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鵙科学名Thamnophilidae)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科,包括蚁鵙、蚁鹩、蚁鸟等,分布在亚热带热带中美洲南美洲,由墨西哥阿根廷。其下共有超过200个物种,包括各种蚁鵙,并与蚁鸫科窜鸟食蚊鸟科灶鸟科有亲缘关系。

Quick Facts 蚁鵙科, 科学分类 ...
蚁鵙科
Thumb
双色蚁鸟 Gymnopithys leucaspi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演化支 真雀类 Eupasseres
亚目: 霸鹟亚目 Tyranni
下目: 霸鹟下目 Tyrannides
科: 蚁鵙科 Thamnophilidae
Swainson, 1824

见正文

Thumb
蚁鸟的分布地
Close

蚁鸟体型一般都较小,翼圆,有强壮的爪。体色大部分都是呈暗灰色、白色、褐色及赤色,在外形及颜色上表现出两性异形。一些物种向敌人展示背部或肩膀上的白斑来警告对方。大部分蚁鵙科鸟类的喙都很坚硬结实,尖端呈钩状。

大部分蚁鸟物种都栖息在森林中,只有少数栖息在其他地方。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是其主要食物,它们有时也会吃细小的无脊椎动物。大部分物种都是在森林下层及中层觅食,只有少数在冠层及地上觅食。很多物种都是混种觅食,少量是核心成员。约有18个物种专门于跟踪兵蚁吃其他细小的无脊椎动物。

蚁鸟是一夫一妻制的,且会保护自己的地盘。它们一般会生两只蛋,鸟巢悬挂在树枝上,放在树枝、树桩或地上。双亲都会孵化及喂养雏雀。雏雀换羽后,双亲会各自照顾一只雏雀。

现时38个物种因人类活动而受到威胁。蚁鸟并非猎人或宠物贸易的目标。主要的威胁是失去栖息地,令它们的群落分化及增加被掠食的情况。

分类

蚁鵙科以往其实是一个亚科,即蚁鵙亚科,分类在蚁鸫科下。蚁鸫科以往被认为就是蚁鸟的,而蚁鵙亚科盯是一般的蚁鸟。由于蚁鵙亚科在胸骨鸣管的结构,以及在DNA-DNA杂交实验上显示出来的不同[1],它们与蚁鸫科分开,自成一科。[2]蚁鵙科属于霸鹟亚目下的霸鹟下目,位于下目内较为基底的位置。[3]蚁鵙科的姊妹分类相信是食蚊鸟

蚁鵙科下有超过200个物种,一般称为蚁鵙蚁鹩蚁绿鹃红眼蚁鸟裸眼雀。虽然蚁鵙科的科学分类是基于19世纪中叶的研究,而当时就只有少于现时一半的物种,但在比较肌红蛋白内含子2、甘油醛3-磷酸内含子11及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DNA序列后,大体确认这个分类。[4]蚁鵙科下有两个主要的分支:一是蚁鵙及其他喙较大的物种;二是传统的蚁鹩及其他喙较幼长的物种。

蚁鵙科包含了几个大型的,与及多个细小或单型的属。当中有几个的分类较难釐定,可能是一个未被确认的分支。[4]

本科包括以下属:

