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糖厂
位於臺灣臺南市麻豆區的近代製糖廠及工業設施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於臺灣臺南市麻豆區的近代製糖廠及工業設施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麻豆糖厂是一座位于台湾台南市麻豆区南势里的一座现代机械化的制糖工厂及设施群,于1910年成立,原设施隶属于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归于园区所保存之办公厅舍及相关历史性意义,该园区现则指定为台南市市定古迹。[1][2]
该厂区最初名称为总爷制糖所,后曾一度更名改为麻佳总厂,麻豆糖厂等名称,目前该糖厂园区及相关附属设施则是以台南市总爷艺文中心之名开放民众参观。
1904年,台湾居民林波等人在蔴豆堡安藔庄成立蔴豆制糖株式会社,并在该地建立一座能够压榨60公吨甘蔗的糖廍。该制糖会社当初的资本额只有5万圆,是南部制糖会社中最小规模的一家。1906年12月,由涩泽荣一等人发起,明治制糖以资本金500万圆于盐水港厅蔴豆支厅总爷成立,[3]并延揽多位台湾总督府官员前来任职。[4]。
1907年,蔴豆制糖株式会社被并入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并在隔年成立了萧垅制糖所,1910年,考量到萧垅制糖所的甘蔗压榨能力已达上限,明治制糖于台南厅仔墘庄总爷规划一座新式制糖工场,即总爷制糖所,并由技师安田昌[5][6]进行规划监督,最终该工厂及本社于1910年9月开工,并在1911年6月完成包括事务所(主办公室)、修理工场、邮局、医务所、俱乐部、宿舍等在内的76栋建筑。制糖工场的基础工程则于1911年4月进行了各种组装工作,并于12月完成了蒸发室、结晶室、砂糖室、汽罐室、压榨室等各种机械的组装。1912年1月,总爷制糖所正式开始运营,生产制糖产品。每日压榨甘蔗量为1,500公吨。[7][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总爷工厂由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接收,成为台湾糖业公司的第三区分公司,并更名为总爷糖厂。然而,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糖厂遭受了轰炸攻击,制糖作业一度中断,直到1947年才得以恢复。1950年,总爷糖厂实行总厂制,并改称为总爷总厂,下辖玉井、车路墘、三崁店、总爷、湾里、萧垄糖厂。并在1958年与萧垄糖厂合并,并更名为麻佳总厂。1967年改为大厂制,并辖有善化、麻佳、玉井、三崁店糖厂。
1974年后,麻佳总厂解散,两个糖厂分别更名为麻豆糖厂和佳里糖厂,并交由新营总厂监督。1990年代,因制糖成本偏高考量而减少亏损,台糖采取关厂停产措施,麻豆糖厂的运作在1990年11月后正式停产关厂,其业务并入至善化糖厂。[9]
1998年,由于厂房进行拆除工程,以及民国同年5月,台糖公司将麻豆总爷糖厂厂区土地标租公告,以“设定地上权五十年”的方式出租,以收取地租及开发权利金。当地的文史工作者和居民林传山、杨禛袆、梁茂隆、许清保、郭俊钦等人组成“麻豆连线”积极向政府提出保留的诉求,将该份陈情书送至台南县政府,则获建议朝申请古迹编列的方案进行保存行动。[10][11]
1999年11月19日,台南县政府正式宣布总爷红楼办公室、厂长宿舍、招待所、红砖员工餐厅、日式庭园,以及百年樟树群为编列为三级古迹(今为市定古迹)。昔日载运甘蔗的老火车头和糖廍榨石也在保存的名单。[12]
随着古迹活化再生的观念逐渐受到重视,1999年,文建会主委陈郁秀推动“闲置空间再利用”、“地方文化会馆”计划,并自6月与文史工作者座谈,提议总爷糖厂列为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申请递交,隔天,立委罗文嘉亲自到总爷糖厂现勘,指示文化局长叶佳雄提出拟出总爷艺文特区再利用计划,并在获得文建会甄选通过后获得补助。2000年,台糖提请行政诉讼,反对园区部分建筑指定为古迹。后确认台糖无意愿共同开发下,2001年,台南县政府与台糖租借三公顷多的土地,包括古迹区和闲置空间,于同年11月4日正式挂牌营运“南瀛总爷艺文中心”,并委托成大研究基金发展会进行糖厂闲置区域调查修复计划及总体规划案,在园区成立初期则执行艺术家进驻计划,除策划艺文展演、文化展览,同时也常态经营多项研习教育课程、讲座、工作坊、室内外演出活动。[13]
2005年,台南县政府继续向台糖签订租借契约,并在同年达成共识,将古迹地上物所有权转移为台南县政府管理,并自006年起开始对园区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工程。[14]
2022年,文化部及台南市政府于麻豆总爷艺文中心成立“台湾文学国家园区推动委员会”办公室,预定地为麻豆糖厂闲置土地及仓库。[15]
