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一种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栗树鸭(学名:Dendrocygna javanica)为鸭科树鸭属的鸟类,又名树鸭,俗名尼鸭、啸鸭。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它们是夜行性觅食的鸟类,白天时通常成群栖息在湖泊和湿润的稻田周围。它们能够栖息在树上,有时会在树洞中筑巢。这种棕色且颈部修长的鸭子有宽大的翅膀,在飞行时显而易见,并发出响亮的两音节尖锐叫声。它的尾部为栗色,这点与其体型较大的亲戚草黄栗树鸭(尾部为奶油白色)有所区别。
这只栗色鸭子与草黄栗树鸭(D. bicolor)容易混淆,但它的上尾覆羽是栗色的,而后者则是奶油白色。眼圈呈橙色至黄色。[3] 在直线飞行时,它们的头部低于身体的高度,这点与其他Dendrocygna物种相似。头顶看起来较暗,雌雄鸟的羽毛相似。它们飞行速度慢,但拍翅频率快,通常在空中盘旋时会发出重复的尖锐叫声声。它们极为夜行性,白天通常休息。最外侧的初级羽毛内侧羽片有特别的构造。它们在飞行时会发出非常明显的哨音。
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中南半岛、琉球群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西南部及邻近岛屿、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中下游、云南、广西、广东及沿海岛屿、海南、福建等地,多生活于池塘、沼泽以及水库。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2]
这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低地湿地的定居物种。此物种亦分布于该地区的岛屿,包括安达曼、尼科巴及马尔代夫。[4] 它们有时会根据天气和水资源的变化进行局部迁移,北方的鸟类则会在冬季迁徙至更南方。它们栖息于植被茂密的淡水湿地,白天通常在岸边或沿海的开阔海域休息。[5] 雏鸟全身为黑色,眉毛处有白色斑纹,头部、翅膀、下背和尾部有白色斑点。[6][7] 曾在野外见过白化个体。[8]
有时在如加尔各答和果阿等城市湿地中可以见到大量此物种,特别是在冬季。[9][10][11] 在阿里普尔动物园,1930年代引进了一些圈养个体,随后野生鸟类加入了这一群体。[12]
由于其分布范围广,约在1至1000万平方公里之间,它们的全球种群数量被认为在两百万至两千万只之间,属于安全状态。[1] 它们不易受到狩猎威胁,因为不被认为是美味的食物。[5] 然而,阿萨姆邦的猎人曾被知道会养鸭雏作为活诱饵。[13]
栗树鸭通常是群居的。它们主要以水中的植物和人工栽种的稻米谷物为食,除此之外,还包括小鱼、青蛙及无脊椎动物如软体动物和蠕虫。[14] 它们会在水中涉水觅食,也会潜水。它们经常在陆地上行走,并有观察到家八哥会跟随它们在草地上觅食。[15] 求偶时,雄鸟会面对雌鸟,将喙浸入水中并抬起,然后绕着雌鸟游动。[16][17] 它们在季风或雨季繁殖,并可能因食物供应的变化而在地区上有所不同。巢址可能选择在树洞中,以树枝和草铺成,或筑于大树的叉枝上,有时会重用鸢或鹭的旧巢,甚至在地面上筑巢。每窝蛋数量为7至12颗白色的蛋,由双亲共同孵化。有时观察到多达17颗的蛋[18],但这可能是同种巢寄生的迹象。[19] 雏鸟约在22至24天后孵化。单季可能会抚养超过一窝雏鸟。[5][20] 幼鸟有时会被父母背在背上。[21]
在印度,当地名称如sili和silhahi源自于它们的尖锐两音节叫声。它们在圈养下会变得非常驯服,会在地上行走并对口哨声做出反应。在美国的圈养个体曾存活长达9年。[22]
多种内寄生绦虫,包括Hymenolepis javanensis和Cittotaenia sandgroundi,以及外寄生的羽虱和螨,均已在栗树鸭身上被描述。[23][24][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