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呼罗珊(英语:Greater Khorasan;中古波斯语:Xwarāsān;波斯语:خراسان [xoɾɒːˈsɒːn]),《辽史》异译为忽儿珊,《回回馆译语》中称虎剌桑。[1][2],也称为乌苌国[3]。这是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构成古代大伊朗的东北行省。呼罗珊的名称含意为“太阳之地”或“东部行省”。[4][注 1]
呼罗珊包括现代伊朗领土的东北部、阿富汗部分地区、和中亚南部地区。这个地区曾被分为四个区块。内沙布尔(位于今伊朗)、梅尔夫(位于今土库曼斯坦)、赫拉特、与巴尔赫(后两城市在今阿富汗),这四座城市分别是最西,最北,最南和最东的四个区块个别的中心。[7]:645照严格的定义,呼罗珊往东仅延伸到阿姆河,但是根据比较宽松的说法,这个地名还包括河中地区(现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大部分,[7]往西延伸到里海海岸。[8]以及卡维尔盐漠[9],往南到信德,[10][9]往东到帕米尔高原。[9][8]
萨珊王朝的喀瓦德一世(在位期间公元488年到496年,在498年及499年曾被罢黜)或是其子及继位者霍斯劳一世(在位期间约531年到579年)的统治期间,(有可能是在公元520年之后)首度把帝国的东部和东北部划分,而成立呼罗珊行政区域 [11]
早期的伊斯兰用法,经常把所谓的吉巴尔或后来称为伊拉克阿贾米以东的的广阔而松散的地区,甚至可能延伸至印度河谷和帕米尔高原,统称为呼罗珊。以东和以西之间的边界是戈尔甘和赫卡通皮洛斯城市周围的区域。特别是加兹纳维德王朝、塞尔柱王朝和帖木儿王朝将帝国划分为“伊拉克”和“呼罗珊”地区。据信呼罗珊在西南部被沙漠和塔巴斯小镇定界,塔巴斯被称为“呼罗珊之门”,[12]:562,从那里向东延伸到阿富汗中部的兴都库什山脉。[8]从公元10世纪开始的资料,将兴都库什山脉南部的地区称为呼罗珊边区(Khorasan Marches),这个区域是呼罗珊和印度斯坦之间的边境地带。[13][14]
今天,大呼罗珊这个名字被用来称呼更广大的历史地区,与现代的伊朗呼罗珊省(1906年到2004年)有所区隔,后者大致只占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呼罗珊的西半部。[15]
这个地区最初由萨珊人于公元第6世纪建立,是王朝的四个行政(军事)区之一,[16]在这个区域近1,500年的历史中,它的范围变化很大。最初,萨珊王朝的呼罗珊地区涵盖帝国的东北方透过军事行动的占领区,最高峰时,包括有内沙布尔、赫拉特、梅尔夫、法里亚布、塔卢坎(约为现代土库曼斯坦纳巴德)、巴尔赫、布哈拉、巴德吉斯、阿比沃德、加尔斯坦、图斯、萨拉赫斯。[10]
倭马亚王朝崛起后,呼罗珊的名称仍被沿用,并一直延伸到东部经由军事行动夺来的区域,从内沙布尔与梅尔夫的军事基地开始,逐渐向东扩展到巴克特里亚和粟特。在哈里发统治下,呼罗珊是三个政治区之一(另外两个是伊拉克阿拉伯(Eraq-e Arab)和伊拉克阿贾米,也称吉巴尔)。在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呼罗珊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或地区(rub),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主要城市:内沙布尔、梅尔夫、赫拉特以及巴尔赫。[17]到第10世纪,波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还有世界境域志提到呼罗珊地区大致涵盖以前阿巴沙尔、巴克特里亚和粟特的地区。他们还进一步提起兴都库什山脉的南部,即锡斯坦、古尔,阿拉霍西亚、扎布勒斯坦和喀布尔等地区,组成呼罗珊边区,这是呼罗珊和印度斯坦之间的边区<[18][13][9]。
