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培正中学
位於香港九龍何文田的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培正中学(英语:Pui Ching Middle School)是香港的一所传统基督教名校。位于九龙何文田培正道20号。
![]() |
校史
香港培正中学的历史始于1933年,校长黄启明及校董林子丰、王国璇与谭希天在九龙何文田购地五万余方呎兴建校舍,聘麦会华先生为主任,最初祗设小学。再在1935年,增办初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培正被迫停办。1945年,香港培正中学暂借九龙塘学校校舍复课。翌年,驻港英军发还校舍,学生人数渐增至千多人。1950年,校董林子丰博士义务出任校长,培正得到社会人士、美南浸信会及香港政府之支持,捐款共得一百二十万元,并获政府赠地十二万方呎,用以增建校舍,充实设备;并经校董会议决定改名为“香港培正中学”。
1953年,中学部校舍(E 座)落成。1956年,建成六十五周年纪念校舍(包括宗教馆、体育馆及 G 座十二个课室)。1958年,本校改隶香港浸信会联会。是年发动筹建培正七十周年纪念校舍。1959年,七十周年纪念校舍启用,即六层小学课室。1965年春,林子丰博士因年事日高,辞校长之职,改任校监;李孟标副校长继任校长。校董会纪念林子丰博士十六年来义务为校长,贡献重大,特将 E 座命名为林子丰堂,又设奖学金,以纪殊勋。翌年,林博士坚辞校监之职,由黄汝光博士继任。1969年,本校举行培正八十周年校庆,于十一月五日至八日四天庆祝,极一时之盛。1971年,教务主任林英豪先生升为副校长仍兼教务主管。同年4月,前校长林子丰博士息劳归主。1974年6月28、29日举行庆祝培正八十五周年校庆,各海外同学均有代表返母校庆祝,充分表现红蓝精神。校董会以李孟标博士服务培正近五十年,贡献良多,准予退休,聘副校长林英豪先生继任校长职务。
1975年9月起,中学部接受政府资助,转变为资助中学,并改为五年制。资助计划分二期进行,是年九月开始实行第一期,1977年9月,进入第二期。1978年9月起正式成为完全资助学校。1976年2月,前校长李孟标博士息劳归主。1978年,学校当局决定扩建校舍,增添设备。该新建校舍命名“培正中学九十周年纪念堂”。1979年秋,新校舍落成,九月先行启用,是年11月15日至17日,隆重庆祝九十周年校庆,并于16日下午校感恩会后,举行九十周年纪念堂奉献礼,海外各地校友及时回港为母校祝嘏者达一百五十余人。1981年3月,校董会派遣助理教导主任何泽干先生赴星、马、泰考察教育。1983年,学校当局设黄汝光博士奖励教员进修之奖学金是年获得此项奖学金者有中学教员二人。黄博士乃于2月25日亲临颁发。是年11月5日举行港校立校五十周年纪念感恩会,会后并举行金禧室落成奉献典礼。此室位于中学 E 座课室之旁,乃1958年级锐社所筹建,作为离校廿五周年银禧纪念敬献与港母校祝嘏之礼物,学校用为教员休息室。
1984年9月1日起,校董会决定中小学各自独立,中学为政府资助之“香港培正中学”,小学及幼稚园则为私立“香港培正小学”。校门有二:一临窝打老道,一临培正道。林英豪先生仍为中学校长,原任小学校主任之李仕浣先生则受聘为小学校长,并聘冯肇诚先生为小学副校长。培正港校,自开办至今,已历五十一年,现在又展开另一新里程矣。目前港校园地21.5万方英尺,有校舍九座,其中六座为课室、办公厅,余三座为礼堂、体育馆及宗教馆,宗教馆楼下为图书馆,此外则为运动场及游戏场各一。1985年,林英豪校长荣休,何泽干继任。林思显为校监。张彬彬调任澳校校监。1986年,开办培正中学礼拜堂。林思显校监请辞,张彬彬兼任港澳两校校监。
1988年,培正中学向教育署申请拆卸“马子修体育馆”,改建为礼堂及特别室大楼。小学募捐计划重建。1989年,培正小学与同学会联合举行筹建百周年纪念大楼步行筹款,进行 A 座拆卸工程。1990年1月,培正中学校监张彬彬博士离任,杨国雄博士接任。培正小学教职员惜别何泽干校长离任,陈力行2月署理校长职,张子江9月接任校长职。1991年7月,张子江校长被崇真会按立为牧师,郑成业9月接张子江任本校校长职。小学 A 座“百周年纪念大楼”重建工程完成,林氏基金捐赠港币二百万元东座并以“林子丰博士纪念堂”命名。1992年,皓社校友蜚声国际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回母校演讲。小学实施三段考学制。1993年,皓社校友蜚声国际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回母校演讲。小学实施三段考学制。1994年,中学校舍改建及扩建工程第一期完成。1996年,梁泳钊语言实验中心揭幕,培正中学首个多媒体现代化语言室启用。1997年,特区首长董建华来校视察。[1]1998年,中学申请优质教育基金拨款一千万元获准。此外校友崔琦教授获得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夫人王冶坪莅临幼稚园结业礼暨游艺会。2003年,郑成业校长荣休,叶赐添校长继任。培正中学新礼堂、体育馆大楼“何添夫人纪念堂”落成启用。2006年,中学演艺活动中心“许士芬博士大楼”落成启用。2009年,培正创校一百二十周年,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亲临主持开幕礼。2011年,英国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王子殿下于11月3日到校访问及参与多项活动,欣赏培正中学中乐团表演。
