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短翅莺(台湾作台湾丛树莺)(学名:Locustella alishanensis)又名褐色丛树莺,为蝗莺科蝗莺属下的一个种。
本种原名Bradypterus alishanensis Rasmussen, Round, Dickinson & Rozendaal, 2000,后移入蝗莺属。2022年,为了与其新的分类地位相符,“中国鸟类名录”10.0版将台湾短翅莺的中文名修改为台湾短翅蝗莺。[2]
分类
本种曾被认为是高山短翅莺 ( 当时学名为 Bradypterus seebohmi ) 的一个亚种 ( B. s. melanorhynchus ) ;后因其特殊的鸣声和包括喙型、较大的脚、翼式及较灰暗的羽色等形态差异在2000年将其提升为独立特有种台湾短翅莺( B. alishanensis )[3]。后来被移到蝗莺属( Locustella sp. )。
属名 Locustella 来自拉丁文,是“蝗虫”的意思,指蝗莺属多会发出类似蝗虫的声音。种名 alishanensis 是产自台湾“阿里山的”的意思[4]。
特征
雌雄鸟同型。全长10-14厘米,体重8-11克。嘴细,黑色,略向下弯,翼短, 体型娇小,尾羽很长,脚纤细。体背锈褐色而带有橄榄绿色,双翼和尾羽暗褐色,各羽外缘锈褐色,眉斑淡黄色,腮、喉和腹部中央污白色,喉和上胸分布黑色小点,两胁与尾下覆羽与背同色。雏鸟体色淡灰。喙黑色,上喙边缘和下喙基部淡褐色。跗跖及趾淡褐色。
行为与习性
为底栖性鸟类。常出现于海拔500~3000米山区林缘或开阔地的浓密草丛及灌丛中,性情害羞,常单独躲于底层杂草中,少出现于开阔地区,常在水边低枝或地面觅食,主要食物为昆虫。在野外常有双翼竖起的动作,原因不明。冬季会下降到较低海拔的山区活动[5][6]。春夏繁殖季常会发出类似打电报的“滴…答答、滴…答答[7]”或“几毕、几毕”的嘹亮声音,所以也有人昵称它们为电报鸟。
繁殖季主要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下旬,会以芒草等干叶筑巢于丛薮的底部,巢呈杯状。
每窝共产两枚卵,呈白色,表面散布红紫色斑点,其钝端斑点较浓,形成帽状,卵的大小平均约为19×14 mm。雌雄鸟皆参与孵卵。
保育
在保育等级上属一般类。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IUCN)红色名录内保护等级为无危LC。 台湾短翅莺在适当的栖地内,种群数量尚称普遍,高山地区的开阔草生地环境还算稳定,近年高山农业受到政策与经济因素的限制,开发压力减缓,对台湾短翅莺的种群繁衍应有正面的助益。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