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文帝刘渊(?[1]—310年8月19日),字元海,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出身南匈奴的屠各部[2]。为五胡十六国时代中,汉赵的开国君王。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南匈奴人拥立其为大单于。304年,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国号为汉(后改为赵,史称前汉、前赵或汉赵),5年后称帝,改元永凤。310年,刘渊在位六年病死,谥号为光文皇帝。
出身
刘渊出身南匈奴的屠各部族,是西汉时期冒顿单于的后代挛鞮家族的人,该家族因自汉初刘邦时期与汉朝皇室通婚,同时兼具汉朝皇室与匈奴贵族的血脉,匈奴之习以母为贵,故采取母族之刘姓为姓氏[3]:164[4]。
东汉汉献帝年间,曹操统一华北地区后,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刘渊父亲刘豹原是南匈奴的左贤王,在此一时期被曹操任命为“左部帅”;而刘渊的母亲呼延氏,亦是《史记》记载下的三大匈奴贵族姓氏之一,足见刘渊身份之高贵。[3]:167-168
生平
刘渊童稚时已十分聪明,七岁时母亲呼延氏逝世,刘渊伤心捶胸顿足、痛哭号叫,旁人都被其哀伤所感染,宗族部落的人都因其孝道表现而对他十分欣赏。连当时曹魏司空王昶听闻其行为后都赞赏他,又派人吊唁和送礼物。刘渊亦十分好学,拜崔游为师,学习《毛诗》、《京氏易》和《马氏尚书》,刘渊尤其喜欢《春秋左氏传》及《孙子兵法》、《吴起兵法》,至如《史记》、《汉书》等历史典籍亦一一看过。同时,刘渊以史传中都因随何、陆贾无军功事迹;周勃、灌婴没文才,两者都遭后人看不起,认为文武兼备才能获世人欣赏,因而习武。刘渊臂力过人,善于射箭,可谓文武双全。崔懿之、公师彧、王浑等都与他结交为友[5]。
咸熙年间,刘渊到洛阳作任子,受到当时曹魏权臣司马昭厚待。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后,王浑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刘渊,武帝接见刘渊后亦对他十分欣赏,更打算让他参与讨伐东吴的事,但因孔恂和杨珧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为由,担心一旦向刘渊委以重任并平灭东吴,他会在当地叛晋自立。武帝听后才搁置这打算。及后秃发树机能先后击败秦州刺史胡烈及凉州刺史杨欣,李熹建议任用刘渊讨伐,但孔恂仍指刘渊可能会作乱凉州,武帝因而又否决了建议。当时在洛阳流浪的王弥正要回故乡东莱,与刘渊饯别时,刘渊泣诉被人屡进谗言中伤,恐怕将会在洛阳遇害而不能再见到他。刘渊于是纵酒长啸,同坐的都因他流泪。齐王司马攸见刘渊后,更建议武帝杀刘渊,以免日后回匈奴五部所在的并州后会祸乱当地,但王浑反对。武帝同意王浑所言,最终没有杀刘渊[5]。
正巧任匈奴左部帅的父亲刘豹于当时逝世,刘渊于是回到并州接替父亲左部帅之位。太康末年刘渊官拜北部都尉。刘渊在当地申明刑法,禁止奸邪恶行,而且诚心与人交往,于是匈奴五部中的俊才都投归刘渊,连幽州和冀州的名儒和寒门秀士都前来与他结交。永熙元年(290年),晋惠帝司马衷继位,由外戚杨骏辅政。杨骏为了拉拢远人,树立私恩,便任命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但至元康末年刘渊便因部下族人叛变出塞而免官。不久成都王司马颖出镇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为拉拢刘渊而表他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并召他至邺城[5]。
当时八王之乱战火再起,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及长沙王司马乂先后以军事力量上台掌权,司马伦更曾篡位称帝,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刘渊叔祖父刘宣见此,决心乘著西晋朝政混乱振兴匈奴,于是秘密与族人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又派遣呼延攸到邺城通知刘渊。刘渊向司马颖请归不果,于是派呼延攸先回并州,命刘宣召集五部匈奴和在宜阳的一众胡人,名为支持司马颖,实质上却图谋叛变[5]。