  • Akletos Dunajewski, 1948
  • Ammonastes Bravo, Isler, ML & Brumfield, 2013
  • Ampelornis M.L.Isler, Bravo & Brumfield, 2013
  • Aprositornis M.L.Isler, Bravo & Brumfield, 2013
  • Batara Lesson, 1831
  • Biatas Cabanis & Heine, 1859
  • 灰蚁鵙属 Cercomacra P.L.Sclater, 1858
  • Cercomacroides Tello & Raposo, 2014
  • 丛蚁鵙属 Clytoctantes Elliot, 1870
  • Cymbilaimus G.R.Gray, 1840
  • Dichrozona Ridgway, 1888
  • 赤褐蚁鵙属 Drymophila Swainson, 1824
  • Dysithamnus Cabanis, 1847
  • Epinecrophylla M.L.Isler & Brumfield, 2006
  • Euchrepomis Bravo, Remsen, Whitney & Brumfield, 2012
  • 狭嘴蚁鹩属 Formicivora Swainson, 1824
  • Frederickena Chubb, 1918
  • 裸顶蚁鵙属 Gymnocichla P.L.Sclater, 1858
  • Gymnopithys Bonaparte, 1857
  • Hafferia M.L.Isler, Bravo & Brumfield, 2013
  • 乌顶蚁鵙属 Herpsilochmus Cabanis, 1847
  • Holocnemis Strickland, 1844
  • Hylophylax Ridgway, 1909
  • Hypocnemis Cabanis, 1847
  • Hypocnemoides Bangs & T.E.Penard, 1918
  • Hypoedaleus Cabanis & Heine, 1859
  • Hypolophus Cabanis & Heine, 1860
  • Hypsibamon
  • Inundicola Bravo, Isler & Brumfield, 2013
  • Isleria Bravo, Chesser & Brumfield, 2012
  • Lakesphorus Chubb, 1918
  • Mackenziaena Chubb, 1918
  • Megastictus Ridgway, 1909
  • Microrhopias P.L.Sclater, 1862
  • Myrmeciza G.R.Gray, 1841
  • Myrmelastes P.L.Sclater, 1858
  • Myrmoborus Cabanis & Heine, 1859
  • Myrmochanes Allen, 1889
  • Myrmoderus Ridgway, 1909
    • Myrmoderus eowilsoni Moncrieff, Johnson, Lane, Beck, Angulo & Fagan, 2018[5]
  • Myrmophylax Todd, 1927
  • Myrmorchilus Ridgway, 1909
  • Myrmornis Hermann, 1783
  • Myrmotherula P.L.Sclater, 1858
  • Neoctantes P.L.Sclater, 1869
  • Oneillornis M.L.Isler, Bravo & Brumfield, 2014
  • Percnostola Cabanis & Heine, 1859
  • Phaenostictus Ridgway, 1909
  • Phlegopsis Reichenbach, 1850
  • Pithys Vieillot, 1818
  • Poliocrania Bravo, Isler, ML & Brumfield, 2013
  • Pygiptila P.L.Sclater, 1858
  • Pyriglena Cabanis, 1847
  • Radinopsyche Whitney, Bravo, Belmonte-Lopes, Bornschein, Pie & Brumfield, 2021
  • Rafapicobia
  • Rhegmatorhina Ridgway, 1888
  • Rhopias Cabanis & Heine, 1859
  • Rhopornis Richmond, 1902
  • Sakesphoroides Grantsau, 2010
  • Sakesphorus Chubb, 1918
  • Schistocichla Todd, 1927
  • Sciaphylax Bravo, Isler, ML & Brumfield, 2013
  • Sclateria Oberholser, 1899
  • Sipia Hellmayr, 1924
  • Stymphalornis Bornschein, Reinert & Teixeira, 1995
  • Taraba Lesson, 1831
  • Terenura Cabanis & Heine, 1859
  • Thamnistes P.L.Sclater & Salvin, 1860
  • Thamnomanes Cabanis, 1847
  • Thamnomanes Vieillot, 1816
  • 蚁鵙属 Thamnophilus Vieillot, 1816
  • Willisornis Agne & Pacheco, 2007
  • Xenornis Chapman, 1924

形态

Thumb
双色蚁鸟的爪很强壮,可以抓住垂直的树干。其脚上的肌肉就已经占了总体重的13%。

蚁鸟是一类细小中等大小的,最大的巨蚁鵙就长45厘米及重150克,最少的姬蚁鹩就长8厘米及重7克。[6]一般而言,它们的翼短而圆,可以在茂密的树林中飞行。脚大及蛋壮,尤其是那些会跟踪蚂蚁物种,可以抓住垂直的树干。这类蚁鸟的爪比其他的更为长,脚底亦较粗糙。蚁鸟的跗跖骨长度与觅食策略有关。跗跖骨较长的一般会在树枝上站着捕食昆虫,较短跗跖骨的则会以翼来捕捉猎物。[7]

大部分蚁鸟的喙都相对较大及重型。[6]有几蚁鵙的喙尖弯曲,而所有蚁鸟都有锯齿状的喙端,可以帮助抓住及咬开昆虫。丘鸟的喙向上弯及像凿子。[8]

蚁鸟的羽毛柔软,色彩并不鲜艳。[6]大部分物种都是呈黑色、白色、赤色、栗色及褐色。羽毛可以是均一颜色或是有斑纹和斑点。它们的两性异形呈现在羽毛颜色及斑纹上。整体而言,雄雀多是灰色、黑色或白色组成的斑纹,而雌雀的则是浅黄、赤色及褐色。例如雄性的点翅蚁鹩主要是黑色的,而雌性的下身则是呈锈色的。[9]在一些属中,如Myrmotherula,雌雀羽毛可以用来分辨物种。[10]很多蚁鸟的背上、肩膀或翼底都有明显白色的斑纹,当受到威胁时,它们就会展示这个斑纹来吓退敌人。[11]

