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网络中,上传(英语:upload,也译为上载)指向一个远程系统发送数据。该系统可能为一个服务器或者另一个客户端,只要是一个可以存储或处理数据副本的远程系统。要开始上传动作的话,必须两台电脑间已经连线,并且透过特定的通信协议沟通,例如HTTP、FTP等。
上传是网络最基础且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依照最广义的定义[注 1],上传和下载是同时性的相对动作,例如A电脑上传一个数据到B电脑,则对B电脑而言,这个动作其实是下载。依此定义,一个网络中的上载速率应当等于下载速率。[1]一些中心化的协议,如 HTTP[1],当中,上传的负担全部落在了服务器上。 相对于下载,一般家庭用户的上传所占据的带宽往往少了数倍,这是因为它通常只是发送和远程电脑沟通时的必要数据而已。而对服务器来说,其所耗费的上传带宽通常会大于下载带宽。因此,部分ISP提供的家用网络服务分配了较大频宽予下载,而非上传。
上传也可以让用户发送其本机上的电子数据到服务器上,包含文字、图片、音乐、影片等,以供其他人或电脑下载,达到交换信息的目的。
名称及定义
由于历史悠久(相对计算机科学的其他概念而言),上传的定义较为模糊。最宽泛的定义为“将数据等自一部电脑传输至他处”。依韦伯字典定义,上传,指将数据(或其他事物),由一部电脑或数字设备,传输至另一设备的存储器中。[2]而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则认为,上传是将数据由一个较小的电脑系统传输至较大的电脑系统。[3]现时上传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2] 亦有文献特指将个人电脑的文件传输至服务器的过程为上传。[4]
虽然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广泛使用“上传”一词,但现时大陆[来源请求]、台湾[5]、香港[注 2]当局皆采用“上载”作为翻译。
历史
1978年,沃德·克莉史汀森和兰迪·苏思在芝加哥地区计算机爱好者交流会(Chicago Area Computer Hobbyists' Exchange,CACHE),创建了历史上第一个在线BBS,远程文件共享首次被成功执行。此系统使用早期的文件传输协议(MODEM,后改称XMODEM),利用硬件 modem 传输二进制档,而一部设备可使用电话号码和其他设备建立链接。[7]此后,其他新协议逐渐推出,如Kermit[8]。
1985 年,FTP 由RFC 959标准化,并成为互联网标准的一部分。RFC 959 规定,FTP 基于 TCP/IP 协议;这使得大量 FTP 客户端被写出,并可在不同电脑上运行。
上载模型
在本地系统的控制下,将数据从一个远程系统传输到另一个远程系统的功能称之为远程上传。此操作通常适用于,本地电脑至远程电脑连接速度缓慢,但需要进行数据传输的电脑间链接较快速的情况。远程上传主要在一些网络硬盘、云存储服务中使用。它是“离线下载”的一个步骤。
与主从式架构不同,在点对点网络 (P2P) 中,每一台电脑都可以被当作同时是客户端和服务器。例如,在 BitTorrent 中,从他处下载得到的内容会被自动分享至不同地方,而此过程,亦被部分文献称为上载。[1][9]
参考资料
注释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