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奴湖
加拿大湖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拿大湖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奴湖(英语:Great Slave Lake[1],法语:Grand lac des Esclaves[6])是世界上第十大湖泊,北美洲最深的湖[2](614米深),加拿大西北地区第二大湖(仅次于大熊湖)。大奴湖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南部,邻近艾伯塔省。它469公里长,20到203公里宽[3],覆盖面积27,200平方公里[2],蓄水量估计从1,070立方公里到1,580立方公里[7][2],最大到2,088立方公里[4],为世界上湖泊蓄水量第10或12大的湖。大奴湖有北支(North Arm)和东支(East Arm)两部分形状突出的延伸。
大奴湖 Great Slave Lake | |
---|---|
Tıdeè(多格里布文) Tinde’e(耶洛奈夫文) Tu Nedhé(奇佩瓦扬文) Tucho(奴文) | |
位置 | 西北地区 |
坐标 | 61°30′01″N 114°00′04″W[1] |
湖泊类型 | 冰蚀湖 |
主要流入 | 干草河、奴河、塔尔森河、洛克哈特河、黄刀河、军鼓河(经由玛莉安湖和法兰克海峡)、玛莉安河(经由玛莉安湖和法兰克海峡)、史塔克河 |
主要流出 | 马更些河 |
集水面积 | 971,000平方公里[2] |
所在国家 | 加拿大 |
最大长度 | 469公里[3] |
最大宽度 | 20公里[3] |
表面积 | 27,200平方公里[2] |
平均深度 | 41米[2] |
最大深度 | 614米[2] |
水体体积 | 1,580立方公里[2]/2,088立方公里[4] |
岸长1 | 3,057公里[2] |
表面海拔 | 156米[2] |
结冰 | 11月-6月中[5] |
定居点 | 耶洛奈夫、干草河、贝乔科、决议堡垒、拉策尔凯、干草河保护区、戴塔、恩迪勒 |
1岸长衡量标准不定。 |
大奴湖的地名源自加拿大原住民克里人对甸尼人的称呼。位在湖四周的城镇有(从东方顺时针):拉策尔凯、决议堡垒、干草河、干草河保护区、贝乔科、耶洛奈夫、恩迪勒、戴塔。大奴湖东支唯一的城镇是只有350人居住的小村镇拉策尔凯,镇里人口主要由甸尼人的分支奇佩瓦扬人组成。除了小镇以外,东支还有一个废弃的冬季营地和哈得孙湾公司的商站里莱恩斯堡。湖的南岸干草河的东方是废弃的松点矿坑和公司市镇松点。
大奴湖位在加拿大人迹较少的位置,周围居住人口不到20,000人,但是由于20世纪湖边几个矿场排放的污染物,原本清澈的湖水已无法直接饮用[8]。
传统上加拿大原住民多格里布人(Tłı̨chǫ Yatıì)称作Tıdeè[9]、耶洛奈夫人(Wıìlıìdeh Yatii / Tetsǫ́t’ıné Yatıé)称作Tinde’e[10]、奇佩瓦扬人(Dëne Sųłıné Yatıé)称作Tu Nedhé[11]、奴人(Dehcho Dene Zhatıé)称作Tucho[12]。
加拿大原住民克里人和甸尼人是世仇。18世纪中期,皮草贸易逐渐兴盛。1800年代,法国皮草商人从哈得孙湾登陆向西北地区原住民贸易,克里人是他们当时的向导。当法国人在向他们问及甸尼人时,克里人表示:“我们常和他们打仗,我们的奴隶来自于他们[13]。”那些甸尼人是南奴人,属于甸尼人居住在大奴湖西方和南方的一个分支。当法国人在把大奴湖标记在地图上时采用克里人使用的外名蔑称,而不是当地原住民使用的内名[14][15]。这个名称就是现在所称的大奴湖(法语:Grand lac des Esclaves,英语:Great Slave Lake)[16][17]。
