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趾鹬学名Calidris alba)为鹬科滨鹬属的一种鸟类,又名三趾滨鹬,是一种小型的涉禽。其名称源自古英语sand-yrðling,意为“沙地犁夫”[3]。 它是一种环极地北极繁殖的鸟类,且为长距离的候鸟,越冬地分布至南美洲、南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在冬季,它们高度群居,有时会在沿海泥滩或沙滩上形成大群。

Quick Facts 三趾鹬, 保护状况 ...
三趾鹬
非繁殖期, 泰国
繁殖期, 牛津, 英国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科: 鹬科 Scolopacidae
属: 滨鹬属 Calidris
种:
三趾鹬 C. alba
二名法
Calidris alba
(Pallas, 1764)[1]
三趾鹬的繁殖范围。 黑色边界为南方分布界限。
异名
  • Charadrius calidris Linnaeus, 1766
  • Crocethia alba (Pallas, 1764)[2]
  • Erolia alba (Pallas, 1764)
Close
三趾鹬于 神奈川, 日本

分类

属名来自古希腊语kalidrisskalidris,这是亚里士多德用来描述一些灰色水边鸟类的术语。种名alba则来自拉丁语,意为“白色”[4]

它在外观上与其他鹬科类鸟不同,这导致有建议将其归入单型Crocethia。然而,根据(Thomas et al., 2004)的更近期研究显示,三趾鹬是一种典型的“滨鹬”或小型鹬科鸟,应与大型的大滨鹬分开,并与其最亲近的亲属归入一个独特的属中。

这种鸟的体型与黑腹滨鹬相似,但更为粗壮,喙较厚。飞行时,它的翅膀上会显现出明显的白色翼带,并在它所偏好的沙滩上跑动,双腿呈现出特有的“自行车”动作,经常停下来拾取小型食物。它主要吃小螃蟹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在春季,从南美洲向北迁徙的鸟类会在德拉瓦湾地区大量食用的卵。

春季时,这些鸟到达高北极的繁殖地(见地图),并在地面上挖掘浅窝,每窝产下3到4枚蛋。在繁殖地,这些鸟主要以昆虫和一些植物为食。

三趾鹬由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于1764年描述,并赋予双名法的名称Trynga alba[5][6][7]

三趾鹬是受“非欧亚迁移性水鸟协定”(AEWA)保护的物种之一。

描述

三趾鹬是一种小型且圆胖的滨鹬,体长为18—20 cm(7.1—7.9英寸)。其体重范围在40—100 g(1.4—3.5 oz)之间。冬季的体色非常浅,几乎是白色,除了肩部的深色斑块外。这也是种名alba(拉丁语中“白色”)的来源。到了夏季,它的脸部和喉部变成砖红色。幼鸟的羽毛黑白相间,对比度比成鸟更强。

More information 标准测量值[8][9] ...
标准测量值[8][9]
长度 180—220 mm(7.1—8.7英寸)
重量 60 g(2.1 oz)
翼展 430 mm(17英寸)
翅膀 114.5—121.6 mm(4.51—4.79英寸)
尾羽 47.3—53 mm(1.86—2.09英寸)
嘴峰 22.5—26.6 mm(0.89—1.05英寸)
跗跖骨 23.5—25.8 mm(0.93—1.02英寸)
Close

如果对其大小判断不准确,繁殖羽的三趾鹬可能会被误认为某些种类的滨鹬,或者冬羽的三趾鹬可能会被误认为黑腹滨鹬红腹滨鹬。不过,若观察良好,三趾鹬可通过缺乏后趾而与其他小型涉水鸟区分开来。其行为也很具特征。

分布、栖地与迁徙

Thumb
三趾鹬于 大洋滩, 旧金山

三趾鹬在北美洲欧洲亚洲的高北极地区繁殖。在北美,它分布在加拿大北极群岛努纳武特格陵兰(以及少部分在阿拉斯加)。在古北区的欧亚大陆,它分布在斯匹次卑尔根及俄罗斯北部从泰梅尔半岛新西伯利亚群岛的地区。在北半球的冬季,它几乎遍布于全球的海岸线。这种鸟是完全的候鸟,迁徙距离可达3,000至10,000 km(1,900至6,200 mi),从繁殖地到越冬地。迁徙距离越远的鸟类,抵达越冬地的时间也越晚,且离开的时间更早。大多数成鸟在7月和8月初离开繁殖地,而幼鸟则在8月下旬和9月初离开。北迁开始于3月,从其冬季分布范围的最南端开始。[10]

三趾鹬的繁殖栖地是7月等温线北方的沿海苔原地区。这种鸟通常选择在干燥、多石的地区筑巢,靠近湿地,海拔高度从60米(200英尺)到800米(2,600英尺)不等。在冬季及迁徙期间,它最常见于沿海的沙质海滩,但也出现在潮汐沙滩、泥滩以及湖泊和河流的岸边。偶尔也可能出现在岩石海岸。[10]

亚种

三趾鹬有两个亚种:

行为

取食行为

Thumb
三趾鹬正在进食

三趾鹬在潮间带上层的沙子中捕食埋藏的无脊椎猎物。在北美,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等足目Excirolana linguifronsExcirolana kincaidii,以及沙蟹Emerita analoga。当潮水退去时,这些甲壳类动物会在沙面下一定深度的洞穴中生活;当潮水涌来时,它们会移动到沙层的上层,并捕食每个波浪带来的浮游生物碎屑。随着潮水退去,它们会迅速地再次钻入沙中。这些动物不会在沙面上留下任何痕迹,因此三趾鹬会随机将喙插入沙中捕食,找到任何可以食用的东西。它们的喙最多能穿透2或3 cm(0.79或1.18英寸)深度,当水流旋转并退去时,沙子会变得更软,这使得鸟喙更容易深入。春季,当底栖生物群落中有大量繁殖活动时,每平方米的无脊椎动物数量可达4000只,但它们的平均体型比一年中的其他时间要小。这些鸟看似疯狂地在海浪边缘奔跑,但实际上它们是在最大化地捕捉到这些在表层最脆弱的猎物的机会。[11]

繁殖行为

繁殖季节时,三趾鹬具有领域性,雄鸟会积极地保护其领域。它们可能形成一夫一妻制的配对,也可能出现多雄配偶制(一雌二雄)的配对。[10]

春季,三趾鹬会以群聚方式相偕到达北极附近,在那里,他们会展开交配及生产3至4颗蛋,并猎捕昆虫或摘取可食性植物来哺育下一代。等到幼鸟稍大后,擅长远距离飞行的该鸟类,开始展开长距离群聚飞行;

随后踪迹遍布南美南非、南欧、非洲、亚洲西藏、新疆及澳大利亚地区。直至秋季,以上各地区,常会看见这些鸟类栖息于沿海泥滩或沙滩。

Thumb
海边的三趾鹬

图库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