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法语:L'affect拉丁语affectus/adfectus),是斯宾诺莎哲学中的概念,由伯格森德勒兹瓜塔里进一步阐述,强调身体或具体体验。情动这个词在心理学和其他领域具有不同的含义。

斯宾诺莎《伦理学》中,情动,是与感觉和情绪相关的精神身体状态,有三种主要类型:快乐或欢愉( laetitia )[1]、疼痛或悲伤 (tristitia )[1],以及欲望或食欲 (cupiditas ) 。[2] 德勒兹、瓜塔里和英译者布赖恩·马苏米(Brian Massumi)在哲学上的应用,虽然源自斯宾诺莎,但比斯宾诺莎更清晰地区分情动和传统上所谓的情绪。情动,十分费解,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心灵的情动或激情(animi pathema)是团混乱的想法”,只能通过其引起生命力增减来感知。 [3] “情动”一概念是人文学科中“情动转向”(英语:affective turn)的核心。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伦理学》第3部〈定义3〉中,术语“情动”( affectus[4]是一个身体(包括心灵)通过与另一个身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修改或变化,增加或减少身体的活动能力potia agendi):

通过情动,我理解身体的情动,身体的行动能力通过情动而增加或减少、帮助或限制,同时也理解这些情动的观念。 [5]

因此,情动是更中性的术语“情感”(affectio)的特例,是事物“采取”的某种形式[6],身体与世界或自然的关系的模式、状态或质量(或无限的“物质”)。在第三部“情动的定义”中,斯宾诺莎定义了48种不同形式的情动,包括希望恐惧嫉妒同情。这些情动基于以下三种基本情动:

  • 欲望(cupiditas )或食欲(appetitus ) :是“人的本质,因为他的本质被认为是由任何给定的自身情动所决定的任何行动”; [7]
  • 快乐(laetitia ):是“人从不太完美的状态到更完美的状态的过渡”; [7]
  • 痛苦或悲伤(tristitia):是“人从较完美的状态到较不完美的状态的过渡”。 [7]

斯宾诺莎眼中,既然上帝的动力是无限的,任何增加有机体活动力的情动都会带来更大的完美。情动是过渡状态或模式,因为情动是种生命力而有机体用以殚力对抗作用于自己的其他力量,或抵抗它,或控制它。 [8]

柏格森

柏格森在《物质与记忆》 Matière et mémoire,1896)中主张,我们不仅通过知觉“从外部”了解我们的身体,而且还通过情动(法语:affections)“从内部”了解我们的身体。 [9]

德勒兹和瓜塔里

情动,主要在德勒兹瓜塔里的《千高原》第2卷〈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中阐述。英译者布赖恩·马苏米(Brian Massumi)在术语的注释中给出了以下定义:

影响/感情。这两个词都不表示个人感情(德勒兹和瓜塔里的情感)。 L'affect (斯宾诺莎的affectus )是一种影响和被影响的能力。它是一种前个人强度,对应于身体从一种体验状态到另一种体验状态的转变,并意味着该身体行动能力的增强或减弱。 L'affection (斯宾诺莎的affectio )是被认为是受影响的身体和第二个影响身体(身体在其最广泛的可能意义上包括“精神”或理想的身体)之间的相遇的每一种状态。 [10]

根据德勒兹,情动不是单纯的感情,而独立于主体。在德勒兹看来,艺术家创造情动感知,即“时空块”(英语:blocks of space-time);科学则与功能一起作功;而哲学则创造概念

参考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