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帕内玛姑娘》(葡萄牙语:Garota de Ipanema,英语:"The Girl From Ipanema"),或称《来自伊帕尼玛的女孩》,是安东尼奥·卡洛斯·若宾在1962年创作的著名波萨诺瓦歌曲。它最初由巴西诗人维尼修斯·迪莫赖斯以葡萄牙语填词,背景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伊帕内马。
歌曲在1962年首度进行商业录制;1963年3月19日,神韵唱片录制由巴西歌手、吉他手若昂·吉尔贝托和美国次中音萨克斯风手斯坦·盖茨演奏的版本,收录在1964年密纹唱片专辑《盖茨与吉尔贝托》,甫推出便获得巨大回响。此外,吉尔贝托的妻子、巴西歌手阿斯特鲁德·吉尔贝托所演绎的版本也广受好评,并获得1965年格莱美奖的年度制作奖项。
这首歌其先是为了音乐喜剧《飞艇》(葡萄牙语:Dirigível)而编曲的,后来在Vinícius de Moraes手中初见雏型。最初的歌名是叫《路过的女孩》(葡萄牙语:Menina que Passa), 而且第一段和现在也是不一样的。Jobim在他当时在伊帕内玛Rua Barão da Torre的新家里的钢琴上,完成了谱曲的工作;而紧接着,Moraes也在靠近里约不远的Petrópolis写成了此曲的歌词,那时在他完成“Chega de Saudade”(“No More Blues”)的六年之前。
若昂·吉尔贝托、安东尼奥·卡洛斯·若宾和斯坦·盖茨在纽约的录制期间,一个要录制一个英文版本的念头冒了出来。若昂的妻子, 阿斯特鲁德·吉尔贝托, 是当时几人中唯一一个英语说得好的巴西人,所以自然而然由她来演唱。他们惊讶地发现,她的嗓音毫无专业歌手的矫揉造作,与这首歌契合真是再完美不过了。
作者写就这首歌其实是受一个名叫埃洛伊萨·埃内达·梅内塞斯·帕埃斯·平托(现名叫埃洛·皮涅罗)的姑娘的启发。当时她只有19岁,住在伊帕尼玛的Montenegro上。每天, 她都会漫步经过Veloso咖啡吧,不仅仅是走向海滩(“每一天当她走向大海”),更是走在她生命的道路上。有时,她会走进咖啡吧,给她的妈妈买上一支雪茄,走的时候再吹一声口哨。 正是在1962年的冬天,作曲家遇到了这个女孩,并以此为启发,写下了这首曲子。随着歌曲的流行,女孩也成为了当地的名人。
在《揭秘:一个真实的伊帕尼玛女孩》(葡萄牙语:Revelação: a verdadeira Garota de Ipanema)一书中,Moraes写道:她是“里约热内卢当地人一个典型:一个拥有黄金豆蔻年华的姑娘,是花朵与美人鱼的结合,充满了阳光与优雅,而她的目光却又带着忧伤,在她所背负的里面,在她每天走向大海的必经之路,你能感觉到那正在消逝的青春。那种美丽不单是我们自己的,更是那美好又带着忧郁地很久起伏流逝的生命所赠予我们的礼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