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7年世界听障游泳锦标赛(英语:2007 World Deaf Swimming Championships)是一项由台北市政府与中华民国听障者体育运动总会联合主办,2009年听障奥运筹委会基金会承办的竞赛,于2007年8月12日-8月16日在国立体育学院游泳池举行,参赛者以听障游泳选手为主,且因为台北市将在2009年举办台北听障奥运的关系,而被视为一项前哨战,更成为国际“聋人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指标。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10月11日) |
这项比赛是台湾举办世界级比赛以来,第一次承办听障运动相关的竞赛,也是国际听障运动总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Sports for the Deaf,简称ICSD)停办12年之后,再度恢复的比赛。本次比赛诞生了部分新的纪录,被认为是台湾成功宣传国际“聋人文化”的一项重要创举。
在2003年,台北市获得2009年听障奥运的主办权[1]之后,筹备会在2005年3月,和听障奥运筹备工作进展的同时,决议再度争取2007年世界听障游泳锦标赛的主办权,希望藉承办此项比赛,让ICSD了解主办城市台北市的筹备进度。
在台北市获得2007年世界听障游泳锦标赛的主办权后,ICSD游泳技术委员瑞得·贾许温(Reed Gershwind)于2006年8月15日,前往台北市的听障奥运比赛地点,与相关单位召开筹备相关会议与简报,验收筹备成果[2]。
大会标志的世界地图背景,代表该项比赛为世界级赛事,曲线则代表游泳选手的体态;在配色上,橘色代表选手勇于突破的精神,蓝色则象征海洋的蔚蓝;而标志左上方线条,则是选手追求速度的目标,右下方的波浪,代表比赛竞争的激烈。
比赛吉祥物则选定台湾定栖型鲸豚“中华白海豚”,起因是台湾在地形上四面环海,加上白海豚的固定栖息,代表效忠台湾的一种象征,该吉祥物布偶仅提供给大会贵宾、媒体群、各项目夺牌选手。
◎:开幕典礼 | ※:欢迎餐会 | ⊕:技术会议 | *:闭幕晚会 |
◇:交流晚宴 | Dn(Hn/Fn):第n比赛日(仅进行预赛则为Hn,决赛则为Fn)。 |
2008年8月 | 9日 | 10日 | 11日 | 12日 | 13日 | 14日 | 15日 | 16日 | 17日 | 18日 |
---|---|---|---|---|---|---|---|---|---|---|
各国代表队来台 | ★ | ★ | ||||||||
赛前记者会 | ★ | |||||||||
开幕日 | ◎ ※ ⊕ |
|||||||||
比赛日 | D1 ◇ |
D2 | D3 | D4 | D5 * |
|||||
文化参访日 | ★ | |||||||||
各国代表队离台 | ★ |
项目 | 50米 | 100米 | 200米 | 400米 | 800米注2 | 1500米注2 | 4x100米接力 | 4x200米接力 |
---|---|---|---|---|---|---|---|---|
自由式 | D1 | D4 | D3注1 | D5 | H2 F3注1 |
H2 F3注1 |
D5 | D1 |
蝶式 | D2 | D5 | D1 | |||||
蛙式 | D3注1 | D1 | D4 | |||||
仰式 | D4 | D2 | D5 | |||||
混合式 | D4 | D2 | D3注1 |
开幕日(8月11日)的系列活动,主办单位是选在台北市立体育馆(台湾当地俗称“红馆”)进行。首先是以自助餐形式进行的欢迎餐会,之后是选手入场仪式与开幕典礼。
参赛选手入场是依照澳大利亚、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爱沙尼亚、德国、英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荷兰、巴基斯坦、波兰、俄罗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斯里兰卡、瑞典、乌克兰、美国的英文字母开头顺序进场,接着才是主办国中华台北,而ICSD的会旗则是在最后才进场[4]。
入场仪式完毕后,主办单位就安排“竞技啦啦队”、“旗开得胜”、“鼓阵舞狮”的三项表演。在“鼓阵舞狮”的表演进行前,主办单位邀请中华听障运动协会理事长陈志和、台北市长郝龙斌、台北听障奥运筹委会基金会董事长赵玉平、行政院体育委员会全民体育处彭台临处长进行启动仪式[5],接着在最后一项的“鼓阵舞狮”表演中,舞狮团也将写上“Welcome to Taipei(欢迎来到台北)”与“Swim to the TOP of the World(游向世界最高点)”的对联标语给揭开。
