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条目介绍的是担夹棋类的中国传统棋类。关于连棋类的同名棋,请见“
五子棋”。
挑夹棋[1],是流传于中国的一类两人传统棋类的总称,吃法方式为夹吃与挑吃,规则、棋名与棋盘随各地略有不同,许多也称为五子棋[2][3][4][5]。
- 棋盘为五路、五花,或是后者再加上有十字的菱形。
- 每方各十到九颗棋子。
- 每方五枚棋子初始布置于己方底横行,其他己棋备用。
- 每方轮流将一枚己棋沿线移动任意格数至空棋位,不得越子、或转弯。
- 行棋时主动在同线上排成以下三子连线的排列之一就把该些敌子移除,并在该棋位补放同数量己子。有些地方规定两端需皆无其他棋子。
- 夹换:两枚己棋夹住一枚敌棋。
- 挑换:一枚己棋至两枚敌棋中间。
- 消灭对方所有棋子或使敌方不能移动获胜。
- 棋盘若接一个内有十字的菱形,则敌棋剩下一枚时则无法移除。须将该子赶至菱形顶端不能移动才获胜。
- 流传于湖南邵阳。
- 敌棋剩下一枚时则无法移除,若同时移除两枚则留一枚给敌方。须将该子赶至角部不能移动才获胜。[6]
- 流传于河南林州市。
- 《林县民俗志》记载每方多一枚放于各方次底行的最右点。
- 夹换、担换若又造成同样被夹换、挑换,继续移除敌棋,直到条件不合。[7][8]
- 也可称为“五子棋”。
- 棋盘可再加内有十字的菱形,代表和尚头。
- 夹换、挑换时,两端需皆无其他棋子。
- 敌棋剩下二枚无法用挑换,敌棋剩下一枚无法用夹换。称为“二子不挑”、“独子不夹”。须将该子不能移动才获胜。[1]
- 流传于在北京延庆。
- 棋盘可再加内有十字的菱形,代表附秤。
- 夹换、挑换时,两端需皆无其他棋子。[9]
- 在江苏称为“五路挑夹”[10],也有地方叫“五路夹担挑”[11],敦煌称为“夹五马”[12],布依族称为“竞勒升”[13]。
- 夹换、挑换若又造成同样被夹换、挑换,继续移除敌棋,直到条件不合。敦煌有“双夹”、双担、套夹、套担、连夹带担、连担带夹等术语[12];布依族有“夹吃”、“挑吃”、“连夹带挑”等术语[13]。
也可称为“和尚棋”,菱形象征和尚头[1];在石家庄称“五路担”、“憋葫芦”,菱形象征葫芦[14];鲁西称为“进古楼”,菱形象征古楼[15]。其他称呼也有,如平山称为“五路担夹”[16],在辽宁锦州靠山屯称为“横竖五道”[17],仡佬族称为“五马棋”[18]并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
- 夹换、挑换时,两端需皆无其他棋子。有子时的术语,在靠山屯称为“有尾巴”[17],布依族则称为“不等重不挑”[20]。
- 敌棋剩下二枚无法用挑换,敌棋剩下一枚无法用夹换。布依族称为“二子不挑”、“一子不夹”[20]。
- 流传于贵州务川,菱形象征庙宇。
- 每方七枚棋子初始布置于己方最近的底行,与次底行两侧边。
- 夹吃、挑吃时,两端需皆无其他棋子,分别称为“旮”、“挑”。
- 另有顶棋的吃法,称为“打”。[22]
- 流传于在北京延庆县,菱形象征附秤。
- 夹换、挑换时,两端需皆无其他棋子。
- 若挑吃敌方最后两枚,则留一枚给敌方。
- 棋只剩一枚时,并在附秤内(不包含连接处),则前者可沿这条连菱形的主轴线移动任意步,不可转弯,可穿越棋子。[9]
在山东聊城的临清、阳谷等称为“拿王伦”,也有地方称“担担子”、“倒高粱茬”、“五棋”等,棋盘正方形边象征临清城的砖城,菱形象征汪家住宅,菱形顶点往两边以半圆弧线接正方形两边角,象征土城[26];在河南方城称为“走古路”,菱形象征山脊[27];河北吴桥称为“辘轳棋”,菱形象征牾[28]。
《中原文獻》第33卷. 台湾: 中原文献社. 2001 (中文(台湾)).
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编辑股. 《山東民間娛樂調查》. 中国: 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 1933 (中文).
林州民间游戏. 林州便民网. 2012-09-12 [2015-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7) (中文(中国大陆)).
谢汝平. 画地为棋. 《新民晚报》. 2013-04-17 [2015-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8) (中文(中国大陆)).
民间游戏. 石家庄旅游资讯网. 1 [2015-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中文(中国大陆)).
民间玩俗. 平山信息网. 2012-10-15 [2015-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1) (中文(中国大陆)).
王爽. 【海蓝·散文】儿时也繁忙. 江山文学网. 2012-10-01 [2015-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中文(中国大陆)).
李英华、田茂国. 仡佬族五马棋. 《贵州日报》. 2011-03-23 [2015-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1) (中文(中国大陆)).
张浩古. 五碼子(1). 扒书网. [200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中文(中国大陆)).
张浩古. 五碼子(2). 扒书网. [200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7) (中文(中国大陆)).
张浩古. 五碼子(3). 扒书网. [200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7) (中文(中国大陆)).
曹媛. 锻炼思维玩玩“辘轳棋”. 《黄鹤楼周刊》. 2012-06-15 [200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