传统
校色分为红色和蓝色,学生们被称为“红蓝儿女”,而学校的优良传统被校友们称为“红蓝精神”。
- 红色:代表澎湃的热情,火热的心,特别是基督的爱心—感性。
- 蓝色:代表冷静机智,周到的思考和策划,避免冲动和鲁莽—理性。
- 至善至正[2]
“ | 你 要 谨 守 听 从 我 所 吩 咐 的 一 切 话 、 行 耶 和 华 你 神 眼 中 看 为 善 、 看 为 正 的 事 、 这 样 、 你 和 你 的 子 孙 就 可 以 永 远 享 福 。 | ” |
——圣经《申命记》12:28 |
“ | 耶和华乃善乃正,故以道示罪人兮。 | ” |
——圣经文理和合本《诗篇》25:8 |
“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 |
——大学 |
目前广州、香港、澳门此三地的学校一般只唱诵第二版校歌的第一段,港澳分校一直以广东话唱诵。广州培正在1984年获当局复名后被换成了国语,直至2009年才恢复广东话。
广州早年流传民歌歌谣(或称顺口溜),活现了五间在广州开办的基督教教会学校学生特质,其年代和作者已不可考。
参见:
- 《从广州到香港 真光流金岁月的口述故事》,第63页 ISBN 9888119796
- 《唐德刚与口述历史: 唐德刚教授逝世周年纪念文集》 ,第154页 ISBN 9573267225
- 《教育与承传(2):南来诸校的口述故事》,第1页,ISBN 9888118110
在最多学生的时代,每级可分为信、望、爱、光、善、正、真、诚、忠、毅、培共十一班。随学位减少,现每级只余最多六班(信、望、爱、光、善、正)。
成立级社乃培正的传统,每一个毕业班年级皆于小五年级成立级社,社名由穗、港、澳三地的培正学生投票决定,社旗由港澳学生以习作方式轮流设计。设立级社的目的是要薪火相传,并联系毕业后的旧生,使聚首一堂。
著名校友
- 崔 琦:1998 年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被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 丘成桐:数学家、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 胡悲乐:理论物理学家、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量子引力领域杰出研究者
- 萧荫堂:前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 梁鉴添:数学家,香港大学理学院院长
- 王世荣,JP:菲尔兹奖评委、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名誉教授
- 卓以和:美国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室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 沈吕九: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及中央研究院院士,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 吴仙标:前美国特拉华州副州长、特拉华大学退休教授
- 梁宗岱:诗人、翻译家、中国北京大学、中国清华大学、中国中山大学任教授、广州外国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教授
- 吴家玮,GBS,CBE: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 谢志伟,GBS,CBE,JP:前浸会大学校长
- 吴清辉,GBS:前浸会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香港区人大代表,前香港立法会议员
- 何建宗,BBS:绿色力量会长、知名生态学家、培正中学校监
- 郭 新:前香港大学理学院院长、天文学家
- 郑绍远: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数学家
- 金圣华:前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3]
- 陈海翔:署理高级助理民事法律专员
- 温伟耀:灵修神学及汉语神学专家
- 廖承志: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 邹家华: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 罗英德:二战中华民国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王牌飞行员列表、台湾时期空军总部副总司令、中华民国驻韩国大使列表。
