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9年英国下议院议长选举在11月4日举行,以选出第159任英国下议院议长,最终林赛·霍伊尔在最后一轮投票的540票中夺得325票,成为新任议长。是次选举乃因时任议长约翰·伯科在2019年9月9日宣布辞职并卸任下议院议员,其表示除非议会在10月31日前被解散,否则自己的辞职将会在10月31日会议结束后生效。一旦议会被解散的话,新议长将会在新会期首日上任。最终下议院在10月29日通过提前大选至同年12月12日,国会在议长选举后两日的11月6日被解散[1]。不过,新议长林赛·霍伊尔会在11月8日主持英国青年议会的例行会议。
2009年,时任下议院议长迈克尔·马丁被指有份隐瞒国会开支丑闻,加上马丁在议长席上猛烈抨击外泄资料的《每日电讯报》,最终导致一批议员向议长发动史无前例的不信任动议。马丁最终请辞,触发议长选举[2]。白金汉议员约翰·伯科击败9名候选人,包括在最后一轮投票以322票对271票,击败同属保守党的乔治·扬,当选新任议长[3]。
约翰·伯科成功将议长职位更为融入现代社会,包括不再身穿法袍而是穿西装,因而获得了不错声誉。约翰·伯科又与后座议员维持良好关系,容许更多的紧急质询和让后座更多参与议会事务[4],因此约翰·伯科与政府经常不和,其中时任下议院领袖威廉·黑格在2015年大选后提出将议长选举改为不记名投票,被后座议员抨击是意图推倒约翰·伯科,最终动议遭到否决[5]。
2010年、2015年和2017年大选后,约翰·伯科都在无竞争下连任。2018年10月,有报道指约翰·伯科向友人表达在翌年中旬卸任的意向,结束10年任期。当时约翰·伯科被指控胁逼国会职员。2019年5月,约翰·伯科押后请辞的决定,称在国会激烈辩论脱欧议题期间“悬空议长席乃不明智”[6]。
约翰·伯科与政府关系在2019年恶化。3月,白氏同意让后座议员控制议事日程表并通过2019年欧洲联盟(退出)法案,最终脱欧限期由同年三月押后至十月。后来后座议员重施故技并通过2019年欧洲联盟(退出)(第二号)法案后,前下议院领袖安德烈娅·利德索姆在9月8日于《星期日邮报》专栏撰文,指控议长“公然滥用”国会程序,并欢迎白金汉的保守党协会打破传统,提名人选出战下届大选,对抗约翰·伯科[7]。
2019年9月9日,约翰·伯科议长在休会前数小时,于议长席上发表声明,宣布将会请辞。他表示若果国会在当晚通过提前大选,他将放弃在来届大选竞逐连任议员和议长;若非,他将会在10月31日会议结束后下台。白氏表示拣选10月31日为下台日,是为了尽可能减低对国会辩论女王演说的影响;另外,英国亦将于当日脱离欧盟(最终限期再被押后)[8]。约翰·伯科辞职时,国会与政府关系极其紧张。而议长选举于大选前举行,亦令在国会没有有效多数控制权的鲍里斯·约翰逊政府,不能选出温和、亲保守党的议长[8]。
11月4日,约翰·伯科辞任下议院议员,同时卸任议长。
议长选举程序乃根据在2001年订下的下议院议事规则第一节而进行,议长候选人必须是现任议员,并需要获得最少12名、最多15名议员的提名,其中至少3个提名是要来自非己方政党。每位议员只可以提名一位候选人。选举当日早上,所有提名连同候选人同意提名的声明被送交下议院书记。下议院在下午2时30分召开会议,会议及选举由院父、无党籍的拉什克利夫议员肯尼思·克拉克主持。如果只有一名候选人竞逐议长的话,议会将口头表决是否同意该候选人自动当选,若有人提出反对则会进行实体表决[9]。
是次选举由七名候选人角逐,每人有五分钟时间向下议院致辞。其后下议院将进行多轮绝对多数制的不记名投票,每位议员可以投一票,若没有候选人获得绝对多数的话,得票率超过5%的候选人将进入下一轮投票。投票将不断重复,直至有候选人取得绝对多数。四轮投票过后,林赛·霍伊尔得票率超越50%门槛。其后院父肯尼思·克拉克动议“林赛·霍伊尔爵士确实以议长身份主持本院”的议案,口头表决下无人反对。其后,林赛·霍伊尔按传统被奈杰尔·埃文斯和卡罗琳·弗林特拉扯至议长席上,并发表就职演说[9][10]。
由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认为不适合亲身到上议院,因此以国玺命令上议院委员(大法官罗伯特·巴克兰、上议院领袖宝园的埃文斯女男爵娜塔莉·埃文斯、纳芙尼·德洛基亚、英格兰和威尔士首席法官伊戈尔·贾奇、安吉拉·史密斯)以女王身份,批准林赛·霍伊尔成为新任议长,意味其正式上任[11][12]。
议长选举候选人官方名单在11月4日早上公布,下文列出各候选人获得的下议员提名名单[24]:
第一轮投票结果在当地时间下午4时15分公布[25],第二轮在5时45分公布,第三轮在晚上7时15分公布[25]。下议院最后在晚上8时公布第四轮投票的结果,宣布林赛·霍伊尔当选。
候选人 | 第一轮投票 | 第二轮投票 | 第三轮投票 | 第四轮投票 | ||||||||
---|---|---|---|---|---|---|---|---|---|---|---|---|
得票 | % | 得票 | % | 变动 | 得票 | % | 变动 | 得票 | % | 变动 | ||
林赛·霍伊尔 | 211 | 37.5 | 244 | 42.4 | +33 | 267 | 47.3 | +23 | 325 | 60.2 | +58 | |
克里斯·布莱恩特 | 98 | 17.4 | 120 | 20.9 | +22 | 169 | 29.9 | +49 | 213 | 39.4 | +44 | |
埃莉诺·莱恩 | 113 | 20.1 | 122 | 21.2 | +9 | 127 | 22.5 | +5 | 被淘汰 | |||
哈丽雅特·哈曼 | 72 | 12.8 | 59 | 10.3 | –13 | 退选 | ||||||
罗茜·温特顿 | 46 | 8.2 | 30 | 5.2 | –16 | 被淘汰 | ||||||
爱德华·李 | 12 | 2.1 | 被淘汰 | |||||||||
梅格·希利尔 | 10 | 1.8 | 被淘汰 | |||||||||
废票/无效票 | 0 | 0.0 | 0 | 0.0 | ±0 | 2 | 0.4 | +2 | 2 | 0.4 | ±0 | |
投票率[a] | 562 | 87.8 | 575 | 89.8 | +13 | 565 | 88.3 | –10 | 540 | 84.4 | –25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