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元忠(?—707年),原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县南)人,唐朝政治家,武则天时任宰相。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9月23日) |
早年是太学生,志气倜傥,不喜官场运作,长年无法升迁,师从盩厔(今陕西周至)人江融学习“古今用兵成败之事”。仪凤中,吐蕃多次侵扰边塞,元忠上书言“命将用兵”之得失,授秘书正字。
文明元年(684年),魏元忠迁殿中侍御史。时扬州有徐敬业作乱,武则天派魏元忠到扬州协助大将军李孝逸作战。魏元忠多次为李孝逸劝谏作战得失,终而平定叛乱。
永昌元年(689年)八月,被徐敬真、张嗣明等人诬称曾与徐敬业通谋,周兴、来俊臣判其死刑[1],但武则天惜其才,以其有平扬、楚功,仅流放岭南。长寿元年(692年)正月,来俊臣告发元忠、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司农卿裴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洛州剌史李嗣真等七人谋反,被贬为涪陵(今重庆涪陵市)令。元忠前后三被流放,又三被召回。
圣历二年(699年),擢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多次指斥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乱政。时突厥与吐蕃数犯塞外,元忠皆为大总管拒敌。元忠在军队,一直持重自守,虽无所克获,但亦未尝败失。
久视元年(700年),拓西可汗默啜主导其部落等十姓兵马数万人侵掠大唐的陇右地区,当时担任制右肃政御史大夫的魏元忠被任命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以防备侵掠。[2]
长安三年(703年)九月,张易之兄弟谮毁元忠与司礼丞高戬谋反,贬为端州高要(今广东肇庆)尉。
705年唐中宗复辟,魏元忠被召回,授兵部尚书。时中宗不理朝政,把国家大权交付于魏元忠,并赐魏元忠物千段。元忠由是备受宠幸,逐渐专横跋扈,被时人讥“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魏元忠又嫉妒武三思专权用事,适逢太子李重俊发动重俊之变,诛武三思,魏元忠乃暗中协助。武三思余党兵部尚书宗楚客、侍中纪处讷、右卫郎将姚庭筠、给事中冉祖雍与杨再思共同上疏斥元忠与太子通谋,元忠请求解职,在《请解职书》说“名忝大臣,不能缉谐中外,致使祸生辇毂,衅起储闱。空怀报国之诚,而无死节之效”。先后贬渠州(今四川渠县)司马、思州务川(今贵州沿河东)尉。流贬途中,“行至涪陵而卒”。
《旧唐书》评说“性非纯一,识昧存亡,循利贪荣,有始无卒,不得其死,宜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