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日(阿拉伯语:يوم النكبة Yawm an-Nakba),又称浩劫日,为巴勒斯坦纪念日,时间为每年的5月15日,因几十万巴勒斯坦人于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独立后,被犹太人赶出家园之故。5月15日同时也是以色列国庆日英语Yom Ha'atzmaut,或称作独立日(希伯来语:יום העצמאות)[1]

Quick Facts 灾难日, 日期 ...
灾难日
日期5月15日
时长1日
频率每年
相关节日以色列国庆日英语Yom Ha'atzmaut
Close

亚西尔·阿拉法特于 1998 年正式宣布这一日子,但早在 1949 年以来,这一日期就已被非正式地用于抗议活动。

制定意义

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英语1948 Palestine War期间,约有700,000名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数以百计的巴勒斯坦村庄被摧毁[2][3]

Thumb
1948年的巴勒斯坦难民

至今,这些难民的后裔已达数以百万计[4][5],而这些难民后裔一直将1948年的流离事件称作“灾难日”[6][7]

灾难日的原文为“Nakba”,意为“灾难”。在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定义此节日之前,阿拉伯人所称的“灾难年”是指1920年,即列强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那年[8]。最早利用“Nakba”这个语词的是叙利亚作家康斯坦丁·兹瑞克英语Constantine Zureiq,他在1956年的英文著作《“Nakba”的意义》(Macnā an-Nakba)中提到[9]

一开始,“Nakba”这个字在巴勒斯坦并不普遍。即是1948年后许多年,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仍然拒绝使用这个字,因为他们坚信他们会回去巴勒斯坦,并以“回归者”自称[10]。到了1950年代和1960年代,描述那次事件的语词包括“al-'ightiṣāb”(强奸),或是更暗喻性的语词“al-'aḥdāth”(那次事件)、“al-hijra”(那次流离),以及“lammā sharnā wa-tla'nā”(我们黔面而去那天)[10]

1970年代,黎巴嫩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不倾向宣传大离散等待有负面色彩故事,比较喜欢革命等积极主题[10]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