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洛里奇(俄语:Никола́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Ре́рих;1874年10月9日—1947年12月13日)是一名俄罗斯画家、作家、考古学家和神智学家。他被一些俄罗斯人认为是启蒙学家[1]、哲学家和公众人物。
早年
尼古拉斯出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个富裕的公证人,祖籍波罗的海德意志人,母亲是俄罗斯人。[2]他曾在世界各个地方居住直到在印度喜马偕尔邦去世。他受过艺术家和律师训练,主要兴趣是文学、哲学、考古学,尤其是艺术。 他在战争期间致力于保护艺术和建筑。他数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洛里奇协定于1935年4月由美国和美洲国家组织的多数国家签署成为法律。
尼古拉斯成长在19世纪的圣彼得堡。1893年他同时被圣彼得堡大学和皇家艺术学院录取。1897年,他获得了“艺术家”称号,并于第二年获得法律学位。
探险
洛里奇夫妇1925年离开纽约后,与他们的儿子乔治·德·洛里奇和六个朋友一起开始了为期五年的“洛里奇亚洲探险队”。他说:“从锡金开始穿过旁遮普、克什米尔、拉达克、喀喇昆仑山脉、和田、喀什噶尔、焉耆、乌鲁木齐、额尔齐斯河、阿尔泰山脉、蒙古的卫拉特自治州地区、戈壁中部、甘肃、柴达木和西藏,并于1926年绕道西伯利亚到莫斯科。洛里奇的亚洲探险队引起了苏联、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外交和情报机构的注意。事实上,在此次探险之前,洛里奇本人请求苏联政府和布尔什维克秘密警察协助他进行探险,并承诺将监视英国在该地区的活动作为回报,但只得到了当时苏联外国情报头目米哈伊尔·阿布拉莫维奇·特里利塞尔的冷淡回应。当探险队穿越西伯利亚和蒙古时,布尔什维克一方面协助他进行后勤工作,一方面拒绝全力支持他的大胆乌托邦式计划——东方神圣联盟。东方神圣联盟是一个精神乌托邦,洛里奇想发动中亚的佛教徒,在布尔什维克俄罗斯的赞助下创建一个高度精神合作的联邦。正如洛里奇所说,这次探险的正式任务是担任西方佛教到西藏的大使。然而西方媒体将他的远征视为一个艺术和科学事业。
从1927年夏天到1928年6月之间,探险队与外界的联系中止了一年。他们在西藏遭到袭击,只有“我们的枪支优势防止了流血事件......尽管我们拥有西藏护照,但这次探险被西藏当局强行拦截。”探险队被西藏政府拘留了五个月,被迫住在零度以下的帐篷里,并以微薄的口粮为生。在此期间五名探险队员死亡。1928年3月他们获准离开西藏,南行到印度,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称为“喜马拉雅研究所”的研究中心。但日后其出版的《香巴拉的辉煌》(Shambhala the Resplendent)一书[3]他表示公开的探险笔记由于需要上交官方和科学界,所以他保持了科学观严谨性,隐藏了离开西藏当地国民党政府扣押地后的行踪,其实他们抵达了传说的香巴拉,进入一个超科技的文明世界,并见证了种种不可思议景象以及见到了香巴拉之王告知了他们一部分宇宙奥秘。关于此书的描述各界长期富有争议,不少人认为是编撰的小说,但也有神秘学领域相信者认为他成功发现了香巴拉。
洛里奇协定
其长期倡议的洛里奇协定,即“文化遗产高于一切当代军事利益,不得破坏必须保护”精神在20世纪初期广为流传,1929年洛里奇联合巴黎大学教授George Chklaver拟就一份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协定草案,1935年,在这份草案的基础上,洛里奇协定诞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由21个美洲国家共同签署生效。二战之后联合国通过决议,要开始正式制定在战争和军事冲突中保护和抢救文化遗产的国际法,继承了洛里奇协定精神的各项法规日渐成熟和完善至今。[4]
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是一个与他频繁接触者。位于美国纽约的尼古拉斯·洛里奇博物馆是目前研究他作品的主要机构。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