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5年4月14日锡金王国举行废除君主制的公民投票。[1]此次公投获得97.55%投票者的同意,该国并入印度成为一个邦。
| ||||||||||||||||||||||
废除君主制 | ||||||||||||||||||||||
结果 | ||||||||||||||||||||||
---|---|---|---|---|---|---|---|---|---|---|---|---|---|---|---|---|---|---|---|---|---|---|
|
自19世纪起,锡金一直是英属印度的一个保护国。印度独立后,于1950年签订的条约延续了印度对锡金的保护,印度承担了通讯、国防和外交事务以及锡金“领土完整”的责任。锡金在内政方面拥有自主权。[2][3]在1974年4月的大选中,对印度友好的锡金国民大会党取得胜利。[1]新政府寻求增加公民及政治自由,但遭到却嘉(国王)帕尔登·顿杜普·纳姆加尔的镇压。[4]5月,通过锡金政府法案,为责任制政府及与印度更深层的关系做准备。[3]1974年,议会通过了规定该国称为印度的一个邦的新宪法,此宪法在印度的压力下由国王签字。[1]
1974年9月4日,印度人民院投票赞成锡金成为一个“联系邦”,联邦院于9月8日投票通过了一项修正案,赋予其与其他印度的邦相同的地位、并入印度联邦。[5][6]1974年9月8日,国王呼吁举行自由公正的公民投票。[7]
1975年3月5日,国大党再次呼吁融入印度,国王则再次呼吁举行全民公投。[1]4月9日,印度军队进入该国,解除了宫廷卫队的武装(杀死其中一人、打伤其他四人),[8]包围王宫,[9]将国王拘禁于宫中。[10]1975年4月10日,锡金议会在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的支持下,一致投票决定废除君主制、并入印度,以取得印度的全面的邦的地位。关于此问题的公投定于4月14日举行。[11]
选择 | 投票 | % |
---|---|---|
赞成 | 59,637 | 97.55 |
反对 | 1,496 | 2.45 |
废票/空白票 | – | |
统计 | 61,133 | 100 |
登记投票者/投票人数 | 97,000 | 63 |
资料来源:Direct Democrac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公投的结果受到苏南达·K·达塔-雷的质疑,他认为:“乘坐吉普车至少需要两天时间,这是最快的交通方式,才能抵达这些难以进入的定居点,在4月11日至15日期间完成投票和计票工作根本不可能。”[12]
锡金国王的支持者们认为70%至80%的投票者是印度外来者。[12]
在宣布结果之后,锡金首相卡齐·伦杜普·多吉透过电报将公投结果告知英迪拉·甘地,要求她“立即做出回应并接受决定”。英迪拉·甘地回应称,印度政府将在议会引入一项宪法修正案,允许锡金在宪法上成为印度的一部分。[13]
印度议会最终批准了宪法修正案,使锡金于1975年4月26日成为一个邦。[14]1975年5月15日,印度总统法赫鲁丁·阿里·艾哈迈德批准了一项宪法修正案,使锡金称为印度第22个邦,并废除了锡金王位。[15]
中国和巴基斯坦声称这次公投是一场闹剧,也是对强行吞并这个国家的掩饰。对此英迪拉·甘地重提西藏及自由克什米尔问题作为回应。锡金国王称公投是“非法且违宪的”。[16][17]
考虑到锡金位于重要贸易路线,美国政府认为锡金并入印度具有历史性和实际必然性。苏联尽管一度沉默,但反应是积极的。[18]1978年,甘地的继任者莫拉尔吉·德赛表达了遗憾并批评吞并锡金,导致了反对他的抗议。[1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