麻豆糖厂占地37公顷,其中农地有20公顷,办公区8公顷,工厂基地有9公顷,其厂区整体空间大体维持日治时期的规划格局,并保存包括红楼、招待所、厂长宿舍及附属设施。原工厂群在拆除后则划为绿地使用。目前园区共有4座建筑或附属设施具有文化资产身份。并在每半年进行一次古迹管理维护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对屋架、木柱以及木梁进行检查。[16]
北厂区为麻豆糖厂主要的行政区域,因此设立了多个公共机关作为提供人员办公的使用空间,其中设有一排笔直的椰林大道作为园区的主要道路。该园区原设有多间日式宿舍群,然而今已不存,相关公共设施仅存战后兴建的中山堂及台南县麻豆镇总爷国民小学(现已废校,原总爷社),以及次森林区。
事务所昵称“红楼”,该建筑于1911年4月完工,原本是明治制糖株式会社的总社办公室使用,面向园区主道路及主广场处,建筑分为西侧的二层楼和东侧的一层楼结构,屋身主要采用砖构造,而屋架则是以木构造为主。整体建筑的造型设计呈现拟洋风建筑的风格。建筑的平面主体呈长方形,正面的长度约为22.2米,深度约为49.9米(南向和北向)。而正面的屋檐高度达到9.1米,主要的入口位于西侧。东侧的外墙朝向南侧和北侧均设有高比例的窗户,以提供通风和采光。
在立面部分,楼层窗户开口的上缘中央还装饰有拱心石,以及屋梁椼架以及小露台栏架而强化立面的层次变化,室内则具有木造楼板、八角装饰扶手梯等特殊装饰。建筑的入口处配置有廊道,并且设有遮雨棚,室内楼梯则位于入口处走廊上。[17]
在完工后,该建筑历经多次增建,在战后仍作为办公厅舍使用,在2008年2月完成了修复工程后,目前红楼作为艺文展览空间使用。
招待所原本是员工俱乐部,结构主体属于京町家日式木构造系统,而附属的卫浴空间除了建筑物的西侧北边的二层楼增建浴厕属于RC框架砖墙构造外,其余的增建部分则属于砖构造。
该建筑的二楼屋顶主要部分采用中柱式的四坡水屋顶构架,再加上楼梯间部分从四坡水屋顶的主屋顶延伸出的三坡水屋顶,使得屋顶的造型既简单又具有变化。而一楼南侧的单斜钢板屋檐是后来增建的部分。室内部分,墙体主要由木折灰砖墙和编竹夹灰砖墙组成,而二楼的室内墙体则主要由编竹夹灰砖墙组成。[18]
该建筑于2007年10月修复完成。期间因拆卸和检视建筑物时发现大部分的墙体无法保留和再利用,因而以新建木折灰砖墙和编竹夹灰砖形式进行恢复工作,目前建筑作为展览空间使用,并设有台南糖业发展过程常设展。
红砖餐厅为西式古典风格建筑,为是昔日供员工用餐之设施使用,该建筑主体结构以砖为材料,共一层楼高,其屋顶结构则采用木构造。整座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内部空间分为东侧的贵宾餐厅区和西侧的员工餐厅区,屋檐高度为4.9米。为了获得最佳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建筑的南侧和北侧墙壁都设有高比率的开口。此外,建筑的外墙主分布在西侧和南侧。
其中,正门具有仿巴洛克风格门饰,并配备白色门饰。餐厅的地板以磨石子工法铺设,西侧和南侧有宽广的雨棚廊道,该建筑于2008年5月修复完成,今日作为红砖工艺馆使用。[19][20]
社长宿舍为单层日式木造建筑,其结构系统呈现三个架构单元的组合,包括中间的较大屋架区、东侧的中屋架区,以及西侧的小屋架区。屋顶的设计由三个单元的四坡水型屋顶组成,其中大屋架位于中央位置,东侧紧邻中屋架,而西南角则与小屋架区部分有所交叠。室内则以和室设计为主,利用可移动的拉窗和隔扇以改变空间布局,并调节光线的进入。该宿舍周围拥有一个约一千多坪的庭院,北侧设有欧式庭园,南侧则有日本庭园。[21]
在修复完成后,此建筑则委外,交由民间业者经营咖啡厅。[22]
二战期间,为提供空袭防御,园区成设置多栋防空壕并保存至当代,2013年,台南市政府曾邀请多位艺术家完成“总爷防空洞艺术计划”对于防空洞进行活化。[23]
南厂区原为制糖工厂所在区域,在1998年拆除后今仅存少数仓库群,仓库区及部分土地因不属于政府向台糖所承租范围内,因此该区域的土地仍属闲置区域。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在麻豆糖厂及佳里糖厂设立之经营轻便铁路隆田线总爷站即设立在此区域。该铁道今已拆除而不存。[24]
2006年,麻豆糖厂邻近处之麻豆水堀头遗址经过审议被指定为考古遗址,同时规划为“麻豆水堀头古港暨水堀头史迹文化园区”,在清理原凤池周遭之古码头区域,并进行古航道区地层探勘后,该园区于2008年6月开幕。[26][27]
颜水龙纪念馆于2006年12月23日开幕[28],馆舍原为昔日糖厂保健室,经修建后改立地方常设馆,主要展示颜水龙的生平介绍、画作、手工艺品和生活器具。[29]
2023年,台南市文化局获得文化部补助,以2,000万元将麻豆总爷艺文中心创艺工坊改建为文夏故事馆,该馆舍于5月20日开幕,共规划成七大主题展览。[30][31][32][3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