到中世纪晚期,这种称呼已失去行政上的意义,在西部,仅有位于现代伊朗境内的突厥-波斯王朝中松散地称呼他们在卡维尔盐漠东部和东北部的所有领土。因此,随着帝国规模的变化,所谓的呼罗珊也不断变化。在东部,呼罗珊同样成为与中亚各大城市中心相关的名称。在《巴布尔回忆录》中提到:
印度斯坦人(Hindustān)称呼属于自己呼罗珊以外的每个国家的方式,与阿拉伯人称呼阿拉伯以外的国家方式相同,都叫他们为Ajam(阿拉伯语的哑巴之意)。在印度斯坦和呼罗珊之间的路上,有两个大型贸易城市:一个是喀布尔,另一个则是坎大哈。来自费尔干纳、突厥斯坦、撒马尔罕 、巴尔赫、布哈拉、希萨尔、和巴达赫尚的商队全部集向喀布尔,而那些来自呼罗珊的商队则集向坎大哈。这些城市都位于印度斯坦和呼罗珊之间。[14]
在近代,呼罗珊这个名称一直是怀旧和民族主义的根源,尤其是对于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人而言。许多塔吉克斯坦人将呼罗珊视为其民族神话的重要成分,在共同讨论和学术界里面,都对于这个名称抱持兴趣,包括其含义和文化上的重要性,但这个名称已无政治用途。据阿富汗的历史学家古兰姆·穆罕默德·果巴称,阿富汗目前使用波斯语的地区占有呼罗珊的主要部分。[19]因为在呼罗珊的四个主要城市中的两个(赫拉特和巴尔赫),现在都位于阿富汗。古兰姆·穆罕默德·果巴在他的书中使用“恰当的呼罗珊”和“不恰当的呼罗珊”来区分严格意义上的呼罗珊称呼和广义的称呼。他说,恰当的呼罗珊地区位于东部的巴尔赫,北部的梅尔夫,南部的锡斯坦,西部的内沙布尔,和有呼罗珊明珠之称的赫拉特之间。不恰当的呼罗珊边界则扩展至东部的哈扎拉雅特和喀布尔,南部的俾路支斯坦,北部的河中地区和花剌子模,以及西部的达姆甘和戈尔甘。[19]
在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这个地区之前,它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领土,在此之前则是米底王国的领土。古希腊地理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撰写的地理学把这块土地称为呼罗珊,而之前的希腊人称呼其为雅利安那,它是构成大伊朗,或以信奉祆教为主人民的土地。呼罗珊的东南部土地在公元1世纪被贵霜帝国夺取。贵霜帝国统治者在现代阿富汗的博葛兰建都,据信这个王朝在那儿建造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后来在阿富汗发现许多佛塔和已经湮没的古城。[20][21]但当时呼罗珊地区仍是信奉祆教为主的区域,也有摩尼教徒、太阳神崇拜者、基督教徒、异教徒、萨满教徒、佛教徒、犹太教徒、印度教徒等。萨珊王朝的三大火庙之一-”Azar-burzin Mehr“即位于伊朗呼罗珊省的萨卜泽瓦尔附近。
在萨珊王朝时代,很可能是在霍斯劳一世统治期间,波斯帝国领土被划分为四个区域(中古波斯语将这种区域称为kust),西部称为呼斡瓦兰(Khwrvarān),北部称为阿帕克斯塔尔(apāxtar),南部称为尼姆鲁兹(nīmrūz),东部称为呼罗珊(Khurasan)。由于萨珊王朝的领土在被伊斯兰征服之前,或多或少保持稳定,因此萨珊王朝时期的呼罗珊可推定为:南方是锡斯坦和克尔曼,西方是现代伊朗的中部沙漠,而东方则是中国和印度。[18]
在萨珊王朝时代,呼罗珊被进一步划分为四个较小的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一位马兹班(边境地区行政兼军事首长)治理。这四个区域分别为:内沙布尔、梅尔夫、赫拉特以及巴尔赫。
在呼罗珊的东部有与嚈哒人冲突的情况,嚈哒成为该地区的新统治者,但边疆界线维持稳定不变。呼罗珊位在萨珊王朝领土的东部,远离阿拉伯半岛,是波斯领土中最后被阿拉伯人征服的地区。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伊嗣俟三世在阿拉伯人入侵帝国西部后,把朝廷迁往呼罗珊,但在梅尔夫(唐朝文献称为木鹿城)遭到暗杀,呼罗珊在公元647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随同波斯的其他省,成为倭马亚王朝的一个省。(请参考伊斯兰征服呼罗珊)