2010年代晚期,西北地区内许多的地名都改回原住民使用的名称,大奴湖也包含在内,尤其因为它的名称里包含“奴”(英语:slave)字。西北地区教育工作者与第一民族组织Dene Nahjo创始成员德内兹·纳克科表示“除非你支持蓄奴主义,否则大奴湖其实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名称[18]”,“大奴湖是一个漂亮的地方。它很壮丽,它很广阔。我不认为它现在地图上的名称合乎它现实中的地位。”他建议应改成原住民奇佩瓦扬文的名称Tu Nedhé(大湖的意思)[19]。也有人提议改成奴文的名称Tucho(大水的意思)[18]。
考古学家估计原住民在20,000年前到达加拿大。冰河退去以后(14,000到7,000年前),加拿大原住民随着冰河往北移动。他们以小团体生活,打猎和捕鱼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他们会手工制作工具、武器、衣服,与仪式性的用具。制作的武器包括弓箭、石尖长矛、陷阱和圈套。由于北方缺乏大片的可耕地,没有发生如美国和印地安人争夺土地的情况[8]。考古研究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历史,其中有:北普莱诺古印地安文化(距今8,000年)、盾牌古风文化(距今6,500 年)、北极小工具文化(距今3,500 年)和塔尔泰莱页岩文化(距今2,500 年)。每种文化都根据石器的类型或大小在历史中留下完全不同的纪录[20]。
1771年,英国探险家塞缪尔·赫恩(第一个穿越加拿大到达北冰洋的欧洲人)曾经过大奴湖。他穿越结冰的湖面,并称湖泊为阿萨普斯考湖(英语:Lake Athapuscow)。1786年西北公司在奴河三角洲设置第一个商站,甸尼人会与他们交易。之后几年又在干草河河口(现今的决议堡垒)或是马更些河河源、黄刀河河口设置商站[21]。1825年西北公司和哈得孙湾公司合并以后,决议堡垒成为大奴湖最主要的商站[22]。
多格里布人的口传历史中有许多关于他们与耶洛奈夫人战争的故事。他们在18和19世纪为了争夺大奴湖北方的土地而战争。1825年左右双方达成和平协议。约在这个时候,来自外面的欧裔美国人开始出现在大奴湖附近。黄刀人的族长阿凯酋1820年在普罗维登斯堡遇到约翰·富兰克林,最初答应把他们引导到“北冰洋的海岸”[22]。
19世纪基督教传教士的到来为大奴湖原住民传统社会带来大量变化。格雷修女会在决议堡垒设置印第安寄宿学校(1867-1960),圣公会在普罗维登斯堡设置寄宿学校(1895-1937),第三所寄宿学校在决议堡垒开设(1903-1957)。原住民的儿童强迫进入这些学校。1950年代和1969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依序接管西北地区的教育活动。政府设置日间学校,为大奴湖周围社区的儿童提供教育[22]。
1897年到1898年期间,美国拓荒者查尔斯·“布法罗”·琼斯一行人在去北极圈猎捕麝牛的途中,曾在大奴湖附近筑小木屋过冬。麝牛当时在欧裔美国人之中是极为罕见的动物。琼斯表示他们在大奴湖击退一群饥饿的狼群,而他们在加拿大猎捕麝牛的壮举传回美国,让他们一行人声名大噪。后来在1907年欧尼斯特·汤普森·西顿和爱德华·亚历山大·普雷伯证实了他们的故事。他们在废弃的小木屋附近发现动物的残骸[23]。