发声

横斑蚁鵙的歌声。

蚁鸟的叫声一般都是重复及简单音符组成。霸鹟亚目鸣管较为简单。蚁鸟的歌声很独特,人耳也能够分辨。[6]蚁鸟以叫声来沟通,尤其是在晚上的森林中。大部分物种最少有两种叫声,包括响亮歌声及柔和歌声。从歌声的语境就可以得知其作用。侧如一些响亮歌声就与地盘有关,当有鸟类接近边界时就会发出。邻近地盘的蚁鸟会以歌声受影响的程度来确定敌人的远近。[12]雄雀在保护地盘时会与另一雄雀对峙,而雌雀则会与雌雀对峙。[6]雄雀和雌雀有可能会以响亮歌声二重奏来维持关系。[13]柔和歌声的功用较为复杂,可能与维持关系有关。除了这两类外,它们也会骂潜在的掠食者[14]一些物种也会使用共同语言,如跟踪蚂蚁的叫声提示。[15]

分布及栖息地

Thumb
横斑蚁鵙分布在墨西哥阿根廷

蚁鸟的分布地是新热带界,大部分都出没于热带。只有少量物种扩展到墨西哥南部及阿根廷北部。一些物种,如横斑蚁鵙,其分布就横跨了大部分南美洲中美洲;其他如灰喉蚁鹩就只有很细小的分布地。[16]

蚁鸟主要栖息在潮湿的低地雨林[6]少量物种会栖息在高地,少于10%的物种会达至海拔2000米,差不多没有物种会栖于高于海拔3000米的地方。栖于最高海拔的是在亚马逊盆地,在巴西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的单一位点就有多达45个物种。物种的数量随分布地的偏远而减少,如墨西哥就只有7个物种。多样性较低的地区可能存在局部的特有种,如委内瑞拉蚁鸟就只限于巴西、委内瑞拉及哥伦比亚的白砂土壤[17]一些物种会特别与某些微小生境有关,如竹蚁鵙就分布在的环境。[18]

行为

蚁鸟是日间活动的,但大部分都不愿直接走到阳光下。它们会进行蚁浴,即利用蚂蚁或其他节肢动物来擦羽毛[19]传统上认为这是一种方法来去除及控制羽毛上的寄生虫,但也有指蚁鸟是以此来处理猎物身上难吃的物质[6]

觅食

Thumb
叶子上收集昆虫杂色蚁鵙

蚁鸟的主要食物为节肢动物[6]当中多数为昆虫,包括草蜢蟋蟀蟑螂螳螂竹节虫蝴蝶幼虫。它们也会吃蜘蛛蝎子蜈蚣。它们可以快速吞下细小的猎物,也会在树枝上处理较大型的猎物,去除其翅膀及刺。较大的物种甚至可以吃青蛙蜥蜴,但这样并非它们的主流食物。[20]它们也会吃果实蛞蝓[6]

蚁鸟会以多种方式捕捉猎物。由于大部伤蚁鸟都是栖于树上,所以多是在森林下层及中层觅食,只有少数在冠层觅食。只有少数物种会在叶堆中觅食,例如翅斑蚁鸟会在茂密的叶堆中觅食。它们不会用脚抓擦叶子,而是用喙将叶子翻转。[21]一些蚁鸟会站在树枝上注视猎物,并迅速向前捕捉猎物;其他的则会以翼来捕捉猎物。[7]不论是哪一个方法,它们都会在叶间或下层跳来跳去寻找猎物。暂停的时间各异,不过较细小的物种则倾向较为活跃,暂停的时间较短。[6]

多种合群

Thumb
正在吃毛虫的雄性黑头蚁鵙

大部分蚁鸟都是以多种合群来觅食的[6],涉及分布地内高百分比的物种。当中一些是核心成员,它们会与其他物种的核心成员分享地盘,但同种的则会被排除在外。核心成员会发出响亮及特有的叫声,其显而易见的羽毛也可以吸引及召集合群。合群的组织会就地理而有所不同:例如在亚马逊盆地Thamnomanes会是领导的核心物种;[11]而在其他地方,斑翅蚁鹩格喉蚁鹩会是核心成员。[6]合群的其他成员包括其他的蚁鸟、砍林鸟灶巢鸟捕蝇鸟等。[11]多种合群的好处是可以降低被猛禽掠食的机会。[22]Thamnomanes会在所领导的合群中发出响亮的警报声,其他成员就会作出相应行动。Thamnomanes会作为执拾者,其他的成员则为驱猎者。[6]在合群中,由于成员间不同的生态位,故竞争较少。[14]

跟踪蚁群

Thumb
纯色蚁鸟经常到访兵蚁群觅食。

兵蚁群是一些蚁鸟的主要食物。大部分热带蚂蚁都会组成大群,但蚁群很多都是夜间或在地底下活动的。新热带界行军蚁是最多鸟类光顾的物种[19],因它们是日间及在地面活动的。以往认为光顾的鸟类是来吃蚁的,但研究发现多处地方的行军蚁其实是驱猎者,将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及细小的脊椎动物带到等候的蚁鸟处。点斑蚁鸟在离开蚁群的地方觅食,就需111.8秒才找到食物;但在蚁群留守时,每32.3秒就可以找到。[23]有18种蚁鸟就是跟踪蚁群来觅食的[6],每天早上都会检查兵蚁的巢。[24]这些物种会先到达蚁群的巢,再呼叫其他物种到来。[15]

