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前苏联制造的手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托卡列夫手枪(俄语:7,62-мм самозарядный пистолет Токарева образца 1930 года,意为:托卡列夫7.62毫米半自动手枪1930年型)是前苏联制造的半自动手枪之一,于1930年定型,由费迪·华西列维奇·托卡列夫设计,开发目的是用以取代沙俄时期的纳甘M1895转轮手枪。该枪也常常被称为TT(俄语:Тульский Токарева,意为:图拉托卡列夫)。
TT手枪 | |
---|---|
类型 | 半自动手枪 |
原产地 | 苏联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30—1951年(苏联) |
使用方 | 苏联、其他 |
参与战争/冲突 | 苏联入侵新疆 日苏国界战争 冬季战争 二战 继续战争 德苏战争 日苏战争 印度支那战争 朝鲜战争 越战 柬埔寨内战 老挝内战 柬越战争 中越战争 泰寮边境战争 南斯拉夫内战 1979年阿富汗战争 两次车臣战争 泰柬边境纠纷 北高加索叛乱 2011年叙利亚内战 顿巴斯战争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费迪·华西列维奇·托卡列夫[1] |
研发日期 | 1930年(TT-30)、1933年(TT-33) |
生产商 | 图拉兵工厂 伊热夫斯克机器制造厂 维亚茨基耶波利亚内机器制造厂 其他 |
生产日期 | 1930—1952年[2] |
制造数量 | 约1,700,000把 |
衍生型 | 见衍生型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840克 |
长度 | 196毫米 |
枪管长度 | 116毫米 |
子弹 | 7.62×25毫米 (7.62托卡列夫手枪弹) |
口径 | 7.62毫米(.30寸) |
枪机 | 枪管短行程后座作用、单动 |
发射模式 | 半自动 |
枪口初速 | 420米/秒 |
最大射程 | 50米 |
供弹方式 | 8发弹匣 |
瞄具 | 固定型机械瞄具(U型照门与柱状准星) |
在1920年,苏俄工农红军引进了大量德国制的毛瑟C96手枪。该枪因采用火力强大的7.63×25毫米毛瑟弹而深受士兵青睐。
1930年,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要求以新型制代手枪取代自沙俄时代便开始服役的纳甘M1895转轮手枪[3]。于1931年1月7日进行的招标当中,由费迪·托卡列夫设计的手枪获得了军方的注目,认为它具备成为制式武器的潜质。数周后,苏军订购了1,000把TT-30手枪用作测试,该枪随后成为了他们的制式手枪[4] 。TT-30于1930—36年间生产,产量约为93,000把。
为了简化生产,托卡列夫对该枪的枪管、断接器[5]、扳机和底把进行了少量变动,而最显著的变动是取消了原本位于握把后方的可移除组件(由于在分解TT-30的扳机时需从后方将其取出,故而设计了该可移除部件),以及对全周长锁耳的改良。这个改进版本被命名为“TT-33”[4]。TT-33主要用于装备苏联红军中的指挥官,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地使用,不过直到战争结束后仍然未能完全取代纳甘转轮手枪。
在外观上,TT手枪与约翰·勃朗宁设计的自由枪机式手枪FN M1903很相似,但前者采用勃朗宁的短行程后座作用及倾斜式枪管原理运作,故在内部结构上则与M1911较为相似。然而在其他方面,托卡列夫手枪的设计与勃朗宁的设计并不完全一致。包括其采用了一个比M1911简单的击锤和阻铁组件,该部件为模块化设计,能够直接从手枪上移除。另外该枪还具备一个经机械加工的弹匣供弹咀,这是为了防止在使用破损的弹匣时出现供弹故障[6]。苏联的工程师曾作出多次尝试以使运作部件更加容易生产和保养。最显著的是对枪管锁耳的简化,这能够有效减少加工程序。部分版本使用固定在导杆上,并依赖枪管衬套来维持拉紧状态的复进簧。TT-33发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该弹药是由毛瑟C96手枪所用的7.63×25毫米毛瑟弹改良而成。托卡列夫手枪弹的特点是威力强大、有着极为平坦的弹道,而且能够有效贯穿厚衣服和较薄的防弹背心。TT-33作为一款结构简单及坚固耐用的手枪,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粗暴对待。该枪在二战到1950年代期间被大量生产。
与许多半自动手枪不同的是,TT手枪明显是没有额外保险装置,也没有栓式击锤保险,但仍然可以透过把击锤拉落一半后固定,以实现半待击状态。此时仍不能开枪,但可以缩短将击锤完全拉落的时间。作为军用手枪来说,TT手枪是合格的,但作为警用手枪的评价较逊。除了因为安全问题以外,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的贯穿力被认为是过强,但对人的杀伤效果(停止作用)却较逊。
现在于美国,有部分民间用户把TT-33改装至发射更强的子弹,包括.38超级弹和9×23毫米温彻斯特弹等。此外,有许多出口到美国市场的TT手枪及衍生型都添加了各种不同的栓式保险装置。
TT-33是二战期间苏军使用量最多的手枪,但直至二战终结时也无法完全取代纳甘M1895。德苏战争初年,TT-33开始被苏联境内各工厂大量投产并装备部队。在1941年6月22日,苏联红军已接收大约600万把TT-33。在战争进行期间,该枪的生产量再度增加。