1900年大奴湖西北方黄刀人代表,干草河甸尼人代表与英国在决议堡垒签署8号和约(英语:Treaty 8),和约中包含大奴湖北方广大的土地。湖周围的剩余部分在1921年普罗维登斯堡由多格里布人和其他甸尼人签署11号和约(英语:Treaty 11)时纳入。在11号和约的谈判过程中,第一民族被保证不会丧失他们在传统土地中猎捕、钓鱼,或是施做陷阱的权力,但这之后被证实并不被加拿大政府所承认[22]。
大奴湖南岸干草河镇的产业活动长期主要是以大奴湖的鳟鱼和白身鱼的渔业为主[21]。19世纪晚期勘探者就已在湖岸的石头中探寻矿物[22]。1934年,随着人们在大奴湖北部发现黄金,大量来自加拿大东部居民到大奴湖北部寻找黄金,耶洛奈夫因此设市,后来也成为西北地区的首府。1938年康米可公司的康矿场(英语:Con Mine)主导大奴湖的黄金产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巨大矿场(英语:Giant Mine)于1948年加入采矿的行列。两家矿场相继在2003年和2004年关闭。1963年露天铅锌矿场松点矿坑在南岸的干草河和决议堡垒开采。一个由露天矿场出现的公司市镇松点随着1988年矿场的关闭而荒废[22]。
1978年1月24日,苏联搭载核反应堆的雷达海洋侦察卫星宇宙954号脱离轨道。它在坠进大气层时解体,放射性碎片散落在大奴湖周遭。加拿大和美国军队联合执行晨光行动(英语:Operation Morning Light)回收放射性的坠毁残骸[24]。
大奴湖一年之中平均有八个月有部分结冰。结冰期时有一条连接西北地区首府和对岸第一民族小渔村戴塔的冰路。冰厚到足以让半挂式卡车通过,它长6.5公里,名为戴塔冰路。夏天冰面融化时人们只能通过长27公里的英格拉姆小径绕过湖面才能到达戴塔。1967年,原本是马更些公路延伸段的全天候公路在大奴湖西方开通,它现在是耶洛奈夫公路或3号公路。在公路开通以前,货物商品都是透过冰路载运到北岸的耶洛奈夫。现今仍会利用大奴湖上结冰时将燃料和货物来往铜矿河河源附近的钻石矿坑[8]。
大奴湖约形成于一万年前的威斯康辛冰期。当冰河逐渐退去,沉积物沿着奴河将大奴湖的南支填平。现在奴河仍是大奴湖的主要淡水来源[22]。其他流入大奴湖的河流的还有干草河、奴河、洛哈河、托尔森河;流入大奴湖后,透过普罗维登斯堡旁的马更些河流进北极海。
大奴湖的地理位置影响它的地理特征。大奴湖、大熊湖,和阿萨巴斯卡湖都是麦康诺冰前湖的遗迹。它与其他加拿大北部的大湖一样,地处古老加拿大地盾和年轻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的交界上。湖的东岸和南岸地处加拿大地盾的边缘。这孕育出大奴特殊的地质景观。位在大奴湖地盾的东支有复杂的海岸线和多个小岛。东支的麦克劳德湾(62°52′N 110°10′W)和克里斯蒂湾(62°32′N 111°00′W)深度比西半部还要深,在克里斯蒂湾最大纪录深度达到614米[2],比任何北美洲和欧洲的湖泊都还要深,在世界上为第8深的湖泊,政府也因此计划设置塞甸尼内尼国家公园保留地[22]。佩泰半岛将东支分成北部的麦克劳德湾和南部的克里斯蒂湾。大奴湖一年中平均有八个月有部分结冰。湖的西半部湖底地形呈现碗状,湖面表面积约18,500平方公里,体积则是596立方公里。最大深度为187.7米,平均深度32.2米[25]。
