃。

陈耀昌在2015年出版研究台湾人基因的《岛屿DNA》一书,指出如从胃幽门杆菌显示高山原住民为南岛语族祖先;高于一般亚洲人及传统汉人的僵直性脊椎炎基因,为源自荷兰的西北欧血统;而比例不低的鼻咽癌则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百越祖先。[30]

南方蒙古人种的族群,在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上,主要属于O1a及O1b两个单倍型类,有别于北方蒙古人种(如汉人与藏族)的O2单倍型类。另外,根据蔡丽琴等遗传因子专家在一份2001年发表的论文(Tsai 2001[31])中,对台湾汉人人口的Y染色体的研究,台湾汉人人口的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组成比例为,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 O1a 22.4%,O1b 8.5%,O2 58.2% (对比于中国大陆汉人的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的比例为 O1a 9.6%, O1b 16.3%, O2 55.4% (Karafet 2005[32]),及台湾原住民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的比例为 O1a 66‧3%, O1b 10‧6%, O2 11% (Capelli 2001[33])。而广东省梅县的汉人的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的比例则为 O1a 20.0%, O1b 14.3%, O2 51.4% (Xue 2006[34])。

Thumb
约1930年代的台湾汉族家族

汉人平埔族通婚的情况方面,历史学者周婉窈指出:“原住民人口向来不多,清国统治末期顶多十六、七万,而汉人已达二百八十万,从人口结构来说,娶到‘平埔某’的汉人占人口比例应不高。”[35]叶高华借由历年人口动态统计与8个平埔村落(涵盖噶玛兰、道卡斯、巴宰、西拉雅、马卡道等族)的户口档案,分析1905-1945年间的通婚率。从全岛层次来看,只有极低比率的汉人与平埔原住民通婚:福佬人不到0.5%、客家人不到1%;平埔原住民则有三分之一左右与汉人通婚。从村落层次来看,各地通婚率差异很大,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地方上相对人口规模愈小的群体,通常愈能接受通婚。换言之,只有那些在平埔村落中成为少数群体的汉人邻居们较常与平埔原住民通婚。一旦出了平埔村落,就不是那么一回事。[36]

沈建德和林妈利等人曾发表研究主张当前台湾人大部分是平埔族及高山族的后代,陈叔倬段洪坤等一处学者指出其归类方式严重有误,以严谨的基因归类台湾汉族实与原住民显然是不同族裔[37][38][39][40][41][42]

文化

由于台湾地理位置之特殊性,且由多族群组成而成,以及不同时代背景所产生的多元面向。

原住民族相信万物有灵,通常由巫师负责和神灵沟通。其中祖灵被认为最能影响族人的吉凶祸福,原住民平埔族常相信祖灵居住在山上,会保护族人的农作物或者渔猎收获丰盛,因此最受敬畏。以西拉雅族为例,他们崇拜祖灵的场所,称为“公廨”。该族的“祀壶信仰”,就是将装有清水的壶、罐置于公廨里,象征祖灵的存在。其实原住民各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祭典,例如:布农族的“射耳祭”(以箭射兽耳祷求猎获丰收)与“小米祭”;赛夏族每二年举办一次“矮灵祭”;达悟族的“飞鱼祭”;排湾族人每五年举办一次“五年祭”,每年举行“丰年祭”;阿美族的“丰年祭”与“海祭”。此外,卑南族重要的祭仪有“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锄草祭”等。拉阿鲁哇族相信祖灵依附在收藏的贝珠中,因而有“贝神祭”;邹族则有“战祭”、“收获祭”。

多数台湾汉人的“正三大节”为廿九暝新正)、扫墓节清明节或是小清明)与七月半,“节令三大节”为五日节中秋节重阳节,是台湾的三大节庆,与华人三大节日略有小异。而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七夕中元节重阳节冬至尾牙送神日等传统节日,在台湾民间也有庆祝之礼俗。此外,尚有多项深具台湾特色的民俗庆典,如妈祖绕境盐水蜂炮东港迎王、头城抢孤等。

宗教信仰

依照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不设国教台湾人民拥有宗教自由,其人民也接受不同的信仰之精神寄托,除了部分无神论不可知论者外,大多数台湾人有宗教信仰,或者尊信儒教文化祖先崇拜

根据200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调查,台湾人口中,单一认定,佛教占35.3%、道教占33.2%、民间信仰(包含儒教)占约10%、基督宗教占3.9%,无信仰或拒答占18.2%[43]

海外移民统计

台湾人自1950年代开始较大规模的移民。早期的台湾移民大多数去了美国。自1980年代开始,到1990年代达到高峰,加拿大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移民国家。

大多数台湾移民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西岸。而美、加东岸、澳大利亚、纽西兰和日本也有一定规模的台湾人社区。

More information 都会区, 国家 ...
世界各地台湾出生人口分布
都会区 国家 台湾出生人口 总人口 比率
洛杉矶  美国 87,187[44] 13,131,431 0.66%
纽约  美国 42,821[44] 19,949,502 0.21%
温哥华  加拿大 42,050[45] 2,280,700 1.84%
旧金山  美国 27,499[44] 4,516,276 0.61%
圣荷西  美国 27,458[44] 1,919,641 1.43%
多伦多  加拿大 15,470[45] 5,521,235 0.28%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美国 12,770[44] 5,949,859 0.21%
休士顿  美国 11,208[44] 6,313,158 0.18%
西雅图  美国 10,868[44] 3,610,105 0.30%
东京都  日本 9,685[46] 9,128,090 0.10%
布里斯本  澳大利亚 9,193[47] 2,065,993 0.44%
达拉斯  美国 9,141[44] 6,810,913 0.13%
爱伊  美国 8,438[44] 4,224,851 0.20%
芝加哥  美国 8,331[44] 9,537,289 0.09%
雪梨  澳大利亚 8,181[47] 4,391,636 0.19%
圣地牙哥  美国 7,314[44] 3,211,252 0.23%
波士顿  美国 6,873[44] 4,684,299 0.15%
奥克兰  新西兰 6,339[48] 1,415,550 0.45%
亚特兰大  美国 5,529[44] 5,522,942 0.10%
墨尔本  澳大利亚 5,340[47] 3,999,950 0.13%
费城  美国 4,315[44] 6,034,678 0.07%
沙加缅度  美国 3,919[44] 2,215,770 0.18%
伦敦  英国 3,858[49] 8,173,941 0.05%
拉斯维加斯  美国 3,742[44] 2,027,868 0.19%
Close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