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科洛效应(英语:McCollough effect)是人类的一种视觉现象。

在这种效应中,实际无色的栅格依其朝向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是一种需要一段时间的诱导才会出现的神经性适应现象。例如:在交替观看红色的水平栅格和绿色的竖直栅格几分钟后,对观察者来说,黑白的水平栅格会偏绿,而黑白的竖直栅格会偏粉色。该效应的奇特之处在于,尽管重复进行试验的人效果很快就会减弱,但是若对试验暴露加以限制,该效果据称可保持2.8个月.

麦科洛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莱斯特·麦科洛于1965年发现的。[1]


现象的产生

麦科洛效应可由观看类似下图的测试图像验证。受试者首先观看测试图像。测试图像上有水平和竖直两种不同朝向的栅格。两幅引导图像分别显示不同朝向且背景颜色不同的栅格,这两种颜色最好为互补色(此处是红色的水平栅格和绿色的竖直栅格)。受试者应交替注视两引导图像的中心附近,目光可略微移动,每次注视一张图像几秒钟。持续几分钟后,受试者再次看向测试图片,这时每种朝向的栅格应会呈现与引导图像中对应朝向栅格相反颜色的淡色(此处即:水平栅格呈浅绿色,竖直栅格呈浅粉色)。

更多信息 引导/测试图像 ...
引导/测试图像
麦科洛效应的一幅引导图像。注视这张图片的中心几秒钟,然后换到右边图片(有绿色背景的),几秒后再回到这张图片。这样交替保持最少三分钟。 第二幅引导图像。 麦科洛效应的一幅测试图像。最开始时,水平和竖直的线条应该看起来是黑白的。在引导后,竖直线条之间的空白应该显得偏红,水平线条之间的空白应该显得偏绿。
关闭

解释

麦科洛发表的论文引出了几百篇有关的科学论文。[2][3] 不同的解释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4][5]

  • 麦科洛提及了视觉皮层的低级的、单眼的区域中边缘敏感神经元的色适应。[1]
  • 还有一种假说以错误纠正机制的形式对其作功能性解释。这种错误纠正机制的目的是维持一种准确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象。颜色与朝向的始终不变的搭配在自然界中很难见到,因此,这种不变的搭配的出现可能表明眼睛有所异常。错误纠正机制对这种异常作出补偿,可能通过把某些神经元调节至中性点来适应与朝向相关的颜色。[4]
  • 第三种解释指向经典条件反射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它用和药物戒断反应相同的机制解释麦科洛效应。这样来看,“药物经典条件反射被表述为药物存在下的药物性适应(耐受),和药物不存在时的戒断反应”,而“色彩性经典条件反射可被表述为色彩存在下的色彩性适应,和色彩不存在时的麦科洛效应”。[5]就这种解释来说,麦科洛效应没有适应性价值,而是因其具有提前应对事件的一般性能力而被选择产生。[5] 对立过程理论与此解释有关。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