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D 156668是一颗位于武仙座的恒星,视星等8.4[2],必须以小型望远镜观测[4]。它和地球的距离以视差方式量测的结果是80光年(25秒差距)[1]。
观测资料 历元 J2000.0 | |
---|---|
星座 | 武仙座 |
星官 | |
赤经 | 17h 17m 40.49053s[1] |
赤纬 | +29° 13.6′ 38.0243″[1] |
视星等(V) | +8.424[2] |
特性 | |
光谱分类 | K3 V[2] |
U−B 色指数 | 0.27 |
B−V 色指数 | 1.015[2] |
天体测定 | |
径向速度 (Rv) | -9.427 km/s |
自行 (μ) | 赤经:-71.16[1] mas/yr 赤纬:+217.36[1] mas/yr |
视差 (π) | 40.86 ± 0.86[1] mas |
距离 | 80 ± 2 ly (24.5 ± 0.5 pc) |
绝对星等 (MV) | 6.480[2] |
详细资料 | |
质量 | 0.772 ± 0.020[2] M☉ |
半径 | 0.720 ± 0.013[2] R☉ |
表面重力 (log g) | 4.60 ± 0.12[2] |
亮度 | 0.230 ± 0.018[2] L☉ |
温度 | 4850 ± 88[2] K |
金属量 [Fe/H] | +0.05 ± 0.06[2] dex |
自转 | 51.5 days[2] |
自转速度 (v sin i) | 0.50 ± 1.0[2] km/s |
年龄 | 8.6 ± 4.8[2] Gyr |
其他命名 | |
该恒星的光谱分类是 K2 的橙矮星[5],质量是太阳的77%,半径是太阳的72%。因为它是质量较太阳低的主序星,能量产生速率较太阳低,因此它的总光度只有太阳的23%。HD 156668在光球表面的有效温度是4850 K[2]。该恒星的金属量稍高于太阳,自转周期51.5日,虽然该恒星的年龄是远比太阳老的86亿年,但只相当于该恒星的中年[2]。
1911到1915年由爱德华·皮克林和安妮·坎农执行[6],亨利·德雷伯的遗孀资助的的恒星光谱摄影巡天中,该恒星是HD星表中被收录的恒星,不过该恒星一开始的编号是弗里德里希·阿格兰德在1863年波恩星表中的BD+29 2979[7]。于1957年出版的一些自行巡天中,它是在南半球被侦测到9867颗高自行恒星中的其中一颗[8] 。该恒星名称中的 BD 是来自波恩星表中 Bonner Durchmusterung 的缩写[9]。之后位于阿根廷哥多华的天文台由 Henry Lee Giclas 执行的科尔多瓦巡天中将该恒星编号为G 181-34。
Andrew Howard 于2010年宣布发现该恒星旁有一颗超级地球HD 156668 b。该行星是在2010年1月4日到7日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举办的美国天文学会第215届年会宣布发现。它的公转周期只有4.6日,距离母恒星0.05天文单位。研究人员以多普勒光谱学分吸母恒星的光谱位移,发现了该行星。最初的资料显示该行星质量至少是4.15倍地球质量[10],之后的观测则将质量下限下修为3.1倍地球质量[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