反抗阿拉伯人征服者的第一个行动是由阿布·穆斯林在公元747年至750年之间所发动,阿布·穆斯林来自伊斯法罕,学者认为他可能是波斯人,可能是奴隶出身。波斯历史学者Al-Shahrastani说阿布·穆斯林是属于什叶派中Kaysanites分支的信徒。这次的什叶派革命运动是反对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简称阿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什叶派穆斯林视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之前的三位哈里发。
阿布·穆斯林协助阿拔斯王朝崛起,但被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所杀。塔希尔·伊本·侯赛因在公元821年在呼罗珊建立第一个脱离阿拉伯人统治的独立王国,但这似乎更多是出于政治和领土利益的考量。塔希尔·伊本·侯赛因协助哈里发制服波斯其他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例如马兹亚尔在塔巴里斯坦所从事者。[22]
其他曾统治呼罗珊的主要独立王朝有扎兰季的萨法尔王朝(公元861年–1003年)、布哈拉的萨曼王朝(公元875年–999年)、加兹尼的加兹纳维德王朝(公元963年–1,167年)、塞尔柱王朝(公元1037年–1194年)、花剌子模王朝(公元1077年–1231年)、古尔王朝(公元1149年–1212年)和帖木儿帝国(公元1370年–1506年)。[23]
在16世纪初至18世纪初,有萨非王朝与乌孜别克族两股势力在角逐呼罗珊一部分的土地。[24]在1722年,来自坎大哈的普什图族吉尔吉人占领呼罗珊部分地区,他们是汉达基王朝的一员。[25][26]阿夫沙尔王朝的纳迪尔沙于1729年重占呼罗珊,并选择马什哈德作为波斯的首都。他在1747年遭受暗杀,呼罗珊(包括赫拉特)的东部被杜兰尼帝国并吞。
马什哈德地区一直由纳迪尔沙的孙子沙鲁克·阿夫沙尔所控制,直到1796年被卡扎尔王朝占领。卡扎尔王朝在1856年曾短暂夺回赫拉特。伊朗在1857年与大英帝国签署《巴黎条约》,结束英国-波斯战争,伊朗军队从赫拉特撤退。[27]后来在1881年,伊朗与帝俄签署《阿克哈尔条约》(又称《阿克哈尔-呼罗珊条约》),把呼罗珊北部部分地区(主要包括梅尔夫)割让给帝俄。[28]
在大伊朗各地区中,呼罗珊具有文化上的重大意义。新的波斯文学语言(波斯语,取代中古波斯语)在呼罗珊和河中地区中发展,逐渐取代安息语。新的波斯语文学在呼罗珊和河中地区兴起并蓬勃发展 [29],那里的早期伊朗王朝如塔希尔王朝、萨曼尼德帝国、萨法尔王朝、和加兹纳维德王朝(突厥-波斯人建立的王朝)也在呼罗珊建立。波斯人早期诗人如鲁达基、沙希德·巴克希、阿布·阿巴斯·马瓦兹、阿布·哈法斯·苏格迪(Abu Hafas Sughdi)等人都来自呼罗珊。此外,菲尔多西(史诗列王纪的作者)和诗人鲁米也来自呼罗珊。[30]
直到第13世纪蒙古族入侵,大肆摧毁呼罗珊之前,当地仍是波斯的文化之都。[31]诸如伊本·西那、法拉比、比鲁尼、欧玛尔·海亚姆、花拉子米、阿布·马沙尔(在西方或称其为阿布萨尔)、费尔干尼、阿布·瓦法、纳西尔丁·图西以及沙拉夫丁·图西等,以及其他许多人,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地质学等各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在伊斯兰教义学、伊斯兰教法学、伊斯兰哲学以及圣训中,许多伟大的伊斯兰学者都来自呼罗珊,如穆罕默德·伊本·伊斯梅尔·布哈里、穆斯林·伊本·哈加吉、阿布·达伍德、提尔密济、纳塞、安萨里、朱伟尼、阿布·曼苏尔·马图利迪、法库鲁定·拉只等。什叶派学者谢赫·图西和著名的穆尔太齐赖派学者扎马克萨利也住在呼罗珊。[3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