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宫废船爆炸事件是台湾一起重大爆炸事件,发生于1986年8月11日[1]上午11时40分[2],地点在高雄港的大仁宫拆船码头(行政区属高雄市小港区)。发生爆炸的船只是停放于大仁宫14号拆船码头的油轮“加拿利号”(Canari),业主为黄宪治[3][4][5]。加拿利号是一艘原荷兰籍油轮,1985年11月5日于两伊战争期间在波斯湾遭伊朗发射的导弹击中而报废,由弘荣公司购入[2],在1986年时运至高雄进行解体[3]。
爆炸发生所导致的舱板飞行最远距离达到约1000米[6]。火势直到8月13日才完全扑灭[4]。事故酿成16死107伤[7],并且造成中钢社区、中船新村、高雄海关、台糖公寓、临海新村...等计约4000户民宅门窗破损;高雄市政府消防局一共出动638名消防人员、124部消防车及17艘消防船[4]。附近的小港机场、中国钢铁与中国造船厂区也受影响[8]。
高雄为当时世界上主要的拆船中心之一[3],而1980年代台湾曾是世界上拆船量最多的地方[9][10]。此事件使得当局再度注意到拆船安全问题,并且重新检讨拆船业的设置[11]。大仁宫拆船码头因此被政府收回,1989年辟建为高雄港第五货柜中心,台湾的拆船业因外移至其他国家而逐年没落[1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