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 (英语: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FIP),也被称为真菌免疫调节蛋白。它是在真菌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蛋白质,因而得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属于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 家族,其特点是结构与人的抗体类似,可以与人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作用,使这些细胞分泌各种细胞激素与调节这些细胞的活性。因此,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具有医药应用的潜力[1]

Quick Facts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 鉴定 ...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
Thumb
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质 FIP-fve 的分子结构 PDB 1OSY
鉴定
标志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
PfamPF09259旧版
InterPro英语InterProIPR015339
Close

历史

发现

第一个发现的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是在 1989 年由日本科学家 Kohsuke Kino 等人从新鲜灵芝 (赤芝,Ganoderma lucidum) 菌丝体的水萃物中发现的,并命名为 Ling Zhi-8 (LZ-8)[2]

而后,科学家从各种不同的真菌中,鉴定出一系列具有类似的结构与功能的蛋白质,并正式命名为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FIP)。

结构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由 110-125 个胺基缩组成的单链蛋白质,分子量大约是 13 kDa。二级结构是由 1-3 个 α-螺旋、7-9 个 β-折板、与一些无规卷曲。三级结构形成类球蛋白,在氮端有 1 个 α-螺旋,接着有 1 个 β-折板 - 这个是关键的保守结构,与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的活性功能有关;碳端主要是由 7 个 β-折板组成的三明治构型。四级结构是借由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氮端的 α-螺旋和 β-折板,让两个单体已非共价键结 (疏水性作用力) 形成二聚体。当失去氮端的结构时,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无法形成二聚体,也会失去生理活性。

机制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与免疫细胞膜上的受体 (TCR/CD3, TLR2/TLR4) 作用,透过 Src-MAPK 和 NF-κB 启动细胞激素分泌和调控胞内基因表现。

下属蛋白质家族成员

除了在灵芝中发现了真菌免疫调节蛋白质,在其他真菌中也发现了具有类似结构与功能的蛋白质。包括[3]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