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万历四年(1576年)顺天府乡试第五名举人,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吏部观政,次年授南京工部主事,十五年升南京兵部职方司郎中,十八年出为福州府知府,十九年十二月丁父忧归。二十二年起补重庆府知府,因论播州之事听勘。万历二十三年十月,担任四川副使[1],分巡上东川道。万历二十五年五月,朝廷抽调四川兵马增援朝鲜,以临洮大将刘𬘩统之,以川东副使王士琦担任监军,加山东右参政衔[2],万历二十七年闰四月,担任河南按察使[2],九月叙朝鲜东征功,加二级,升河南左布政使,仍支正二品俸[3],降一级管按察司事。同年十二月因四川播州杨应龙叛变,被禠职回籍听勘[4]。
万历三十二年勘明,三十六年(1608年)十月,由河南按察使再降一级,为湖广右参政兼佥事[5]。三十九年加升按察使,四十一年升山西右布政,四十二年升一级,进山西左布政[6]。万历四十四年七月,担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四十五年四月被弹劾,调南京别衙门用[7],四十六年五月去世[8]。
有《封贡纪略》、《三云筹组考》。另著《东征纪略》等。
曾祖父王逸卿,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祖父王训,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亲王宗沐,曾任刑部左侍郎。母秦氏(封淑人)。具庆下。兄王士崧,同科进士。弟王士昌,贡士;王士业,官生[9]。
王宗沐家族鼎盛一时,号“父子四进士,一门三巡抚”。如今紫阳街南段有两条小巷,一名三抚基,一名十伞巷,即为纪念王宗沐父子三任巡抚,受十顶万民伞的功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