- 徐炳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参谋长、副官上校, 官至国防部第五厅少将、为 1960 至 1962 年度培正同学会会长
- 孙治平: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长孙、前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孙科长子、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电视公司副董事长
- 李锦纶:孙中山秘书、国际仲裁裁判所代表、中华民国外交部顾问、广东军政府外交部政务司司长、部长,广东交涉署政务科科长、前培正中学校长
- 唐英年,大紫荆勋贤,GBS,JP: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前政务司司长,曾参选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
- 白韫六,SBS,IDSM:前入境事务处处长、廉政专员,香港足球总会独立董事
- 陈国基,SBS,IDSM:政务司司长、前入境事务处处长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
- 孙 科:孙中山长子,曾任中华民国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院长等职
- 孙 婉:孙中山次女
- 戴永丰:孙中山外孙
- 孙治强:孙中山二孙,前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孙科次子。曾任中央信托局秘书及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顾问
- 孙治干:孙中山侄孙,前中华民国参谋部上校高级参谋、中山县长、中华民国忠勤勋章得主
- 陈百里: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 毛钧年:已故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1956年中五)[6]
- 周松岗爵士,GBS,JP:港交所主席、行政会议成员、前港铁公司首席执行官
- 何锺泰,SBS,MBE,SBStJ,JP:工程师、前立法会议员 (工程界)、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初中)[7]
- 谢仕荣:友邦保险集团亚太区总裁
- 顾明钧:香港商人、南太电子集团创办人、慈善家
- 陈国强:商人、土木工程师、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前董事局主席
- 孙启烈,BBS,JP: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建乐士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建业五金塑料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常委、自由党及经济动力成员
- 赵世曾:卓能集团董事会主席
- 何鸿毅博士,JP:何东爵士之孙、何鸿毅家族基金创办人
- 邓声兴博士:香港股票市场投资分析评论员
- 金泽培︰港铁首席执行官
- 黄杰龙,BBS,JP:叙福楼集团主席及首席执行官
- 马黎珈而:卓珈控股首席执行官,息影艺人
- 韦基舜:前《天天日报》社长(1950年)[8]
- 赵荣光:前恒信集团(天大药业)董事总经理(1957年中六)[9]
- 方铿:香港已故纺织业商人(1956年中六)[10]
- 顾嘉煇,GBS,BBS,MBE:已故作曲家、编曲家、被称香港乐坛教父、不列颠帝国员佐勋章、铜紫荆星章得主
- 叶绍德:已故粤剧作家及填词人
- 蔡炎培:已故《明报》编辑 (1966 年至1969 年) ,历任多届青年文学奖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诗组评判。
- 杨佐铿,MH: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香港地区事务顾问、荣誉勋章得主
- 马思聪:音乐家、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 叶惠康博士:香港儿童合唱团创办人
- 石信之:指挥家、作曲、前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职训局交响乐团及合唱团艺术掌舵人、芬兰航空公司香港区代言人
- 陈智德:笔名陈灭、香港诗人、作家
- 梁文道:牛棚书院院长、前商业电台一台总监[注 1]
- 关锦鹏: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 何国钲:香港时装设计师