大奴湖地处森林线以南的北方针叶林带里,位在树林与冻原的过渡区。湖四周的地表呈现极为不同的地理景观,西岸长期由森林覆盖,但东岸和北支却呈现冻原景观。大奴湖四周的一些平原形成图案地面,且植被已进到稳定阶段。它的早期阶段通常会长满黑云杉[28]。短叶松和云杉是大奴湖周遭的主要物种,且在岸边树木密度最高。附近植被的生长期长度与湖的距离成反比。大奴湖面大致在11月末开始结冰到5月下旬。6月中湖冰全部消融夏季中期是大奴湖水面最平静的时候,到了秋天,暴风雨般的天气常为湖畔带来一些小灾害[22]。
森林野牛国家公园位在湖的西方。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森林野牛保护区。森林野牛比平原野牛还要高、强壮、脚也更长。森林野牛的肩部较为棱起,胡须也较多,他们较少游荡,并以野草、莎草、柳叶,和树枝为食。保护区内目前有约2,000头森林野牛,但历史上最多曾达到200,000头野牛。1891年因为人类过度猎捕导致数量急遽下降到200头。后来人类将圈养的野牛再度野放回保护区内,试图让野牛回复以往的数量[8]。
早期的渔业研究者多将大奴湖分成主湖泊、东支、北支三的部分。鲱形白鲑、湖鳟、白鲑等鱼类是大奴湖的主要物种。鲱形白鲑通常出没于较浅与冰冷的水域,它会排斥深层的海湾。湖鳟和茴鱼则栖息在较深的北支和东支水域。北极茴鱼光吃水里的昆虫、小鱼、蜗牛,和鱼卵就可以在冰下存活长达8个月[8]。大奴湖南岸和北支温暖、混浊、浅层的水域环境为白亚口鱼、似鲱月眼鱼,和玻璃梭鲈等鱼类提供丰富的生存资源[22]。
大奴湖尽管在加拿大政府的监视之下,最初几年商业渔业严重影响湖里鱼群的数量,后来一些物种如鲱形白鲑和湖鳟渐渐地恢复以往的数量。其他的物种则经历更坎坷的变化。耶洛奈夫地区与南岸的布法罗河的极北鲑分别在1940年代和1970年代近乎绝灭,但耶洛奈夫地区的极北鲑在2000年代有逐渐复原的趋势[22]。
大奴湖的水位被多项因素影响。1960年代晚期和平河上修建施鲁姆水电站影响下游奴河的注水量,间接导致大奴湖水位下降。但有时气候变迁影响集水区的降雨量导致湖面上升。高水位可能导致湖岸发生突发性的水灾,低水位则可能影响湖水品质、动物栖息地、及通过湖面的交通。气候变迁也导致冰面过薄,减短春季狩猎期的时间[22]。
大奴湖发现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域之一,但现在湖岸的耶洛奈夫居民无法直接引用湖水,需要到5公里外的黄刀河才有干净水源[8]。
最大的单一污染源来自巨大矿场制造的三氧化二砷废料。1943年起,矿场焙烧的过程(把黄金从砷黄铁矿移除)制造大量污染物,三氧化二砷和二氧化硫被直接排放到环境里。虽然1950年代已安装污染控制设备来截取砷尘污染,但直到1970年代都还可以发现污染的存在[8]。在湖底沉积物、鱼群,或是其他水生生物上都可以发现污染物的存在。在后湾(英语:Back Bay),矿场制造的砷尾矿被排放在湖里,污染周边城镇如耶洛奈夫的水源供应。后来耶洛奈夫的水源移至其他地方,但甸尼人社区戴塔和恩迪勒仍受污染困扰。矿场附近的鱼群发现的砷含量都比湖里的其他地方还要多[22]。
在1999年矿场停止焙烧以后,剧毒水溶性的三氧化二砷粉尘被存在距离大奴湖几百米的15个地下舱室里。舱室里面贮存高达237,000的三氧化二砷粉尘。贮藏库位于基岩中,并以混凝土隔板密封,但人们仍然担心砷会渗入地下水中。加拿大联邦政府和矿场的现任所有者正在合作寻找贮藏库长久的解决方法;他们的策略包括将砷提取,并将其作为危险废物处理[8]。
2014年到2016年,动物星球频道在大奴湖拍摄纪录片《冰湖叛军》(英语:Ice Lake Rebels)。片中纪录三名房船居民在湖上的生活[3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