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VB 10,也称为范·比斯布罗克的星,是一颗非常小也非常暗淡的M-型红矮星[2],位置在天鹰座。虽然这颗恒星很靠近地球,距离只有19光年,但是非常暗淡,视星等只有17等,使它即便使用大望远镜也不容易看见[1]。
观测资料 历元 J2000 | |
---|---|
星座 | 天鹰座 |
星官 | |
赤经 | 19h 16m 57.62s[1] |
赤纬 | +05° 09′ 02.2″[1] |
视星等(V) | 17.30[1] |
特性 | |
光谱分类 | M8V[1] |
视星等 (B) | ~19.42[1] |
视星等 (R) | ~15.6[1] |
视星等 (J) | 9.908 ±0.025[1] |
视星等 (H) | 9.226 ±0.026[1] |
视星等 (K) | 8.765 ±0.022[1] |
变星类型 | UV[2] |
天体测定 | |
自行 (μ) | 赤经:-614[1] mas/yr 赤纬:-1368[1] mas/yr |
视差 (π) | 164.3[1] ± 3.5[1] mas |
距离 | 18.72 ly (5.74[3] pc) |
绝对星等 (MV) | 18.7[4] |
详细资料 | |
质量 | 0.075 ±.05[5] M☉ |
半径 | ~0.102[3] R☉ |
温度 | ~2600[3] K |
金属量 | ~0[5] |
年龄 | ~109[5] 年 |
其他命名 | |
参考数据库 | |
SIMBAD | 资料 |
系外行星数据库 | 资料 |
系外行星百科 | 资料 |
这颗恒星是在1944年被天文学家乔治·范·比斯布罗克使用麦克唐纳天文台82英寸(2.1米)的奥图史都华反射望远镜发现的,它是在以有着高自行的红矮星沃夫1055测试这架望远镜的视场时发现了这颗伴星。沃夫1055是早在25年前就被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以类似的天文摄影技术发现并编在目录中,这颗伴星在1961年出版的范比斯布罗克星表中被称为VB 10。稍后,天文学家开始称这颗星为范·比斯布罗克的星以尊崇他的发现,因为这颗恒星是如此的暗淡,又非常接近明亮的主星,即使他有很大的视差和自行,早期的巡天调查和不同时的摄影干片应该已经捕捉到它,但还是错失了它[4]。
VB 10有着非常低的光度,它的绝对星等接近19等,使它非常难被看见。稍后,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它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0.08,这正好比恒星质量的下限高了一些,使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足以启动核聚变,因此它是一颗真实的恒星,而不是棕矮星。它在被发现时是当时所知质量最低的恒星,而之前的纪录保持者是沃夫359,质量是太阳的0.09[3]。
VB 10是一颗变星,在变星总表上的名称是天鹰座V1298,分类上属于鲸鱼座UV型变星,并且是众所周知有着频繁的闪焰事件[2]。在90年代中期,曾用哈伯太空望远镜研究这颗恒星的动力学,虽然它是一颗表面温度低至只有2,600K的红矮星,但它产生的剧烈闪焰温度高达10,000K[3]。
VB 10是受到重力束缚的联星系统的伴星,这颗星在这个系统中称为格利泽752B,主星是非常大且明亮的沃夫1055(格利泽752A),这两颗星相距只有74弧秒(大约434天文单位)[4]。
在2009年,NASA位于加州巴塞迪那喷射推进实验室的天文学家声称发现行星,命名为VB 10B,存在环绕着恒星的证据。帕洛玛天文台200英寸(5.1米)的海尔望远镜使用天体测量法检测行星存在的证据[5][6]。这颗新行星被宣称质量为木星的6倍,轨道周期270天,但是,之后使用多普勒光谱仪研究径向速度的变化,期望证实有行星绕着这颗小恒星,却失败了[7][8]。需要注意的是,多普勒测量仪只排除了质量大于木星3倍的行星存在,而这只是当初宣称的行星,VB 10b质量的一半[9]。这使得声称以天体测量法发现系外行星的声明,又一次的遭到驳斥[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