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永福宫
位於中華民國桃園龍潭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於中華民國桃園龍潭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清治时期,龙潭三坑子是关西、新埔等地物产集散中心[1]。乾隆九年(1744年),客家人在此建立主祀三山国王的的永福宫[2]。原位在今65号、66号民宅后方,咸丰九年(1895年)迁至今址,庙埕亦逐渐形成[3]。三坑村民以此庙埕为中心,将狭小的村落入口设计为T字形,越入内部越开阔,形成易守难攻的三坑子老街[4]。该地兴盛之时,庙旁除有商店外还设有旅店[2]。1897年,庙宇以风水为由迁往西北处今三坑子青钱第前方,并增奉开漳圣王[3]。
1924年,青钱第的张氏家族藉公地放领买下庙地,庙宇又回到咸丰年间所在[3]。随着桃园大圳建造,大汉溪水位骤降,三坑子码头失去功能,连带使得庙前街店没落[4]。1960年代,政府在附近设立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并规划二千米禁限建区,使得此庙多年未改建[5]。
龙潭永福宫建庙后,即是大平、三坑及佳安里的信仰中心[6]。主祀改为三官大帝,为庙宇首次迁来今址期间[3]。南桃园的三官大帝信仰,被认为与水圳系统有关,如三坑、大溪、八德的水圳地区都有信仰三官大帝[7]。今日龙潭永福宫以三官大帝为主祀,漳州人的开漳圣王、客家人的三山国王为陪祀的现象,被认为反应当地的族群融合[8]。
农历正月十三是该庙最盛大的祭典日,八月初二日则有平安戏,九月二十四的荷叶先师祭则是二十世纪末新增的联合祭祀[9]。当地会以姓氏作八年轮值[3][10],如2010年轮到邱姓[10]。
今日规模便该为1924年改建[3][8],为西施脊的三川殿[11],龙柱上有“大正十三年岁次甲子”落款[2]。正门两侧的石狮属广东狮的造型,雕刻属于清末民初的风格[11]。前殿柱子为二十四孝的原因,据说是经费不足,只够作正殿一对龙柱[8]。两侧设有厢房,曾为教授汉书的地方[12]。
《村里来了个暴走女外科》以此庙作为剧情中的池府王爷庙[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