- 林匡正:第四届香港书奖双料得主、八十后青年作家
- 张佳添:音乐人
- 郑政恒:作家、影评人
- 曹诚渊:城市当代舞蹈团创办人
- 李怡:已故作家(1948年至1950年、中一及中二)[12]
- 锺景辉,SBS:资深香港舞台剧演员和导演、戏剧教育家、电视制作人、电视剧演员及电视节目主持
- 王 晶:香港电影导演、编剧、制作人
- 黄杏秀:香港电视艺员,其夫为演员陈百祥,与王晶同为基社毕业。
- 林小湛:钢琴家及演员
- 曾庆瑜:1978 年香港小姐第三名
- 曾庆珏:香港配音员 (1975 年毕业)
- 锺慧冰:1979 年香港小姐第三名
- 陈键锋:香港电视艺员
- 欧倩怡:香港电视艺员
- 胡渭康:香港电视艺员、歌手、前小虎队成员
- 丁伟杰:now宽频电视足球评述员
- 吕纨漫:毛记电视导演、前无线电视编剧
- 梁仲恒:前中英剧团演员、妈妈的神奇小子主演
- 叶望风:魔术师
- 周 弘:前落选亚姐及电影演员
- 黄英华:电影配乐
- 陈尚来:前无线电视体育节目主持、香港体记协会主席及现任北京综合格斗协会顾问
- 张丕德:篮球评述员
- 黄启昌:香港男配音员[13][14]
- 陈苇如:now宽频电视足球评述员
- 周旭明:前无线电视资深编审、编剧
- 陈善之:香港经理人[15]
- 朱庭萱:饮食作家、电视节目主持
- 陈天翱:创作歌手
- 梁善知:《声梦传奇2》的学员。
校友组织
培正同学总会遍布全球,以联系当地培正旧生。广泛分布于整个亚洲,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天津、广州、江门、中山、珠海、台山、梧州、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地。亦分布于美国的加省会二埠、夏威夷、大湖区(密歇根)、得州休斯敦、华盛顿、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纽约、旧金山、圣迭戈和西雅图等地,以及加拿大的卡加利、爱明顿、渥太华、多伦多、温哥华、温尼伯和沙省等地。也分布在英国和法国两地。也分布于澳洲的堪培拉、墨尔本、雪梨三地以及新西兰的奥克兰。
香港培正同学会是香港的分会,现任会长为何浩元、香港培正中学校监为何建宗、香港培正小学校监为王宁添,中学校长为何力高。小学校长为叶展汉。
1964年11月由香港培正同学会召集,假座恒生银行博爱堂举行联席会议,议决组织“世界培正同学会”,于1965年11月6日正式宣告成立。
培正校友曾以“红蓝校友团体”(非官方同学会组织),育有马匹“红蓝精神”、“红蓝精英”,彩衣主色以红蓝色为主。
公开考试佳绩
在历届香港中学会考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香港培正中学是产生最多会考“10A状元”及文凭试“7科5**状元”(在甲类科目中至少3个选修科及4个核心科获得5**成绩)的学校之一。截至2024年,共有7位,其中2位会考“10A状元”及5位文凭试状元,排名全港第11。[16][17]
- 1993年:10A状元:卢国章,于香港中文大学修读内外全科医学士。[18]
- 2005年:10A状元:吴伟洭,于香港大学修读内外全科医学士。 [19]
- 2012年:周澔杨,8个5**超级状元(包括数学延伸单元二),于香港大学修读内外全科医学士。[20]
- 2016年:房颖仪,复核试卷后由6科5**升至7科5**,跻身状元之列,于香港中文大学修读药剂学 。[21]
- 2019年:叶卓颖,7科5**状元,于香港中文大学修读内外全科医学士 。[22][23]
- 2022年:焦采溢,8个5**超级状元,于香港大学修读内外全科医学士。[24][25]
- 2024年:邝弘哲,超级状元,于香港中文大学修读内外全科医学士 。[26][27]
课外活动
宗教团体 | 服务团体 | 兴趣小组 | 音乐团体 | 体育团体 | 学术团体 |
---|---|---|---|---|---|
|
|
|
|
历任校长
历任校监
事件
- 2017年3月,学校举办“中二成长日营”,其中一个项目要求学生赤脚下行街市和行马路,结果被人拍摄有关活动。有学生指出街市地面湿滑下,如果受伤会容易感染细菌。校方开会讨论后,决定以后不作赤脚行此类体验活动安排。[28]
- 2020年6月底,353名香港培正中学校友及师生实名登报联署声明反对“港区国安法”,当中包括培正中学副校长。教育局之后收到有关投诉,正按既定程序严肃处理,并已要求学校跟进、解释及提交报告。而培正中学亦张贴声明,表示“不容许学生受到个人政见及政治争拗影响。”[29]
- 2023年3月,校方相隔3年再次复办“北极科研考察之旅”,为期12日11夜,虽然首次提供5个名额给小五及小六同学,但亲子2人同行需付18万,有网民认为价钱十分昂贵,但亦有人觉得合理。不过媒体翻查翻查于2020年的考察团,当时每名学生只需支付6万,余数亦由校方及校友资助,亦无要求家长必须参与。[30]
- 2023年10月17日下午1时许,一名12岁中一男生从学校高处堕下,经抢救证实不治。据了解男生生前因家庭问题感不开心。[31]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