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罗德曼分区(英文:Brodmann area)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1] 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架构,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
布罗德曼分区最早由德国神经学家科比尼安·布洛德曼提出,他的分区系统包括每个半球的52个区域。[1] 其中一些区域今天已经被细分,例如23区被分为23a和23b区等。
从物种间差异来讲,同一分区号码在不同的物种间并不一定代表相似的区域。
人及灵长类大脑皮层分区
- 1、2、3区:体感皮层(中央后回)
- 4区 - 初级运动皮层(中央前回、运动皮层)
- 5区 - 顶上小叶(顶叶)[2]
- 6区 - 前运动区、辅助运动区(运动皮层)
- 7区 - Brodmann area 7
- 8区 - 额叶眼动区
- 9区 -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质)
- 10区 -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前侧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质)
- 11区 - 眶额皮质
- 12区 - 眶额皮质
- 13、14区 - 岛叶
- 15区 - 颞叶前部
- 16区 - 岛叶
- 17区 - 视觉皮层
- 18区 - 视觉皮层
- 19区 - 视觉皮层
- 20区 - 颞下回
- 21区 - 颞中回
- 22区 - 颞上回(韦尼克区)
- 23区 - 后扣带皮层
- 24区 - 前扣带皮层
- 25区 -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
- 26区 - Ectosplenial area 26
- 27区 - 前下托
- 28区 - 内嗅皮层
- 29区 - 压后皮层(后扣带皮层)
- 30区 - 压后皮层(后扣带皮层)
- 31区 - 后扣带皮层
- 32区 - 前扣带皮层
- 33区 - 前扣带皮层
- 34区 - 内嗅皮层(位于海马旁回)
- 35区 - 鼻周皮层(位于嗅脑沟)
- 36区 - 鼻周皮层(位于嗅脑沟)
- 37区 - 梭状回
- 38区 - 颞极区
- 39区 - 角回(韦尼克区)
- 40区 - 缘上回(韦尼克区)
- 41、42区 - 听觉皮层
- 43区 - 味觉皮层
- 44、45区 - 布若卡氏区
- 46区 -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质)
- 47区 - 额下回眶部
- 48区 - Brodmann area 48(颞叶内侧的一小部分)
- 49区 - 旁下托
- 52区 - 副岛区(位于颞叶和岛叶的交界处)
参见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