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里希·冯·登·巴赫-热勒维斯基(德语:Erich von dem Bach-Zelewski,1899年3月1日—1972年3月8日)是纳粹德国的高级亲卫队指挥官。1944年,他对华沙起义进行野蛮镇压。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埃里希·冯·登·巴赫-热勒维斯基 Erich von dem Bach-Zelewski | |
---|---|
本名 | 埃里希·朱利叶斯·埃伯哈德·冯·热勒维斯基 Erich Julius Eberhard von Zelewski |
出生 | 德意志帝国波美拉尼亚省劳恩堡(今波兰伦堡) | 1899年3月1日
逝世 | 1972年3月8日 西德巴伐利亚慕尼黑 | (73岁)
效命 | 德意志帝国 魏玛共和国 纳粹德国 |
军种 | 亲卫队 |
服役年份 | 1914–1945 |
军衔 | 亲卫队上级集团领袖 |
军籍号码 | NSDAP #489,101 SS #9,831 |
统率 | 西利西亚亲卫队及警察领导人 陆军集团中后方指挥区亲卫队及警察高级领导人 东方战线剿匪部队司令 |
参与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获得勋章 | 骑士铁十字勋章 |
尽管他对许多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负有责任,但巴赫-热勒维斯基并未在纽伦堡接受审判,而是作为证人。然而在后续的审判他仍被判处无期徒刑,并于1972年在监狱中去世。
埃里希·冯·泽莱夫斯基于1899年3月1日出生在普鲁士劳恩堡的一个卡舒比人家庭。[1]他在1933年合法地将“von dem Bach”加入了姓氏。[1]1940年11月28日,他删除了他的姓氏中的泽莱夫斯基(Zelewski)的部分,因为它起源于波兰语。[2] 巴赫-热勒维斯基为了打动他的上司,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多次变更了他的姓名。[3]
虽然他为波兰贵族之后,但他在贫困中成长。1914年11月,他投身军旅,加入了德意志帝国陆军第176步兵团,并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4]在1916年3月1日,巴赫被晋升为少尉。[1]一战后,他留在了国家防卫军,并参加了镇压西里西亚起义。1924年,他离开军队,并回到他位于波格丹涅茨的农场。同年,他加入了边疆防卫队。[5]
1925年10月23日,他合法地将他的姓名改为冯·登·巴赫-热勒维斯基(von dem Bach-Zelewski)。1930年7月,他离开了边疆防卫队,并加入了纳粹党。[1] 1931年2月15日,他成为亲卫队的一分子[1],并于1933年12月15日获得亲卫队旅队领袖的阶级。[6]此外,在1932年7月的选举中,巴赫-热勒维斯基在布雷斯劳选区当选国会议员,此后便担任国会议员直至战争结束。[7]他也参加了1934年的长刀之夜,并利用这个机会,谋杀他的竞争对手安东·冯·霍恩贝格和布赫瓦尔德。1934年2月1日至1936年2月15日期间,期间,“东北”大区区长(SS-Oberabschnitt "Nordost")。1934年7月11日,巴赫晋升为亲卫队地区总队长。[8]由于与纳粹党东普鲁士大区长官埃里希·科赫不和,巴赫于1936年2月15日被调往西利西亚任亲卫队区长(Oberabschnitte Südost)。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