永安元年(304年)司马颖击败司马乂,成为皇太弟,任命刘渊为屯骑校尉。不久东海王司马越和陈昣等与惠帝征讨司马颖,司马颖又任命刘渊为辅国将军、督北城守事。及至惠帝兵败荡阴(今河南汤阴县)被俘至邺城,司马颖再任命刘渊为冠军将军,封"卢奴伯"。但在荡阴之战后不久,东嬴公司马腾和安北将军王凌等就起兵讨伐司马颖,刘渊趁机向司马颖建议让他回匈奴五部领部众支援司马颖,共同抵抗司马腾和王凌的讨伐部队。司马颖同意并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5]。
刘渊回左国城(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后,刘宣便为刘渊上大单于称号,二十日之间就聚众五万,定都离石。及后刘渊被司马腾盟友拓跋猗㐌和拓跋猗卢击败,同时司马颖亦因受不住王凌大军的进逼而弃守邺城,带惠帝逃回洛阳。刘渊在刘宣的反对下,最终决定不援救司马颖,迁至左国城(今山西吕梁市离石区东北),又吸引数万人归附[5]。
永兴元年(304年)十一月,刘渊以自己祖先与汉朝宗室刘氏约为兄弟且有所联姻而自称“汉王”,建国号汉(史称汉赵),改元元熙,并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又设汉太祖刘邦、汉世祖刘秀、汉烈祖刘备、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汉显宗刘庄和汉肃宗刘炟等八位西汉、东汉和蜀汉皇帝的牌位;前三者为三祖,后五者为五宗,以汉室继承者自居。同时自置百官,正式建立一个脱离西晋朝廷的独立政权[5]。
刘渊称王后,身为并州刺史的司马腾便派将军聂玄讨伐,但遭刘渊于大陵(今山西文水县)击败。司马腾知道聂玄兵败后十分恐惧,率并州二万多户人南下山东地区。刘渊亦派刘曜先后攻陷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需要消歧义]等地方,扩阔领土。次年(305年),刘渊所派将领刘钦再度击败司马腾所派的讨伐军。同年并州爆发大饥荒,离石亦受影响,刘渊于是迁都黎亭。永嘉元年(307年),刘渊已攻陷并州大部份郡县,并派兵进攻新任并州刺史刘琨。但刘琨击败汉军,成功保著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战后刘琨努力经营并州,更离间收降刘渊部下杂虏,汉军向并州北部扩张的计划因而受阻。刘渊于是听从侍中刘殷和王育派兵进攻其他州郡,南侵进据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未央区)和洛阳(今河南洛阳市)的建议;同时,汲桑、石勒、王弥、鲜卑陆逐延和氐酋大单于单征数个在其他地方的军事力量都相继归降刘渊,刘渊亦一一任官封爵,令汉国力量更为壮大;亦因这些加入者起事和影响的地方在冀州、徐州、青州等地,西晋受汉国侵袭的地区大大增加。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攻破司州河东郡的蒲阪和平阳郡的平阳城(今山西临汾市),更迁都蒲子(今山西交口县),令两郡属下各县抵抗刘渊的营垒都全部投降[5]。同时亦派刘聪、石勒等南攻太行山、赵、魏地区[6]。
十月甲戌日(308年11月2日),刘渊称帝,改元永凤。永嘉三年(309年),太史令宣于脩之认为都城蒲子所处崎岖难以久安,建议迁都平阳。刘渊听从并立刻迁都至平阳,改元河瑞。刘渊及后派刘聪、王弥等进攻壶关,先破刘琨所派援军,后于长平击败晋东海王司马越所派的援军,成功攻陷壶关。刘渊于是先后于当年八月和十月派刘聪等领兵进攻洛阳,但都被晋军击败,刘渊唯有撤军[5]。
次年刘渊病重,命太宰刘欢乐、太傅刘洋等宗室重臣入宫接受遗诏辅政。七月己卯日(8月19日)[7],刘渊逝世,由太子刘和继位。九月辛未日(10月20日)下葬永光陵,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5]。
性格
刘渊饱读诗书经典,故对部众的暴行显得不能容忍。如一次派遣乔晞进攻西河郡,乔晞先杀不肯投降的介休县令贾浑,后杀哭骂他的贾浑妻宗氏。刘渊知道后大怒,将乔晞追回并降秩四等,又为贾浑夫妇收葬[8]。又将领刘景一次进攻黎阳,在延津击败晋将王堪后在黄河将平民三万多人溺死,刘渊知道后大怒,更说:“刘景还有何颜面见朕!天道又怎能接受这种事!朕想消灭的只是司马氏,平民有何罪!”于是贬刘景的官位[9]。
长相
根据《晋书》所载,刘渊膂力过人,姿仪魁伟奇特,身长超过两米,胡须长三尺有馀,其中杂有少量赤色毛发。
家庭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