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菲律宾的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LGBT)具有独特的文化,但是他们的合法权利是有限的。菲律宾社会普遍容忍男女同性恋(即使不接受),但仍然存在广泛的歧视。菲律宾男同性恋被称为bakla。菲律宾女同性恋被称为Tibo或Tomboy。
2002年的年轻人生育和性调查显示,15至24岁之间的性活跃的菲律宾人中有11%与同性别的人发生过性关系。[2]根据菲律宾诗人和评论家Lilia Quindoza Santiago的说法,菲律宾文化可能有一个比较灵活的性别概念;“kasarian”(他加禄语中“性别”)的定义比英语单词更少。[3]
相关术语
Bakla 和 bading 在他加禄语中指一个有着女性化的举止,衣着或者认同的男性。虽然这些术语并不等同于英文的“Gay(同性恋)”。[4] bakla 是菲律宾同性恋男子文化中最明显的部分。他们往往被认为是第三性别,在男性身体上体现出女性气质。[5][6]虽然 bakla 有时用于贬义,但 bakla 人基本上接受了它。菲律宾同性恋小姐是一个 Bakla 选美比赛。
在菲律宾,“Gay”这个单词用来指代任何LGBT人士。对于菲律宾同性恋者来说,他加禄语短语 paglaladlad ng kapa (展开斗篷),或者更普遍的是 paglaladlad (展开或揭幕)指出柜的过程。一些女同性恋使用“magic”或“shunggril”来表示自己;[4] 使用“paminta”描述男性同性恋者。代表男同性恋者的中性俚语包括“billy boy”,“badette”和“bading”。虽然这些词语中有许多被认为是贬义的,但有时却被菲律宾男女同性恋者随意或戏谑地使用。
权益
尽管菲律宾立法机构多次提出支持菲律宾同性婚姻的立法,但都没有通过。[7]在2007年大选中菲律宾选举委员会(COMELEC)取消了菲律宾同性恋政党出柜党的候选人资格,原因是该党没有全国性的会员资格。[8]其后COMELEC再次以“不道德”为由拒绝了出柜党提出的加入2010年选举的请求。[9]然而,2010年4月8日,菲律宾最高法院推翻了COMELEC的决定,并允许出柜党参加2010年5月的选举。[10]
菲律宾是全世界对同性恋最友好的国家之一和全亚洲对LGBT最友好的国家之一。在一个涵盖了39个国家的全球性调查中菲律宾在17个多数接受同性恋的国家中排名第10。[11]美国皮尤研究中心题为“对同性恋的全球鸿沟”的调查显示,73%的成年菲律宾人同意“同性恋应该被社会所接受”,比2002年的64%上升了9个百分点。[11]
语言
“Swardspeak”,是一种从Taglish语(他加禄语和英语的混杂语言)衍生而来的隐语或黑话,由菲律宾LGBT社区使用。[12]它使用他加禄语,英语,西班牙语和日语的元素,名人的名字和商标品牌,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它们新的含义。[13]来自当地语言或方言的单词,包括宿务语,希里加农语,瓦瑞瓦瑞语,比科兰诺语和其他菲律宾方言,也被LGBT社区使用。
讲 Swardspeak 可以被认定为同性恋者,这使LGBT社区的人们更容易相互认识。这也创造了一批演讲者,帮助社区抵制文化同化和边缘化。异性恋也已经开始使用 Swardspeak ,特别是在时尚和电影等以同性恋为主的行业。
政治
在菲律宾,没有关于同性婚姻或民事结合的法律,至少有一个教会引用宗教自由来制裁同性结合。[14]菲律宾出柜党的创始人,领导人和核心选民属于LGBT社区,获政府认可并于2013年参加了选举。[15]
Geraldine Roman 是第一个入选菲律宾国会的跨性别人士。[16]她一直坚决支持反歧视法案。[17]艺人Aiza Seguerra和Arnell Ignacio是第一批被任命为政府官员的LGBT成员。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