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视距作战,也称为视距外作战(Beyond Visual Range,BVR),是一种现代化军事用语,泛指依赖高科技投射武器攻击目标,是在目视无法看到目标的距离以外进行,这个距离的长短目前尚未有明确而且统一的规定。不过大致上要在数十公里的距离以上才算。使用包括使用望远装置,像是有放大功能的摄影机,协助观察标定远距目标并不包括在超视距定义。
这个名词开始备广泛使用是在描述空对空作战上面,当战机对目标发射导弹的时候,[1]飞行员没办法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目标,或者是需要完全依赖其他设备的协助才能发射武器。战机发射雷达导引的空对空,这包含半主动雷达导引与主动雷达导引这两种导弹。
后来引申为空对地或地对地、海对空对地等各种情况,所以又发展出“防区外打击”(Standoff Attack)一词,指进攻一方的武器射程在防守方的雷达或射程之外,就足以发动攻击,从而使得防守方完全居于挨打局面,等雷达和反击武器都被摧毁时,进攻方的传统武力进攻,就能全面压制战场。由于现代高性能雷达与武器的射程都很远,基本上都符合超视距特征。
防区外打击的实现有三种状况;
一是防守方的武器射程足够打击到进攻者,但是雷达性能低落或被破坏,导致根本看不到敌军而无法瞄准,是位在武器防区内但在雷达防区外。
二是防守方的武器射程不足,所以在雷达上能看到进攻者但无法打击只能挨打,是位在雷达防区内但在武器防区外。
三是雷达与武器射程都匹配,但整体科技程度居下风,敌方雷达和武器距离都更远。[2]
除了雷达外现在也有使用卫星进行导引的武器,其定位距离几乎没有限制可达地球上任一地点,此时防区边界就只受限于武器射程性能。而使用隐身战机或微小低飞的无人机等方式躲过雷达进入攻击,并不属于防区外打击,因为已经进入防区内甚至视距内,只是侦测手段被欺骗而与距离无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