由于兵蚁的行动不能预测,蚁鸟很难去组织一个包含蚁群的地盘。[6]它们的地盘只是用来繁殖的,它们会走到地盘以外的地方觅食。同一蚁群可能会有多对同种的蚁鸟在觅食,并以蚁群所在的地盘拥有者来领导。除了同种之间的竞争外,不同物种之间也存在竞争,多以较大型的物种领导。眼斑蚁雀是跟踪蚁群中体型最大的。体型较大的会进占蚁群的正前方,获取最多的猎物。较细小的则位于较后或较高的地方,猎物也较少。[19]

繁殖

蚁鸟是一夫一妻制的。[6]例外的是白羽蚁鸟,会经常出现分开的情况。大部分物种都会建立自己的地盘,大小由马努蚁鸟的0.5公顷至眼斑蚁雀的1500公顷不等。眼斑蚁雀的社群系统特别不同,繁殖对会成为核心,与雄性的子孙及其伴侣组成群族。这个群族的成员数量可达8只,会联合起来保护地盘。雄雀会带食物到雌雀前示爱。[6]雄性眼斑蚁雀会经常喂食雌雀,直至它停止自行觅食。[23]另一种示爱方式是互相梳理羽毛[25]

Thumb
眼斑蚁雀会与其子孙组成群族。

对于蚁鸟筑巢及繁殖所知不详,就算是著名的物种,其繁殖行为也都不详。鸟巢是由双亲一同建筑的,某些物种的雄雀似乎会负责较多的工作。巢是以树枝、枯叶及植物纤维等制成,可以是悬挂或支撑的。[6]巢可以是悬挂在树枝的叉位或两根树枝间,又可以是支撑在树枝、蔓藤上,放在树洞内或地上。巢都是筑在觅食的水平,即中层的蚁鸟会在中层筑巢。近亲会以相似的手法筑巢,例如Dysithamnus的巢都是悬挂的。[26]

Thumb
正在筑巢的雌性杂色蚁鵙

差不多所有蚁鸟每次都是生两只蛋的。[6]只有少数会生三只,生一只的更少。双亲也会进行孵化,只有雌雀会在夜间孵化。孵化期为14-16日,最长的如乌暗蚁鸟可达20日。雏雀出生时没有羽毛及看不见东西,要由双亲照顾。双亲会一同孵雏雀,直至它们能调节体温。[6]蚁鸟双亲会像其他鸣禽般在巢内建筑粪便囊。双亲也会喂养雏雀。8-15日大的雏雀就到达换羽的年龄,双亲会呼叫及照顾雏雀离开鸟巢。当第一只雏雀离开鸟巢后,留下来的父亲或母亲就会增加食物的分量予余下的雏雀,以加速其生长率。换羽后,雏雀头几日都会匿藏,由双亲供应食物。一般要到两个月大雏雀才可以独立,有些甚至要达4个月时间。

生态

蚁鸟是猛禽的猎物,所以它们倾向于聚集为群来躲避掠食。[22]一些物种(如白胄蚁鸟)会被圆耳蝠所掠食,而这些物种却会掠食另一些蚁鸟(如鳞斑蚁鸟)。[27]蚁鸟鸟巢,连同在内正在孵化的成鸟、雏鸟及鸟蛋,都是掠食者(如及夜行动物等)的攻击对象。[6]很多物种因而很难成功筑巢。[6][28]

有指蚁鸟与行军蚁共生的,但是研究发现行军蚁在没有蚁鸟的环境下,觅食率可以增加30%,故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是寄生的。[29]行军蚁为了避开蚁鸟的偷窃寄生,往往会将猎物收藏,故会减慢群落的发展。蚁鸟本身也有三种跟踪它们,吃其鸟粪。[30]

保育状况

Thumb
饰胸蚁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处于易危状况。

由2008年4月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38种蚁鸟列为处于近危或更差的状况。[31]蚁鸟并非宠物贸易或猎杀的目标,衰落的主因是失去栖息地。[6]森林的破坏对多种蚁鸟造成不同的影响。森林的分裂令一些物种不能组织多种合群来觅食,令局部灭绝的机会大增,要重新再引入到原有地方并不可能。[32]分裂的栖息地亦令它们被掠食的机会大增,在巴洛科罗拉多岛的实验发现大量蚁鸟物种被掠食灭绝。[33]大部分濒危物种的天然分布地都很细小。[6]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