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陵

明景帝朱祁钰陵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景泰陵map

景泰陵,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为明景帝朱祁钰的陵墓。该陵墓为朱祁钰去世后明英宗朱祁镇以亲王礼为其建造的陵墓,后曾多次修缮,并达到帝王陵规格,清朝灭亡后荒废。现存一座祾恩殿和宝城,祾恩殿前有乾隆年间所树立的碑,上有乾隆帝题诗。2001年,景泰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Quick Facts 景泰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景泰陵
Thumb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
坐标40°00′08.28″N 116°14′10.48″E
分类古墓葬
时代
编号5-145
认定时间2001年
Close

历史

景泰陵坐落于海淀区玉泉山北麓的金山口,是明景帝朱祁钰和其妻汪皇后的陵墓,因朱祁钰在位时年号为景泰而得名“景泰陵”。朱祁钰,为明宣宗朱瞻基之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在明英宗即位时被封为郕王[1]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亲自率军北伐瓦剌,以郕王朱祁钰为监国[2]土木堡之变后,原为监国的朱祁钰被立为皇帝,是为明代宗,明英宗被尊为太上皇[3],1450年(景泰元年),明英宗被迎回北京,但明景帝并未让出帝位,而是将明英宗软禁于南宫[4]

1457年(天顺元年),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皇位,朱祁钰被废为郕王,不久后去世,时年30岁[5]。明景帝原本于1456年(景泰七年)在十三陵陵区内为自己营建了寿陵[6]。朱祁钰去世后,朱祁镇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先前所营建、尚未完工的寿陵被毁[注 1],并将朱祁钰以亲王礼葬于西山[7][注 2]。1475年(成化十一年),明宪宗朱见深重新承认了叔叔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并谥为“恭仁康定景皇帝”[9],朱祁钰的郕王墓也被扩建为皇陵,加盖了享殿、神库、神厨、宰牲亭、内官房等建筑。嘉靖年间时,该墓葬的陵体被改建,绿琉璃瓦也被换成了黄色,整座墓葬至此基本符合皇陵规制,但规模偏小。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时,景泰陵前立起一座碑,并在碑外建有碑亭。此外,清政府还曾在景泰陵周围树立起8座转木桩,其用于“破坏景泰陵的风水”[10]。清朝灭亡后,该陵逐渐变得残破不堪,很多建筑都已无存[11]:7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景泰陵遭到破坏,陵冢被平毁,陵碑被推倒,建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12][13][14]。1980年代中期,景泰陵的祾恩门被改做棚舍,享殿和陵冢旧址上建有军鸽房和简易公厕,陵墙以内分布着几畦菜地和一个粪池[12]。2001年,景泰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财政拨专款修复[12][13][14]。截止2007年,文革中曾被推倒的刻有乾隆御制诗的“功德碑”,在重立时颠倒了方向,变成了“大字朝阴小字朝阳”[13][14]

结构

Thumb
景泰陵碑亭内的石碑

景泰陵现存碑亭、祾恩殿、宝城各一座。碑亭为黄瓦歇山顶,其中的石碑为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所立,正面有清高宗所题《明景帝陵诗》[注 3]。碑亭北侧为黄瓦硬山顶的祾恩殿,面阔三间,祾恩殿后为宝城[15]:443-444。宝城内除葬有朱祁钰外,还葬有在1456年(景泰七年)被废的皇后汪氏[16][注 4]

保护与现状

1979年8月21日,景泰陵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6。2001年6月25日,景泰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同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拨款对景泰陵进行了修缮,但在修缮后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刻有乾隆题诗的石碑在修缮后变成了大字朝阴小字朝阳,朝向完全颠倒[21]。2007年时,有媒体报道称景泰陵中的部分空地被挪用为门球场[22]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