1951年,苏军开始以9毫米口径的马卡洛夫手枪取代TT-33。尽管如此,直到1970年代,一些民警单位仍有装备。
二战期间,德国国防军从苏军手上缴获了大量TT-33,并以“Pistole 615(r)”的名义装备部队。这是由于7.63×25毫米毛瑟弹的尺吋与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几乎相同,因此前者能够直接用在发射托卡列夫手枪弹的枪械,这为德军使用包括TT手枪和波波莎冲锋枪在内的缴获苏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7.63毛瑟弹可用在7.62托卡列夫口径的枪械上,但7.62托卡列夫弹却不应该用在7.63毛瑟口径的枪械,否则会构成膛炸的风险。这是因为托卡列夫手枪弹所产生的膛压较高,并非7.63毛瑟口径的枪械能够承受的[6]。
1949年,苏联生产了一种装上抑制器的TT-33衍生型。较特别的是,该枪的抑制器是安装在枪管衬套之上,而非枪管本身。由于加装抑制器后增加了枪械的重量,导致其套筒无法自动覆进,故退膛时需要以栓式操作的方式进行,从而令该枪变成一枝泵动式手枪。这种微声的托卡列夫手枪最终于1967年被PB微声手枪所取代。
TT-33于1954年在苏联停产。但苏联曾授权东方集团及盟国生产该枪。有些国家还对它作出改良。其中不少仿制型与苏联原版手枪在外观和性能上基本相同。而它们与原版TT手枪的最主要区别是握把护片的样式和图案,以及枪上的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在参与朝鲜战争时获苏联军援,获得TT-33手枪,并于1951年开始在本土以“51式”的名义进行仿制。后于1954年推出改良版“54式”。另有出口版本“M20”和“TU-90”[7]。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曾推出一款主打外国市场的托卡列夫手枪改良型,是为“213型”(Model 213)。除了原本的7.62毫米托卡列夫口径型外,该枪还提供9毫米帕拉贝鲁姆口径型。其中9毫米口径版本具备原枪所没有的栓式保险装置,套筒上的防滑纹也和苏联的TT-33不同。它还在弹匣插座后方加上一个弹匣插座阻铁,以实现在不需改装底把下直接使用9毫米弹匣。
北方工业曾在1980—90年代向美国出口许多民用枪械,当中包括213型及其他仿制TT手枪。而现在则因美国禁止进口中国制枪械而无法在当地出售。但在禁令生效前已在美国境内的中国民用枪械则不受限制。
中国制的仿制TT手枪曾被大量走私到日本,并普遍的由当地的暴力团和犯罪份子所使用。由于握把护片上刻有的五角星图案,该枪在当地也被称为“黑星”。
匈牙利仿制的TT-33手枪被命名为“48.M”。他们亦推出了一款出口埃及的9毫米帕拉贝鲁姆衍生型,“Tokagypt 58”,这个版本被埃及的警察大量使用[6] 。Tokagypt具备一个有待击解脱功能的栓式保险装置。还有,用户能够透过更换枪管和弹匣由原装的TT手枪改装成Tokagypt。
然而,埃及取消了对Tokagypt和其他匈牙利制手枪的大量订单,厂商只好将这些枪械转售往如德国(两德统一前为西德)等西方国家。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在建国后透过苏联军援获得大量苏制武器,当中包括TT-33手枪。 他们于1968年推出自主设计的“68式”,该枪为TT手枪配合约翰·勃朗宁的设计原素的产物[8]。虽名为68式,但韩国军方曾经从朝鲜特工手上缴获过刻上“1966年”字样的仿制TT手枪,故不排除朝鲜在更先前已开始仿制该枪。
波兰于1947年开始以“PW wz. 33”的名义仿制TT-33手枪[6]。他们也曾在1954—58年间把7.62毫米口径的TT手枪改膛为.22 LR口径用作训练。
罗马尼亚于1940年代末至50年代期间以“TTC”的名义仿制TT-33。目前仍大量生产作外销用途。为了符合美国法律要求,出口到当地的罗马尼亚TT手枪均装有扳机阻铁式保险[10]。
越南以“K54”(即54式)的名义仿制TT-33和中国54式手枪[11]。最近Z111厂还推出了以13发双排弹匣供弹的现代化升级版本,“K14-VN”[11][12][13]。该枪最早已于2014年正式装备越南人民军[14]。
由扎斯塔瓦武器在当地生产TT-33的改进版本,是为“扎斯塔瓦M57”。
与原枪不同,M57具备一个更长的握把,并以9发容量的弹匣供弹。另有9毫米帕拉贝鲁姆口径型“M70A”及紧凑型“M88”。
苏联于1954年停止生产TT-33后,便把生产机器卖给多个东方阵营国家,并允许它们进行仿制,有些国家至今仍有生产及采用仿制型。在苏联解体后,TT-33仍在多个继承国的军警中服役或用作储备,但由于性能已比不上现代手枪,故目前已很少使用。在乌俄战争期间,乌克兰军队和警察也有使用TT-33。
除了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和警队外,TT-33及其仿制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4式手枪)广受部分地区的犯罪组织及非合法的准军事部队欢迎。主要原因是其低廉的成本并使不法份子容易从黑市中购买(在黑市中TT-33及54式占了不少数目,当中前者有不少是被黑市商人从前苏联的军火库中盗取,然后出售),另外也可能与苏联和前东方集团国家在冷战期间大量对外输出武器有关。由于其发射的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能够轻易打穿防弹背心,令TT手枪及其仿制型一度成为了执法机关的克星。一些美国和加拿大的居民也合法地购买用作自卫武器或运动射击的用途。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