正式比赛的开始,则是在国立体育学院游泳池进行,然而,在某些组别没有到达预赛门槛的情况下,团体的接力赛与男子200米蝶式项目,就因为参赛者数量过少的关系,调整至决赛进行,且因为天候的因素,一度影响到比赛的进度[6]。
而女子50米自由式的比赛,则成为大会第一个刷新纪录的项目。乌克兰选手里特维宁科(Ganna Lytvnenko)就以27秒06的成绩,刷新世界纪录,与原纪录仅差0.01秒[7]。
在当日比赛结束后,台北市长郝龙斌也邀请各国领队在台北皇冠饭店桂花厅进行会餐,并进行文化交流,而奥地利则在餐会中,致赠下届比赛的锦旗与纪念衫给郝龙斌[8]。
虽然在这天并无新纪录的诞生,但在决赛时段,就首度出现必须以附加赛来决胜负的情况。
在男子50米蝶式的比赛中,白俄罗斯的塔拉诺(Andrei Taranau)与日本的早川友二先是在上午的预赛双双晋级决赛圈,但因为成绩都是27秒78且并列第九,必须要以加赛来决定水道顺位[9],而这项加赛,并不会影响到原先的晋级资格。
另外,在正式比赛结束后,主办单位突然宣布进行女子50米自由式的加赛,起因是破纪录当日,遭到同组其他选手的抗议,但是,这场加赛,并未影响到前一日决定的胜负。
因应部分参赛队伍的请求,主办单位把决赛时间挪到下午四点提前举行[10]。
首先,白俄罗斯的狄瓦(Natalia Deeva)在女子50米蝶式的预赛及决赛中,皆刷新世界纪录,随后,在女子4x100米混合式接力赛中,也和她的另外三个队友一同缔造新世界纪录并封后,进而创下“单一选手,在同一比赛日的不同时段,破三项纪录”的创举[3][11]。
但是在下午的决赛时段,因为西南气流影响,大雨持续不断[12],虽然晚上的雨势稍为减缓,部分决赛项目也顺利进行完毕,但为了顾及参赛选手的安全,主办单位只好把颁奖典礼延到隔日的预赛结束后进行[3]。
“前两名双破世界纪录”,首度在女子50米自由式比赛中出现。
地主选手曾纾宁先是在预赛中晋级,但是,瑞典姐妹花─安妠·波勒瓦裘克(Anna Polivanchuk)与艾莉丝安卓拉·波勒瓦裘克(Alexandra Polivanchuk)都是头号劲敌,因为预赛时,安妠与曾纾宁的时间差距,仅有0.21秒的差距[13],竞争更显激烈,虽然曾纾宁是以0.01秒差击败安妠,但是她与第二名的安妠都双双打破原来32秒31的世界纪录[14]。
而另外一项刷新纪录的比赛,则是女子100米自由式的决赛,而破纪录者,则是在第一天就刷新50米自由式女子新纪录的里特维宁科(Ganna Lytvnenko),成绩为58秒05[15]。
以往在第三日预赛中才看得到的起跳犯规,在下午的决赛时段也相继出现。男子400米自由式与女子200米仰式的决赛中,共有四位选手因为起跳的犯规而取消资格,分别是俄罗斯的特斯金(Ilya Trishkin)、白俄罗斯的鲁斯科(Maryia Rudzko)、安妠·波勒瓦裘克与日本的高岸里佳[16],当中以女子200米仰式决赛的吹判争议最为严重,因为在取消三位犯规选手的参赛资格后,就只剩下四人能够角逐该组的金牌。
而当日唯一刷新世界纪录的项目,则是女子4x100米自由式接力的比赛中,由俄罗斯国家队以4分04秒72的成绩所缔造[16]。
因为最终比赛日的一场大雨,除了部分奖项的颁奖必须在练习池内进行以外,闭幕典礼的程序也被迫延后一小时进行。
在正式典礼之前,主办单位就邀请贵宾与参赛者为ICSD的会旗进行见证,台北市长郝龙斌、ICSD技术委员贾许温、中华民国听障者协会理事长陈志和等贵宾,皆相互致赠纪念奖牌。
郝龙斌在闭幕致词中,赞赏参赛选手的竞赛精神,及鼓励各国在未来能参与2009年台北听障奥运,并致赠感谢状给所有参赛队伍;而陈志和则是以手语的方式,表达对主办单位的感谢与配合[17]。
日期 | 项目 | 选手 | 国籍 | 成绩 | 时段 |
---|---|---|---|---|---|
8月12日 | 女子50米自由式 | 里特维宁科(Ganna Lytvnenko) | ![]() |
27秒06 | 决赛 |
8月14日 | 女子50米蝶式 | 狄瓦(Natalia Deeva) | ![]() |
34秒97 | 预赛 |
34秒91 | 决赛 | ||||
女子4x100米混合式接力 | 鲁斯科(Maryia Rudzko) 狄瓦(Natalia Deeva) 亚伦佐娃(Katsiaryna Yeramtsova) 派翠斯汉卡(Aksana Petrushenka) |
![]() |
4分38秒00 | 决赛 | |
8月15日 | 女子50米仰式 | 曾纾宁 | ![]() |
32秒23 | 决赛 |
波勒瓦裘克(Anna Polivanchuk) | ![]() |
32秒24 | |||
女子100米自由式 | 里特维宁科(Ganna Lytvnenko) | ![]() |
58秒05 | 决赛 | |
8月16日 | 女子4x100米自由式接力 | 古斯科娃(Veronika Gus'kova) 马鲁基纳(Luiza Marushkina) 罗莫瓦(Olga Lomova) 费多洛瓦(Olga Fedorova) |
![]() |
4分04秒72 | 决赛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