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油菌学名Polyozellus multiplex),又名乌茸菌乌舞茸,是一种革菌科真菌。它们是单型的,即内只有它们一个物种。它的孢子台形状独特,蓝紫色的伞状帽像是一束束的,底部皱褶至蕈柄

Quick Facts 乌鸡油菌, 科学分类 ...
乌鸡油菌
Thumb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真菌界 Fungi
门: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纲: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目: 革菌目 Thelephorales
科: 革菌科 Thelephoraceae
属: 乌茸菌属 Polyozellus
种:
乌鸡油菌 P. multiplex
二名法
Polyozellus multiplex
(Underw.) Murrill
异名
  • Cantharellus multiplex
  • Craterellus multiplex
  • Phyllocarbon yasudai
  • Thelephora multiplex
Close

乌鸡油菌的分类曾有多次改动,不论是在的层级。它们的生长地包括北美洲东亚温带针叶林。它们是可食用菌,现今也有栽种作商业用途。乌鸡油菌内含生物活性的polyozellin,可以用来抑制胃癌

历史及分类

乌鸡油菌最初是于1899年由Lucien M. Underwood所描述。他将之分类为鸡油菌属中的新物种,但指它有可能是属于另一属。[1]于1910年,William Murrill认为乌鸡油菌的蕈柄结构独特,并将之分类在全新的Polyozellus属中。[2]于1920年,Curtis Gates Lloyd从日本获得的乌鸡油菌标本看为另一新物种,并命名为Phyllocarbon yasudai[3]

Thumb
乌鸡油菌曾被认为是陀螺菌的极端生长形态。

但是后来要到1937年在加拿大魁北克才再发现乌鸡油菌的标本。[4]翌年,Paul Shope认为Polyozellus一属是多余的,并指乌鸡油菌的孢子台喇叭菌属的不谋而合。[5]于1939年,Lee Overholts指前两名学者都忽略了Calvin Kauffman于1925年就从洛矶山脉喀斯喀特山脉采集回来的标本的研究。[6]Calvin Kauffman相信乌鸡油菌其实是生长在极端环境的陀螺菌,所以并不赞同将之分类在喇叭菌属中。[7]Alexander H. Smith及Elizabeth Morse于1947年将乌鸡油菌分类在鸡油菌属下新的Polyozellus组中,但仍指出它们有独特于此属的孢子[8]

1953年,今関六也发现乌鸡油菌的孢子呈亚球形及有结节,是其他鸡油菌属所没有的。而这种特征却在革菌科中非常普遍,加上乌鸡油菌本身也像其他革菌科般呈深色、带有强烈的气味及含有革菌酸,所以他建议将乌鸡油菌分类在新的Phylacteriaceae科中。[9]但这建议却未得到学界的接受,例如川村清一于1954年就将之分类在革菌属中。[10]

于2009年,真菌索引(Index Fungorum)[11]及MycoBank[12]都将乌鸡油菌列在革菌科下。[13]属名的希腊文意思是“很多分枝”[14]种小名则指“很多块”,是参照其复杂的子实体结构而取的。[15]

特征

Thumb
乌鸡油菌独特的伞状帽

乌鸡油菌是一种鸡油菌[14]子实体呈扇或漏斗状,在地上一束的生长,一束的直径可以达1米[5][8],平均则有30厘米。[16]

个别的伞状帽长阔各有3-5厘米,呈紫黑色,边缘白色及蓝绿色。[1]表面有多个同心的环状绒毛,边缘有一层纤细绒毛,帽散开及成波浪状。底面有子实层,子实层呈薄而密的皱褶,一般呈与表面相同或较淡的颜色。[17]在不同的位点也有发现不同的颜色,例如在阿拉斯加的乌鸡油菌都是呈乌黑色的,而底部呈深灰色。[18]

子实体可以高15厘米及阔10厘米。蕈柄呈深紫黑色,表面光滑无毛,且与基部融合。蕈柄阔1.5-2厘米及长达5厘米。菌髓呈深紫色,质感柔软及易脆。孢子印是白色的。[19]

Thumb
像乌鸡油菌的灰喇叭菌

孢子接近球状至椭圆形,表面有细小的结节覆盖,大小约为6–8.5×5.5–8微米。[19]微观下孢子是透明的,在氢氧化钾下孢子会变为绿色。孢子并非淀粉质,所以在梅瑞氏染剂下不会转变为蓝色。囊状体呈丝状,阔3-4微米,长28-40微米。菌盖皮层是由菌丝组床,在氢氧化钾下会转变为橄榄绿色。它们有扣子体,但并非所有隔膜也有。[20]孢子台的大小为32–38×5–6微米,有四个孢子。[8]

相似物种

灰喇叭菌也像乌鸡油菌般有黑色的子实体及光滑的子实层,但其肉较薄,子实体呈柱状及灰至黑色。芳香喇叭菌倾向一束生长,但却是呈橙色而不是蓝色的。[21]钉菇的形状及形态很像乌鸡油菌,但肉质较厚,且是呈浅紫色至粉红色。[13]

生长地及分布

Thumb
Thumb
乌鸡油菌 生长的菌根共生于针叶树例如云杉属 (左图)冷杉属 (右图).

乌鸡油菌是外生根菌的,即菌丝与植物的根部共生,而菌丝一般不会穿透根部细胞[22][23]乌鸡油菌生长在云杉属冷杉属针叶林[24],尤其是在较高的海拔[25]它们很多时都于夏天冬天生长。[20]

乌鸡油菌分布在北部及山区,较少会见到。在美国缅因州俄勒冈州科罗拉多州阿拉斯加加拿大魁北克省英属哥伦比亚[4][8][26]中国[27]日本韩国[28]其他真菌也有类似零散的分布。[29]乌鸡油菌也有在夏洛特皇后群岛培植作商业用途。[30]

用途

食用

乌鸡油菌是可以食用的[31],在亚洲各国如韩国日本中国都有出售。[27]北美洲,有时会采集它们作为娱乐[32]及商业而用途。[33]乌鸡油菌的味道一般,带有香味。[34]David Arora指它们的味道不及Craterellus[17]子实体可以风干保存。[24]

生物活性物质

Thumb
polyozellin的键线式[35]

乌鸡油菌可以分解出polyozellin,能抑制阿尔茨海默氏病中处理蛋白质脯氨酰内肽酶。所以科学家都希望透过研究这些物质来发展治疗方法。[35]从乌鸡油菌的抽取物中发现有类似polyozellin二苯并呋喃的衍生物,包括kynapcin-12[36]、-13、-28[37]、及-24。[38]

抗肿瘤

乌鸡油菌的描取物具有压抑胃癌的效用。[27][39]只要吃低浓度(约0.5-1%)的乌鸡油菌抽取物,就可以促进谷胱甘肽转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且可以增加谷胱甘肽的分量。这些抽取物也可以扩大肿瘤蛋白53基因表现。肿瘤蛋白53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可以保护基因组免受破坏。[27]polyozellin也具有抗癌的特性。[40][41]

参看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